《共赢:觉醒商业的实践》解读|不畏浮云遮望眼 风物长宜放眼量

#头条创作挑战赛#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兼名誉董事长彼得·彼得森在他的自传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彼得森刚刚出道时,他的一个老板侵吞公司的养老基金购买专用飞机,还偷窃他的工作成果,唆使他谋取公司主席一职。

彼得森觉得这些做法突破了自己的底线,违背了自己诚信、正直的原则,他毅然选择了辞职。

回顾自己每一次经营选择,彼得森从来不为了眼前利益而违背自己的原则,一贯坚持长期主义。这大概是这位成功人士多年来稳扎稳打经营的秘诀吧。

工业技术发展虽然带动了商业极大进步,自1800年以来,全球人均收入增长了十几倍,贫因人群也极大地减少,人均寿命也增加了1倍多,人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人类取得长足的发展,但商业过度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危机,信任崩塌、诚信尽失,透支资源,环境恶化,企业不再被视为社会中一股向善的力量,反而被认为是“万恶的根源”。

人们开始反思企业到底应该承担怎么样的责任?如何让企业成为社会中坚力量,从而推动社会走向美好。于是觉醒商业应运而生。

颉腾商业出版机构在2022年推出了一系列“觉醒商业”的书籍,其中《共赢—觉醒商业的实践》这本书是一本讲觉醒商业概念和实践相结合的书。

这本书系统地展现了觉醒商业体系,并且手把手地教大家打造可以实现共赢的企业。不仅有理论,而且还教会大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和最佳实践方法。是一本可以听话照做的企业经营指南。

觉醒商业对很多人而讲都还挺陌生的,我们一起走进书里,简单了解下什么是觉醒商业,为什么说觉醒商业可以打造一个共赢的好企业呢?

01、 觉醒商业是企业经营的大趋势,最终会颠覆传统利己思维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写过两本关于著作,一本是1759年发表的《道德情操论》,另一本是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道德情操论》核心观点是人类具有不考虑自身利益而关心他人的倾向。《国富论》则讲的是,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这一动机将促使人们自主利用市场力量,来提高生活水平。如果能将这两本书结合起来使用,那我们的商业文明可能一开始就会更加健康。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只记得《国富论》。

1956年“管理学之父”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出版了《管理的实践》,他在序言中说到,“企业谈管理时必须将三个方面都纳入考虑:第一是成果和绩效,因为这是企业存在的目的;第二必须考虑在企业内部共同工作的人所形成的组织;最后则要考虑外在的社会—也就是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他告诉我们,企业的成果来自顾客。一个企业想要持续地发展下去不仅要满足顾客,还要兼顾员工以及社会层的责任和影响。

遗憾的是,无论是斯密·亚当的经济学理论还是德鲁克管理学真知,很久一段时间都无人理会。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商业圆桌会议声称企业的唯一目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导向使得很多公司深受其害,他们的确实现了在短时间收获很多的金钱,但却要面对环境破坏、财富两极分化、资本无序扩等带来一系列负面局面。

即使是在现在,也有很多大公司受到股东利益最大化思潮的影响,导致要承担激进投资者的压力,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公司,比如戴尔、苹果等。后来戴尔创始人只好将自己的公司私有化,其目的就是为了摆脱激进投资者的胁迫。

越来越多的像戴尔这样的企业开始反思,企业除了给自己赚钱之外,到底还应该有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呢?

美国商业圆桌会议直到2019年,才终于重新定义了企业的目的应该是让社会更美好,明确提出了企业要关注利益相关者

约翰·麦基是全食超市的创始人,他成功地将这家天然和有机食品零售公司带入《财富》500强。1978年25岁的约翰·麦基创业到现在,已拥有265家分店。

“全食食品超市”素以优质食品而闻名,为许多顾客提供了他们想要的健康食品。约翰·麦基的管理理念总结下来有三条:一是顾客员工摆中间,股东放一边;二是大量购买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第三条是公司高度自治和分权管理,注重激活员工。

