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的学习,就是假装努力

我先说一个扎心的事实,大部分人读书其实都是在做无用功,不过是在自我感动和欺骗自己罢了。

为什么会这样?

一方面是因为读的书没用,另一方面是自己没用。

请注意,这里不是骂你是废物,而是说你没有把知识用出来,知识成了废物,时间一长,被大脑当垃圾扫地出门。

其中的逻辑是这样的,大部分书被你阅读之后,会有一部分让你触动,让你感觉认知的天灵盖被打开了,不禁感叹学到了,有收获,赶紧点赞收藏。这种虚假的收获感,让你精神愉悦,多巴胺喷涌。

但是如果你不主动回想这些知识点,更不思考知识点的用处,让他们创造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所谓的收获是抗不住大脑的遗忘规律的,过不了几天就忘光了,到头来只会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

也正是因为如此,你的生活并没有任何的变化,你还是那个吃着泡面,打着游戏,晚上睡觉前感叹,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屌丝。只是偶尔从读书中吸食一些精神鸦片来麻痹自己罢了。

相信说到这里你就明白了,读书想要有用,必须以目的为导向。就像上学的读书是为了考高分,从高考当中脱颖而出。出了社会,读书就是为了提升自我,创造价值,多赚点钱,让家人过上好生活,还多给国家交点睡。不要讲什么陶冶情操,提升认知。这不是你该操心的事,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在你一无是处饭都吃不上的时候,情操道德这些东西只会沦为亲戚朋友的笑柄。

那为什么我们很难知行合一,把所学的知识用出来呢?

其实也很简单,重点说一下其中的逻辑

这里有一个误区和两个冲突

一个误区是指我们以为自己听懂了,看明白了,就以为自己学会了。

老话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有没有真的学会,时间会给你答案。

比如你应该有这样的经历,老师课堂上讲过的数学题,你上课跟着老师的思路听懂了,觉得自己会了,能拿捏了。但是私下不思考方法,不寻找原理,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你还是不会。只能在考场上懊悔的说一句:“啊,这一题老师好像讲过。”时刻要记住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结果说话,切勿眼高手低。

好,再来说一下两个冲突

第一个冲突是对真理的怀疑,迟迟不敢行动。但本质上是我们内在能量的缺失,对自己的不自信。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梦想吗,我清晰的记得,我是想要考北大的,虽然说一次次的被现实击倒,但是我也没有缺失重头再来的勇气。目标不对换目标,方法不行改方法。正如鲁迅先生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所以提升自身的能量场很重要,相信自己。

第二个冲突是与知道和欲望之间的冲突

比如你知道该学习了,但是就是控制不住想打游戏。

比如明知道8小时之内求生存,8小时之外求发展,但是回到家还是忍不住的葛优躺,知道和做到的鸿沟,就是被这么拉开的。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实际上很简单

那就是深挖我们做这件事情的动机

比如做了这件事未来可以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可以用钱抵御各种未知的风险,可以让自己活得体面,让自己的人生充实快乐。

相信我,只要你真的体会到过这种感觉,你不会忘的

你只会无休止的迷恋和回味这种感觉

像上瘾一样不可自拔。

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知识点   缺失   废物   认知   误区   冲突   努力   老师   时间   方法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