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非典型陕企的“生死18天”

九年前的曲江宾馆,在西安还算是规格不错的。老牌百货上市公司——西安民生股权转让那天,宾馆现场多家机构见证,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创始人陈峰眉目愉悦。

加入海航系之后,西安民生市值一度接近500亿元,公司也更名为供销大集(000564.SZ);类似命运的陕企,还有宝商集团,转让时间相较西安民生要晚一些。

不过,成也海航,败也海航。

2017年,海航流动性危机爆发,连累供销大集开始走下坡路,业绩连年亏损,并于2021年2月开始“披星戴帽”。同时公司在陕西业务比重不断收缩,到2022年上半年,陕西仅占其营收一成左右,可谓“非典型陕企”。

宝商的状况也不理想,2021年初,宝商因拖欠170多家供应商1.8亿欠款,引发集体维权。镐京笔记(ID:Haojing2022)奔赴现场,调查撰写《170个家庭与消失的1.8个亿货款……︱调查》,深度还原了商户维权的艰辛过程。

近期的关注点则在于,ST大集再遇危机,股价接连多日低于1元。按照相关规定,股价连续20天低于1元,将被终止上市。不幸中的万幸,在供销概念等加持下,做了18天“仙股”的ST大集,总算暂时上岸……


股价接连18天低于1元

陕西上市公司中,有的蒸蒸日上,有的却“披星戴帽”。ST凯撒出走陕西,*ST必康风评一言难尽,ST大集更是在生死边缘徘徊。

10月22日,ST大集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票收盘价已经连续十个交易日低于 1 元,可能触发面值退市。

按资本市场游戏规则,上市公司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将被监管部门终止股票交易,这是2021年才正式落地的“一元退市”新规。

与“披星戴帽”相比,性质严重多了,说生死存亡一点都不为过。甚至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询问,公司有没有退市预案?

老牌上市公司,怎能轻易言败。接下来的10个交易日,是ST大集的关键时刻。

发布2022年第三季报、续聘会计事务所、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情形……小股东、以董事长为首的高管团队也出来表态,承诺不减持股份。

最重要的是大股东的态度,11月2日,ST大集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与其一致行动人长春海航投资有限公司,计划用5000万-1亿元增持公司股份。

还有一个大招——ST大集引入的新战投,并于10月26日与意向战略投资者新供销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该基金背后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于2017年发起设立的,推动供销合作社产业发展的投资平台,其核心主业包括股权投资和供应链金融。

听起来很厉害,投资者也不傻,引进战投的消息,早在一年前就已经传出,但实际性进展并不多。

不过,ST大集的一系列动作,市场总体反馈还算积极,11月3日,股价最终涨回1元,距离20个交易日仅剩两天。



陕西业务仅占1成

对于ST大集,或许陕西人更熟悉它的前身——西安民生。

2003年,海航集团与西安民生实施股权重组,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后又将宝商集团纳入囊中,上市公司的盘子越做越大。自收购重组海南供销大集后,更名“供销大集”。辉煌时,市值接近500亿元。

其在陕西的布局包括西安的民生百货、陕西民生家乐,以及宝鸡商场“唐潮·文化城”项目、宝商百货、家美佳陈仓区店、经二路店等。

随着百货业务的凋零,新零售及电商的冲击,及海航内部一系列资本腾挪,ST大集开始走下坡路,连年业绩亏损,并于2021年2月开始“披星戴帽”,业务重心也开始偏离陕西。

信披显示,2022年上半年ST大集营业收入为6.7亿元,其中,海南贡献了88%的营收,陕西三家公司西安民生百货管理有限公司、陕西民生家乐商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商场有限公司,仅占总营收的10.9%。

也难怪,不少股民觉得ST大集在陕西上市公司的存在感越来越低。

西安表现最明显的是民生百货的闭店潮。

2018年3月,民生百货西大街店闭店,同一年,民生百货曲江店闭店;2019年5月,民生百货钟楼店闭店;2020年7月,民生百货龙首店闭店……

如今仅存的民生百货为数不多。镐京笔记近日实地走访了部分店面,民生百货解放路店表面仍有商铺营业,但环绕一圈发现,空置的商铺也不少,与隔壁热闹的万达广场形成鲜明对比。五路口的门店则已经闭店多年,如今租赁给了其他公司办公。

另一个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宝商维权事件,镐京笔记2021年初曾走访宝鸡商场,因170多家供应商1.8亿销售款未结,大量宝商卡无法使用,引发维权。

彼时,有律师质疑,销售款可能被海航集团抽走。

这也并非空穴来风,今年8月,中国证监会对ST大集的一份处罚书显示,海航集团在资金上施行现金流一体化管理,由海航集团统一调拨,在财务资金管控方面缺乏独立性。



“白衣骑士”输血?

从风光一时到在“保壳”的生死线挣扎,这家老牌陕企的起伏,让人唏嘘不已。

眼下,新战投的引入,无疑是现阶段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供销基金的实力不俗,背后有千亿资产的中国供销集团做支撑。当然中国供销集团方面对于ST大集也相当支持,据公告显示,其在2021年就已经开始进行战投,只是碍于当时ST大集处于重整阶段,才不断推迟。

中国供销集团还专门发布一篇文章,表态认可供销大集的商业资产、资源,要支持企业健康发展并进一步做优、做强,并将其打造为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典范。

从最近的三季度报来看,ST大集的情况似乎有所好转。数据显示公司三季度营收3.42亿元;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239.84%,是继一、二季度后再次实现盈利。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总体来看,中国供销集团将会给ST大集带来充足的资金和更多的业务资源,有利于提升其信用价值、提高融资能力等。

供销社概念的火热,也给了ST大集一个机会。

多位经济学家表示,重启供销社是为了使其成为城乡沟通的桥梁,成为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的助推者。受此影响,中农联合(003042.SZ)、天鹅股份(603029.SH)等上市公司的股票已经多次涨停,上述概念股均为供销社系统公司控股和参股的上市公司。

拥有着多家供销社合资背景的ST大集,也受此利好,迎来更多资本的关注。股票自突破1元关卡后,7个交易日内出现6个涨停,累计涨幅为36.17%,截至11月11日股票价格为1.34元/股,同时有53家金融机构已经与ST大集管理层进行接触。

宋清辉补充道:“供销社的强大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而且其综合实力还在持续不断增强,此举无疑给ST大集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当然ST大集能否借助这次机会扭转局面,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撰 稿丨王承基

编 辑丨韦墨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海航   陕西   西安   供销社   中国   非典型   供销   民生   上市公司   百货   生死   集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