2016、2017年,全食超市遭遇两次来自激进投资者的挑战。每一次的投资者合作,麦基都发现有同一个问题,大家在使命、价值观、质量标准、文化都大相径庭。于是,他带领团队开始寻找有相同价值观的投资者,既可以让全食超市保持其独特的核心品质,又能在未来几年不断发展并适应新的市场,直到遇到亚马逊才完成了公司的二次腾飞。

约翰·麦基认为人的能力、企业文化和组织的运营模式构成21世纪企业竞争优势。他把全食超市打造成了觉醒商业。

与此同时,约翰·麦基与学者拉金德拉·西索迪亚等人发起了“觉醒商业”组织。这一组织就是推广一个理念:把人的成长放在企业发展的中心,发挥人们最好的一面,为组织中涉及的人们创造利益,组织才会拥有最佳团队和最佳绩效。这就是觉醒商业的核心思想。

学者拉金德拉·西索迪亚教授,也是研究觉醒商业的始作俑者。他和另外两位研究者,一位是全球咨询公司宝桥融资的管理合伙人蒂莫西·亨利,另一位是英特格拉斯咨询集团的合伙人托马斯·埃克施密特,三位专家共同完善了觉醒商业的思想系统,并给出了实践路径,呈现的成果就是《共赢:觉醒商业的实践》一书。

这是一个利己利人,多方共赢的好话题,作者认为觉醒商业的四大原则、三重底线和六个共赢能给困顿中的企业带来新的突破。


02、觉醒企业的本质是除了致富,同时还带着大家追求人生的意义

打造觉醒企业的四大原则是:有让社会更美好的企业使命、与利益相关者的共赢、企业领导者有无我的境界、企业打造向善文化

著名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大屠杀幸存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在他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说,幸福是追求不到的,它只是度过有意义而有使命的人生的结果。生命的意义来自三件事:做有意义的工作,无条件的爱,从自己的痛苦中找到价值。

企业追求利润如同人类追求幸福,它只是一个结果。如果它还有更深的意义,大概就是在爱与关心的基础上建设持续发展的企业。

本书总结的“觉醒商业”的这四个关键原则,需要共同作用,缺一不可,才能真正做到有意义。

原则一是拥有更高的使命。赚钱只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但需要有更高的使命,才有可能激励、吸引和赋能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奋斗。

GSD&M是一家顶尖的广告公司。他的创始人之一的罗伊·史班斯在领导团队为品牌做广告推广时发现,如果鼓励团队为客户提供有远见的创意,团队带给客户的想法会与众不同,常常给客户带去更多的惊喜。后来他把公司的使命定义为:提供有远见的想法,让世界变得不同之后他们为西南航空、宝马等品牌取得了不俗的推广效果。

原则二是企业要有利他心态,促进利益相关者共赢。觉醒企业认识到,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有助于整体价值的创造,他们如果都能蓬勃发展,那么企业才能实现使命并充分发挥潜力。利益相关者包括了客户、员工、股东、供应商、投资商以及社区。我们在本文的后一节再重点分享。

原则三和四是组织的觉醒领导力和觉醒文化。有觉知的领导者他们的主要动机是为人们服务,而不是争权夺利和聚敛财富。他们会更关注指导、鼓励、发展和激励员工。

好的领导能让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而差的领导使人们难以创造价值,甚至造成伤害。

执着于满足用户的需求,敢于拥抱风险,践行长期主义,亚马逊CEO贝佐斯从未停止过。他总是以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式占领市场。不管是亚马逊始终坚持的新征途,还是太空发展的新事业,贝佐斯保持自己总是从不断探索伟大时刻中采撷精粹,并将这种对人文的热爱和对科技的热情与他的商业本能结合在一起。

就像《星际迷航》里说的一句话: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他们有个共同特点,是他们拥有一种“现实扭曲力场”。这种扭曲力场如果放在时间维度下,类似贝佐斯的人会把时间范围拉长到1万年,思考问题的方式自然就与常人不一样。

而具有觉醒文化的企业会有意识地培养具有高度信任、真实性、透明度和真诚关怀的组织文化。觉醒文化对员工敬业程度影响很大,据著名的调查公司盖洛普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员工敬业度排名前25%的企业在盈利能力、生产率和客户满意度等指标上的表现比排名后25%的企业高出10%甚至更多,也就是说觉醒文化的实施将极大提升企业的活力。

