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张益唐:躲28年获世界级成就,父亲去世都得寻人启事找人

#头条创作挑战赛#2013年,张益唐在美国学术刊物《数学年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素数间的有界距离》的学术论文,据说能看得懂他这篇论文的人,全世界只有12个人,可是这篇文章不仅在全球数学界炸了锅,也让名不见经传,58岁的张益唐出了大名。但是也许谁也没想到,张益唐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他躲美国生活了28年,与世无争完成的。在这28年时间里,他父亲病死后,都要登寻人启事才找得到他。那么,这28年,他靠什么生活?是怎么走过来的呢?

一、天之骄子。

张益唐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在那之前,他只读到了初中,就因为赶上了“上山下乡”,没再系统地接受过教育。

其实,张益唐的父亲是清华大学的电气工作教授,母亲又在政府单位工作,但由于历史原因,父母都下放到了农村,他只能留在上海,和外婆相依为命,直到18岁,张益唐才有机会进工厂当了工人。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消息传出后,年轻人热血沸腾,考大学成了风尚,张益唐也赶紧借了高中课本自学,尽管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他学得异常刻苦,好在他虽然基础不行,但他自学能力很强,这么学了几个月,七七八八也掌握了不少高中知识,特别是数学,让他最有兴趣。

还别说,张益唐高考时发挥得很不错,居然考到了北大数学系,这让他非常高兴。到了大学后,张益唐才算领会到了数学的精妙,再加上他天赋很高,因此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出类拔萃。

当时,张益唐的导师是潘承洞,他很看重张益唐,不仅亲自带张益唐搞学术研究,还帮助张益唐查漏补缺,填补了张益唐在数学方面的短板。其实不仅是潘承洞,校长丁石孙也认为张益唐是数学界的天之骄子,一直都对他评价很高。

1985年,在张益唐获得硕士学位时,正好华裔数学家莫宗坚受邀请到北大讲学,于是丁石孙利用学校资源和个人的人脉,帮张益唐拿到了公费留学的名额,并把张益唐推荐给了莫宗坚读博。

然而,谁也没想到,张益唐读博,居然用了7个年头。

二、七年煎熬。

张益唐和莫宗坚亦师亦友,关系一直非常融洽,再加上两人志趣相投,因此常常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甚至莫宗坚还带着张益唐搞学术研究。然而谁也没想到,张益唐的一篇博士论文却破坏了他和莫宗坚的师生关系,甚至还让他差点拿不了博士学位。

事情是这样的。

当时的张益唐由于在学业方面一直顺风顺水,因此有些急功近利,想早点拿到博士学位。正好莫宗坚当时有个研究课题是“雅可比猜想”。

1939年,数学家凯勒提出了“雅可比猜想”,在数十年里都有数学家想要解决“雅可比猜想”,却没有一个人成功,因此“雅可比猜想”成为了世界数学领域中“灾难性问题”之一。

莫宗坚已经研究“雅可比猜想”数年,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部分关于“雅可比猜想”的理论,所以他算是这方面的数学专家了。

张益唐曾和莫宗坚多次讨论“雅可比猜想”,对莫宗坚得出的理论也深信不疑,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决定把“雅可比猜想”作为他的博士论文题目。

仅用了2年时间,张益唐就宣布他已经解决了“雅可比猜想”,并完成了博士论文。

一个毛头小伙子,居然攻克了数学家们无法解决的难题,这自然引起了数学家们的关注,于是大家蜂拥而至,都来审查他的博士论文。结果数学家们发现,张益唐的结果是建立在莫宗坚理论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而莫宗坚那个理论本身是错误的,所以张益唐后面的推断也就失去了价值。

事情发生后,张益唐沦为了数学界的笑柄,而莫宗坚也因此名誉扫地。自那以后,莫宗坚对张益唐就百般刁难,师生矛盾也愈发尖锐。

由于得不到莫宗坚的帮助,在那以后,张益唐在学术研究方面也乏善可陈。最为煎熬的是莫宗坚总是找各种理由故意拖延,导致张益唐迟迟不能拿到博士学位。

直到第7年,学校都觉得看不过眼了,其他教授也说张益唐的博士论文虽然有错误,但也并非全无价值,因此最终学校还是把博学学位授予了他。

三、七年落魄。

由于毕业时,莫宗坚不肯给张益唐写推荐信,张益唐在学习期间又没有取得高质量的学术成就,因此他进入社会后,根本没有大学和机构聘用他。

有同学劝张益唐,不如转个热门专业,再到大学里回炉再造两年,出来找个高薪工作是很容易的。但张益唐觉得,要是转行,从此不做数学研究,赚再多的钱对他来说,也没有意思,所以他否定了同学给的建议。

