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如何进行财富配置

在中国,人们讨论资产配置的时候,都会想到“4321法则”,那就是:

第一:用于保本升值的钱,保本优先,如大额存单,房产等,相对来说收益可能不大,但是不会亏本,通常占40%;

第二:用于资产增值的钱,也就是俗话说的“钱生钱”,以收益为导向,比如股票,基金配置等,通常占30%;

第三:用于应急保命,保障的钱,比如医疗储备金,急用钱时候的大额开支,保险等,大概占到家庭资产的20%;

第四:用于家庭生活日常开支的钱,比较强调流动性,比如存款,现金等,能够快速兑换流通,一般占全部家庭资产的10%。


上面的四种权重分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4321法则”,这是个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

当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中国家庭的财富还不是很多,老百姓的注意力都放在怎么赚钱上,赚钱是首要问题,还没有太多有关理财的想法。但是,近十年,出现了很多俗称“炒房客”的人,靠着炒房赚了很多钱,房产占财富之比大于90%,而且杠杆风险不低。那么,他们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房产投资占比多少为好?”,“投资品种那么多,该如何在它们之间组合配置呢?”,“怎样配置投资组合,才可以既最大化保值升值,又能把风险最小化?”,这就是我们要谈论的话题。

一:中国家庭和其他国家对比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家庭的一般情况,根据西南财大中国家庭调查与研究中心甘犁教授团队2016年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风险报告》来看,2011年中国家庭户均总资产为66.3万元,2013年为76.1万元。2015年增长到92.9万元,年均增长率达8.8%。到2016年,户均总资产大约在103.4万元。这些年的财富增长速度显然比较快。

那么,这些家庭的资产投资结构如何呢?

中国家庭的房产占比最高,在全国范围内平均占比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别为62.3%和65.3%,到2016年进一步上升到68.8%。

而根据最近的《中国财富报告2022》显示,总量层面,2021年中国居民财富总量达到687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其中户均资产达到了134万元。很多人会提出疑问,明明自己的资产没有这么高,这其实是包含了房产的,按照当前人均住房面积算,平均每户房产就超过100万元,目前看来,房地产在中国占家庭财富之比就达到了70%左右。实际上,这样的资产配置并不健康,风险非常之高。对比欧美,房子大概只占30%,而70%的资产是流动性更强的资产,比如存款,股票。足够的流动资产,可以让家庭在面对危机,比如重大疾病或失业的时候,可以迅速变现,解决危机。

除了房地产,汽车,工商经营项目和其他有形资产,大约占家庭资产的19.7%。剩下不到12%的财富投资在金融资产中。

相比之下,2013年的美国家庭平均有36%的资产在房地产上面,22%在工商经营资产等有形资产上,而42%左右的财富在金融资产上。英国家庭有35%,德国家庭36%,日本家庭53%。这些国家的家庭财富中房地产的占比远低于中国,而金融投资占比却要比中国高很多。所以,中国家庭的财富风险过于集中,所承担的房产价格风险过大。

根据安联集团发布的《2022年安联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在报告覆盖的近60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家庭金融资产表现出强大的韧性。

正如报告所说,在中国多年来惠民富民的政策措施的影响下,中国居民收入获得大幅增长,收入结构不断改善,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额创新高。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额再次强劲增长12.2%,尽管增速与10年均值15%相比略有放缓,但仍创历史新纪录达到3.2万亿欧元。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额占亚洲地区金融资产总额首次超过50%大关,如果剔除日本,占比更高达68.2%。放眼全球,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额在全球市场占比也在10年间从7.2%攀升至13.6%。

二: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对比

在房产等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之间的配置结构上,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差别很大 。当然,背后的原因显然和各国的国情相连。比如,其他国家对房价的管控没有中国那么多,也没有那么频繁,这些行政干预使得房价涨跌的社会与政治含义大为不同,这些差别显然影响对房地产的最佳配置水平。也即是说,有了管理层的帮忙,房价在中国的上涨预期在一般情况下不会高于其他国家。遗憾的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泡沫总是会破的,过于集中配置房产必然意味着过多的风险,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过于饱和,到处显而易见的大背景下更要注意了。

那么,在金融资产投资安排中,跨类别的配置结构又如何呢?也就是说,在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等这些不同金融品种之间,各国家庭的配置结构有何异同呢?

在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中,现金加银行存款仍占据主导地位,占比为51%,这一数字远高于欧盟家庭的34.4%和美国家庭的13.6%。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的银行存款利率都低于通货膨胀率,放很多钱在银行等于让其贬值,所以,这一项的占比越高,实际购买力的亏损也就越多。债券和银行存款的属性类似,也是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但回报要稍微高一点,可是一般中国家庭的债券投资占比很少,大约只是金融资产的0.4%,而欧盟和美国家庭的债券占比分别为3.8%和5.9%。

其次是保险和养老金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中国家庭的平均占比为15.2%。欧盟家庭34.2%,美国家庭31.9%。由于在欧美国家养老基金中的股权投资占比不低,这一类金融资产的股性实际不低。因此,这一项越高,长期升值的前景比银行存款要高很多。

当然,如果直接看股票投资占比,差别就更加明朗了。中国家庭的股票投资占金融资产的11.4%,而欧盟家庭为16.6%,美国家庭为35.3%。考虑到中国家庭只有12%的财富在金融资产上,美国家庭有42%的财富在金融资产上,所以,实际上,中国家庭只有1.4%的财富在股票上,而美国家庭有14.8%的财富投资在股票,两国家庭的股票投资比例相差近十倍!

那为什么中国家庭热衷于房地产而不是投资股票市场?我想有这么四点原因:

第一,这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自古以来就有“家”的概念,有房才有家。很多资产都配置在房子上,不一定是炒房,但是没有办法。他们要结婚,就得买婚房,孩子要上学就得有学区房,房价很贵。如果他们买了房子,房子自然就成了他们资产的大头。

第二: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很多人还是倾向于投资房产。这是因为过去的二十年里,房子一直在涨,买房的人战胜了通货膨胀。对于投资股票的人来说,除了少数真正赚大钱的人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吃了大亏的,这就让人在选择投资产品的时候自然觉得房子比股票好。

第三:中国家庭缺少投资渠道。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67.7%的家庭只有一个投资产品,四个级以上的投资产品仅占2.7%。而在美国,拥有四个级以上投资产品的家庭占41%,投资渠道少,股市风险太高。大部分家庭只能选择买房。

第四:美国很多家庭通过共同基金间接投资股市。而中国投资者对基金不信任,很多基金管理能力有限,得不到大众的信任。投资者要么自己投资股票,要么不直接投资。所以从家庭资产配置来看,主要是在房子上。除了房子,金融资产的主要配置是银行存款。

从长期来看,股权投资的财富增值效果要高于银行存款和短期债券。比如,从1925年到2014年年底,如果一直把钱放在美国银行的储蓄账户,那基本是贬值的,跑不过通货膨胀:而如果是投资在美国蓝筹股票中,那么当初的一万美元就变成了5316万美元!这两种不同投资安排中,前者是债权,后者是股权,两者的年收益相差7%。

换句话说,在不同家庭之间的财富赛跑中,投资组合的股性越强,长期胜出的概率就越大,当然风险也会随之增大。

总结一下,中国家庭为了改进资产配置结构,需要补充金融知识,增加风险意识,尤其需要知道未来不会是过去的重复,过去没问题的资产组合不一定适合未来。将中国A股市场建设的健康成熟,将是关于社会民生的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财富   家庭   美国   中国   金融资产   房子   资产   风险   股票   房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