本书创造了用TACTILE来表达觉醒企业的组织文化,TACTILE是7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即信任(trust)、真实(authenticity)、关怀(caring)、透明(transparency)、正直(integrity)、学习(learning)和赋权(empowerment)。

这七种品质,哪怕组织只拥有一部分,对团队的激活都是与众不同的。

03、企业经营的3重底线和6者共赢:不畏浮云遮望眼 风物长宜放眼量

书中也提出了做企业的3重底线,即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相关者利益。

据统计,人类每年“生产”约 800 万吨的塑料垃圾,一个塑料袋的降解时间超过20年,一根吸管的降解时间超过200年…… 这只是人类制造环境污染的事实证据之一,其他触目惊心的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更是不可想象。

来自《中国新生代时尚消费白皮书》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对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倾向选择那些具有环保概念的品牌。

近年来,沃尔沃公司不但通过海滩清理等项目建立品牌的环保形象,而且还采取诸多措施将环保的理念实践到汽车制造和使用中去,比如回收和再制造同品牌的汽车,比如利用专利技术减少尾气排放。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每个经营者和每一个人都不能因为企业短期利益或者人个的”自我祥和”,自私行为,最终损害的不仅是大家的利益,还有自己的利益。环境保护和其他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人们会鄙视甚至抛弃那些损人利己的经营行为。一个毫无底线的企业,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建筑,毫无根基可言。

最后再分享一下觉醒企业的6者共赢理念。

任何企业,并不孤立地独自存在于社会中,只要开门经营,就要与外界发生关系。投资要联系投资者、金融界,原材料需要供应商或外包商,运营需要员工和团队。

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双赢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范式:人人都有很多的资源,一个人的成功不以牺牲或损害他人为代价。双赢就是坚信存在第三种选择,不是要选择你的方法或我的方法;而是寻求更好的、更高明的方法。

“一个10年的山茶花树产的原料也就够林清轩做7小瓶左右的山茶花油,这件事让我很有压力,但当我发现在老徽州黄山地区,漫山遍野的野山茶花时,我感动了释怀了。”做茶花护肤品的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继续说,“我还看到千年茶树二两油的典故,茶树是长寿的树种,可以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果我们因为坚持做下去,几百年后,还能采茶、采花和榨油,想想都非常美好。每每想到这一点我就非常的兴奋,我觉得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的来到一回。”

本土护肤品牌林清轩就是这样的一家觉醒商业的代表。他在经营企业过程中,注重顾客、供应商、员工、社区、股东、社会环境的共赢。这位宅心仁厚的公司老大,在他最困难的时刻收获了来自各方的温暖。

因为突如其来的停工停业,林清轩面临经营危险时刻,孙春来发出选择坚持的号召,有供应商直接说,10多年来从没有欠过钱,我愿意多给60天的账期,你们不能倒,我们是利益共同体。

公司所在地方的领导鼓励到,老孙一定要坚持住,我们也努力争取政策扶持你们,你们不能倒。顾客在微博里留言:你们一定地坚持到我们来修复口罩脸。员工留言说,不要工资,愿意跟公司一起共生死。

大家反馈行为看似是意外之喜,实则情理之中。没有因,哪来果。

共生共存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金钱买不来的。

如同本书作者说的,企业是一个复杂的、有生命力的、有适应能力的系统。从长远来看,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员工的工作有成就感,客户才能真正感到快乐、满意,高质量的供应商稳定持久的合作,股东才有利润。企业注重环境,为社会做贡献,才可能整合更多的资源反哺企业。只有深刻到这一点,有利于真正做到共赢,才是迈出的第一步。


04、问自己:我能做点什么,为了我们共同的美好未来!

作者说,写这本书的意义就是为了共赢。

我想说,我读这本书,写书评文也是希望呼吁觉醒企业越来越多,同时也希望自己能抓住机会,为觉醒商业做点点事情。

共同富裕是人类美好的向往。企业既要为金融投资的股东,也要为提供人力资本的员工,还要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从而让企业成为整个社会共享、共赢、共荣的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约翰   全食   商业   风物   浮云   使命   利益   员工   组织   社会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