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的菜畦子·及其它(十三)

我与我的菜畦子·及其它(十三)

山东昌乐刘福新

昨天深夜(眼看就到零点),在头条发一文,用了两个中心词,是“人生长旅”和“生命的空载”,我想:这篇文章也省点儿事儿,干脆搬上吧。

谈点儿什么呢?谈人生的长旅?谈生命的空载?

一个人,男人,女人,健康的人,有残疾的人,摊上个爷娘贫穷的人,摊上个富贵之家的人,无论哪一种人,你都想活着,想活着,就必须进入社会,就必须踏上人生的长旅。

既然踏上了人生长旅,你的行囊中总得负载一点什么吧?有的人行囊中很重,压得弯了腰。有的人行囊虽然不是很重,却又很充实。有的人行囊里空空如也,漂浮成性,到头来一事无成。

行囊充实也是人生的一种美。小学生向往大学府,老人眷念子孙,战士仰望将军,水手憧憬大海……正是由于人们肩负着不同重量的行囊走到一起来了,世间才如此充满生机,人一旦卸下这些沉甸甸的行囊,整个身心会在陡然的轻松中失重,于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迷茫不知所措,昏庸活着而已。

也许,这就是所谓生命的空载状态吧?

生命的空载总是不好的!

有什么办法能避免生命的空载呢?我想,最好的办法无非是保持几分安宁和勤勉,在焦灼和严峻降临的时刻,找些有益的事情赶快去做。齐白石老人衰年变法,60岁又从头开始,画艺从此独领风骚。

譬如我等,退休了,拿着退休金,即使行囊中装满空气,也能吃上饭穿上衣,难不成,别的不干,光打扑克光下棋,光遛弯子,光玩手机,光听闲言碎语?

想至此,一笑……

至于图片,想改革一下,也就是将“主体图片”放在前边,主体图片之前的和主体图片之后的,都放在后边,作为“附一”和“附二”处置。

图片不少呢,共有77幅。

2022年11月14日上午发于今日头条

主体图片(40幅)


第一组图片(主体图片)计有40幅。这是第一幅,拍于2022年11月10日09点24分。


刚进首阳府大门, 喜鹊迎接我呢。


飞到树上了。


首阳府的水资源丰富。




9点35分,进了农场。这是一位“园友”(上一集拍过这位年轻园友)的蒜畦子。


又来了一位园友。这位女士不认识,是刚见到的。




在首阳府干营销的王雪岭女士过来了,很客气地让我为其拍几幅照片。这是为她拍的第一幅。此时是10点05分。


这些照片都很大,这一幅9·99MB,到了10MB就不允许上传了,可以说是最大化了。


我说,多寻几个角度。




















既然拍了,都上传吧。


我的菠菜畦子和葱畦子都锄完了。小锄是刚从南萧大集买的,具体情节见“附一”。

此时是10点29分。


不会种呀,稀稀拉拉的。






3元钱在南萧大集刚买的小锄。


蒜畦子还湿,不能锄。


上一集(我与我的菜畦子第十二集)里,我曾在正文中说:

“突然,产生一个想法:下一次再来,一定稍早点儿,我想登上这座小山的峰顶!”

这会儿,是10点32分,离着吃午饭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想登顶。




一边往山上走,一边拍。上一次有“万山红遍”的样子,这一次来,红叶快落光了。




过了一条深沟,站在高处往北拍,竟然能拍到首阳山顶的文笔塔。




野草。


远处看不到,近了,才看到“城墙”,我的计划落空了。


登顶是不能了,站在这儿多拍几幅吧。


10点48分,我往回走,在大桥下有一条茸茸细草谱成的小道,我要下去拍几幅片。


对岸有一家三口。





附一:主体图片之前的南萧大集匆拍(18幅)


老伴买辣疙瘩,准备做“辣菜”。老伴这一道菜特别拿手!

此时是2022年11月10日8点44分




骤遇学生(昌乐市三中,校址在南郝)徐子军。怎么,不会找呀?眼睛看哪儿?






这是“鞍子嘴”,治疗浑身疼。






我在这儿买了两把“野蒜”,这是我买的第一样。一元钱一把,哈,即使10元钱一把我也买。野蒜在山上挖的,不容易呀,蒜头还这么大!






我在映山街等老伴,给这位先生拍照,他说:“我只是个协警。”我说:“协警的责任一点儿也不小。”他认识我,知道我是“市民记者”。






这会儿我已经过路,到了映山街南边了。其实前边拍得都是大集的延伸部分。




3元钱在南萧大集刚买的小锄。(这一次是为老头,前一次是个老婆要的钱,5元。我问老头,上一次我买的小镰多少钱,回答也是3元。我问为什么收我5元钱,又回答:她不知道价?看来,女人既会买东西,也会卖东西。)


拍完这一幅,我就去了首阳府农场,侍弄我的菜畦子了。

附二:主体图片之后的(15幅)


出了首阳府,又看到了喜鹊。10点51分。


首阳山路的管道下完了,开始填土了。









南萧大集的人还有很多。


我还是从北边的老公路走。这儿是南萧大集的“延伸部分”。




“老亚瓜”(人民公社时期就是这样的亚瓜)


吴家池子村东南,这儿有动静,不知割了树,有什么单位要过来?


学生李凤玲是吴家池子村的干部,她与人在这儿看。


顺便买了四个水煎包。


野蒜捣粘了。我只用了一小把。
太香了!往小米豆子煎饼中一卷,直接赛神仙!


还留下了一把,

说明:昨天夜里二儿子从枣庄回来了,今天中午孩子们到这儿吃饭,这就是我做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菜畦   齐白石   池子   喜鹊   老伴   行囊   主体   生命   人生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