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松毛岭》编剧陶佳:影片真实还原了艰苦的战斗历程

革命历史题材网络剧《血战松毛岭》的播出,让许多观众首次了解到1934年9月发生在福建长汀县的松毛岭战役。

这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闽西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红军将士凭着坚固的防御工事,用步枪、机枪和手榴弹等轻武器,面对六万敌军在飞机重炮下的疯狂进攻血战七昼夜,力保长汀不失。

网络剧《血战松毛岭》生动演绎了松毛岭地区的朋口战役、温坊战役以及松毛岭历时七天七夜的防御战,鲜明地塑造了余光明、朱音、马青山、项万金、跛佬、石红霞、罗猛、陈九发、李革命等一批“凡人英雄”群像。

在去连城采访之前,《血战松毛岭》的编剧陶佳对这个战役也所知甚少。随着广泛的实地走访和考察调研,她和其他的剧组主创才逐渐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采访中,最令陶佳感到震撼的是,当时红军主力已经撤走,中央苏区也危在旦夕,形势非常严峻,但是连城、龙岩当地的老百姓,还有长汀当地的老百姓义无反顾地去支持红军,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斗争、绝不退缩。

“我们到当地去勘察了(松毛岭阻击战)壕沟的遗址和战场遗址,采访了红军后代,感觉这么重要的一场战役被忽视了……毕竟老区人民、连城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却没有太多的关于这方面的史料研究。所以说这一点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实际上我们挖掘出了一部分战史遗失的东西。”陶佳说。

在《血战松毛岭》中,余光明和马青山两位主角相爱相杀,对手戏十分好看。谈到两位主要人物的性格关系,陶佳表示,马青山身上带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原则性很强,他觉得作为一个共产党人,或者是红军战士,应该是100%的布尔什维克;余光明则是现实主义者,他是军事指挥官,他更多考虑的是怎么把仗打赢,怎么更好地发挥战士的能力。两人性格不一但目标一致,所以他们最经典的台词就是“棒打不散”。

《血战松毛岭》是一个典型的群像戏。跛佬、石红霞、项万金、李革命……每一个角色都个性鲜明,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实地采访中,陶佳发现每个地区的人都会说出一两个他们听说的故事,这些故事成了剧本最坚实的基础。“对当时那场战争来说,每个人的记忆点是不一样的,但是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他值得记忆的东西,也都有他的闪光点。”剧中的一些人物,比如阿花、小嘟嘟、项万金等,都有现实生活的原型。

对于正在播出的网络剧,陶佳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导演的手法干净利索,他没有用更多的大场面去展现战斗,更多是用细节,比如说埋钉子,挖陷阱,点老鼠尾巴——从细节方面展现红军战士在武器装备劣势的情况下,是如何在山上阻挡了七天七夜的。“事实上就是这样,当时的那些战士们就是采用各种各样的土办法防守这个阵地,打得国民党兵寸步难行。”

“如果说亮点,我认为是真实地还原了当时那个艰苦的战斗历程。”陶佳表示。

南都记者 黄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长汀县   布尔什维克   血战   长汀   连城   群像   万金   红军   编剧   战役   艰苦   战士   历程   影片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