由于没有其他技能,张益唐只能靠打零工谋生。端盘子、做收银、送外卖……张益唐都做过,微薄的收入常常让他入不敷出,唯一让他高兴的是,他还有钱租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并在那里可以不受打扰地继续对数学领域的钻研。

丁石孙得知张益唐在国外的窘境后,曾邀请他回北大任教,也遭到了张益唐的回绝。张益唐觉得,不在国外混出个名堂,他回国也没有用。

张益唐很少参加留学生集会,这倒不是他觉得自己混得不如意,害怕被人看笑话,而是他一门心思都在研究数学,根本没有心情社交。有时候他被硬拉去参加集会,也很少说话,甚至别人和他说话时,他也总是走神,这让别人对他产生了误会,久而久之,和他保持往来的留学生也越来越少。

最夸张的是,张益唐的父亲病逝,由于他长久不和家里联系,他的妹妹为了把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他,只能四处张贴“寻人启事”,才在留学生的帮助下,找到了他。

在那7年里,张益唐过着最落魄的生活,不过他心里满足,因为他几乎把工作之余的时间都拿来研究学术问题了。

四、向好的14年。

1999年,张益唐的北大学弟唐朴祁找到他。原来,唐朴祁在网络设计上有一个难题始终解决不了。没想到张益唐仅用一周就给解决了难题,这让唐朴祁大为震惊。再看到张益唐的落魄,不由生出了惜才之情,于是在他的帮助下,张益唐终于在新罕布什尔大学得到了一份助教工作。

张益唐原本在数学领域就有很深的根基,尽管他讲课不算风趣,但他扎实的数学水平还是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他也因为能从事数学相关方面的工作,非常高兴,所以上课的时候,也总是非常认真,而他在工作之余,仍然保持着对数学一如既往的热情。

48岁,张益唐终于结了个婚,妻子孙雅玲是一位华裔姑娘,还是他打零工时认识的。

尽管结了婚,但张益唐依然保持着对数学的热爱之情,他不爱交际,每天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演算推敲上,好在孙雅利玲理解他,很少去打扰和妨碍他,因此两人的关系倒也和谐。

五、一朝成名天下知。

2013年,张益唐在《数学年刊》上发表了《素数间的有界距离》,这也是他花费十几年心血才写出的论文,由于他成功地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弱化形式,让孪生素数方面的研究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他这一论文虽然深奥难懂,但却像一枚深水炸弹,在世界数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不少学术刊物纷纷转发了张益唐的论文,一些数学专家们更是十分吃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华裔数学教师居然解决了数学家们都未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因此对他钦佩不已,种种赞誉的话也不断刷新媒体。

一朝成名天下知,张益唐终于在国际数学界崭露头角,不光哈佛大学等名校纷纷邀请他去演讲,国际数学家大会也邀请他做学术报告。中国台湾更是抢先一步,把他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而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也向他抛出橄榄枝,聘任他为终身教授。

除此外,各种奖项和荣誉也纷至沓来,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罗夫肖客数学奖、晨星数学卓越成就奖……

张益唐终于实至名归,入主世界级数学家行列。

六、一言引争议。

成名之后的张益唐终于以数学家的身份回国开展学术访问,然而他的一句话又惹出了争议。

原来,有记者问张益唐,如果不出国,你觉得你的数学成果能搞出来吗?张益唐想也没想就表示,绝对不可能。当记者再问张益唐为何宁可在国外刷盘子而不回国发展,张益唐说,如果在中国的大学,我就废了,根本无法取得现在的成就。

此言一出,立刻在网上引发了一片骂声。后来,张益唐也为此做了解释,他表示,国内的世俗压力太大,他就算不想争取那些东西,他的家人他的妻子也一定不答应。在美国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管做什么职业,没有人看不起你,那样做学问的时候,心态也会平和很多,要是回到中国,那他就很难做他自己了。

七、网红人物。

2018年,功成名就的张益唐辞掉了美国的教授职务,受邀回国,在山东大学潘承洞数学研究所担任所长职务,开始为中国培养数学人才。

前不久,张益唐受北大邀请,在抖音直播间里推出了自己的“关于郎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学术报告,没想到他的直播间里居然来了54万数学爱好者,结果让他冲上了抖音热榜,成为了网红人物。

网友们不仅在张益唐的直播间对他的研究成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且还有不少人纷纷留言,比如“这辈子也是听过一流数学家讲课的人了”,还比如“我居然能上北大了”,又比如“没想到有一天我也能围观学术前沿”……

这些都让张益唐非常高兴,毕竟有那么多人对数学有兴趣,让他感到中国在数学领域的人才也会越来越多,他也更愿意把他所学倾力教授给想学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数学家   素数   学术刊物   寻人启事   学术研究   中国   北大   没想到   成就   父亲   教授   数学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