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现代护齿用品的古代,古人们是怎么维护口腔健康的?

维持口腔卫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古人也深知这一道理,并提出了“百物养生,莫先口齿”的概念。

可是古人并没有如今的牙膏牙刷等口腔清洁道具,他们又是怎么清洁口腔的呢?

中国先民们对于口腔卫生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在当时的甲骨文卜辞中就有许多和口腔疾病相关的文字,像“龋”、“蛊”等字都和牙齿有关。

“龋”字,其金文就是虫子落在排列整齐的牙上,古时人们还不知道龋齿的成因,以为是虫子啃噬导致的,这才有了“虫牙”的说法。

龋的甲骨文

与此同时,出土的文字记录中和牙齿疾病相关的卜辞也有几十条。

这说明当时人们就已经被口腔问题所困扰,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了。

在最早的时候,先民们大多用剔牙的方法来保持口腔清洁,但一些藏在齿缝中的异物还是很难去除。

于是他们便开始用漱口的方式来清洁口腔,这也是中国古人最常见的清洁牙齿的方式。

在汉代成书的《礼记》中就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了。

事实上,除了起床时之外,古人在用餐后以及睡前都会用漱口的方式来清洁口腔。

平民百姓受限于经济条件,一般用井水或者干净的河水来漱口,而贵族们则很早就发现了利用盐水漱口可以更好地维持口腔健康。

于是,用咸水漱口,也被记录在了典籍中。

林黛玉漱口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漱口也逐渐成为了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比如西汉时期的名医淳于意在治疗龋齿的时候,就会让病人用苦参汤来漱口。

到了后来漱口用的中药汤剂也越来越多,且每种都有独特的功效。

唐宋之后的普通人在漱口时,自然不会用昂贵的中药汤剂,他们便效仿先秦时期的贵族用淡盐水来漱口。

在元代之后,饮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部分百姓发现用茶水漱口在清洁口腔的同时,还可以消解烦腻,这也逐渐成为了许多人的选择。

古法酿制的白酒

除了上述漱口方式外,还有一些人会选择用酒来漱口,中国古代的酒一般度数不高,用低度酒漱口既不会让自己醉倒,还能起到杀菌的作用,因此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漱口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口腔的清洁,但是其对于牙齿表面的保护作用十分有限。

为了保持牙齿的坚固光洁,古人在生活实践中又总结出了一种保护牙齿的新方法:揩齿法

所谓“揩齿”其实和我们今天刷牙的原理基本一致。

不过在唐代之前,古人并没有发明出牙刷,因此他们只好用其他道具来代替牙刷的作用。

影视作品中用手指揩齿的古人

最早的时候,人们会把手指当成牙刷来清洁牙齿,在古代的部分壁画作品中,也有古人用手指清洁牙齿的形象。

为了更好地起到保护口腔的作用,古人在揩齿的时候,还会使用特制的药汁。

这些药汁中最为常见的配方是皂角,除此之外,生姜也是古人常用的牙齿保健药物之一。

生姜

虽然用手指揩齿有着方便快捷等优势,但是这样做毕竟不太卫生,因此部分贵族便发明了“揩齿巾”来刷牙。

所谓揩齿巾就是专门用来擦拭牙齿的布料,在使用时人们需要将其缠在指尖上,然后用来揩齿。

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就有对于揩齿巾的描述,这位“药圣”还提出了在揩齿外,再增加叩齿这一环节,来提高牙齿坚固程度的概念,这和如今的牙防理念几乎完全一致。

使用揩齿巾洁齿的古人

在揩齿巾出现之后,人们也对之前揩齿时使用的药汁进行了改良,将其改造成了更容易储存和携带的牙粉。

在使用时,人们只需要用揩齿巾轻沾牙粉,之后就可以开始清洁了,相较于之前的手指揩齿,揩齿巾无疑更加卫生,护齿效果也更好。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一种全新的洁齿方法开始为人们所熟知,即“晨嚼齿木”,也就是用树木的枝条来清洁牙齿。

使用树枝清洁牙齿的非洲人

据说这种方法是释迦牟尼所创,因此当时所有的佛教信徒都会效仿这一做法。

在一段时间里,用枝条清洁牙齿就成了佛教徒最重要的特征,根据学者推测,观世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柳条的造型就和这一洁齿方法有关。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不断传播,用树枝来清洁牙齿的方法也开始被中国人所接受。

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我国先民们还总结出了许多经验,比如柳条就是最适宜用来清洁牙齿的工具。

柳条

这主要是因为和其他树枝相比柳条更加柔软,而且它还有着祛风、消肿、止痛的作用,用来清洁牙齿可以有效避免牙齿肿痛,自然深受欢迎。

在没有柳树的地方,人们也可以用柞条、葛蔓、楮、桃、槐等富含植物纤维的树枝来做洁齿工具。

在使用这些树枝时,年轻人只需将树枝的一端咬碎,令树枝中的纤维分散暴露出来就可以了。

而牙齿不好的老年人,则需要借助工具将其砸扁。

散开纤维的柳条

在经过处理后,这根枝条就跟我们现在使用的牙刷非常相似了,人们可以用其沾上牙粉来清洁牙齿。

不过由于枝条纤维和枝干本身没有角度,因此刷牙的姿势和今天大相径庭。

但相较于揩齿巾,树枝能够更好地清洁齿缝,而且也更加卫生,这也是我国古代洁牙史上的一次重要进步。

西方人从十七世纪开始使用牙刷来清洁口腔,他们也一直自视为最早使用牙刷的人群,但事实上从唐朝末年开始,牙刷就已经在中国出现了。

佛教文化在唐代中期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利用枝条清洁牙齿的做法逐渐普及。

但是部分贵族对粗糙的植物纤维感到不适,于是一种全新的刷牙器具开始出现。

古人使用的牙刷

从唐代末年开始,人们开始用专门制作的“牙刷”来代替树枝。

早期的牙刷大多是由竹子和兽骨制成,其后端手持部分较厚,前端安插刷毛的位置较薄,其上还有专门凿出的孔洞,一般呈现两列平行分布。

之后人们会在孔洞中扎上修剪过的兽毛作为牙刷的刷毛,其中最常用的材质为马尾。

这种牙刷到了宋代时,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商品,在《东京梦粱录》所记载的商铺中,也有不少卖牙刷的店铺。

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这种牙刷被古人称为“刷牙”或者“刷牙子”

直到南宋时期“牙刷”的称呼,才被确定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牙刷成为一种商品之后,其形制也变得越来越精美。

在赤峰的辽驸马墓中出土的两把牙刷不但造型精美,而且还一同出土了与牙刷搭配使用的白瓷盆以及鎏金的银碗,这也充分说明了当时贵族对于牙刷的重视。

纹饰精美的古代牙刷

日本高僧道元禅师,在南宋末年曾经来过我国学习佛法。

在其游记中就记载了中国僧人利用牙刷刷牙的事情,而当时寺庙中所用的牙刷竟是象牙制成,其奢华程度令人咋舌。

元朝人郭钰在诗歌《郭衡惠牙刷得雪字》中,对于当时牙刷的精美,也有生动地描述:

南州牙刷寄来日,去腻涤烦一金直。短簪削成玳瑁轻,冰丝缀锁银鬃密。

高档牙刷的出现,也催生出了更多的行业。

虽然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牙粉等刷牙用的清洁剂,但那时的产品都还比较粗糙。

从宋代开始,人们开始向牙粉中加入香料以及用来美白的珍珠粉,这也体现了古人对于牙齿美白的追求。

珍珠粉

和树枝相比,古代牙刷的刷毛更加密集柔顺,这也让牙膏的使用成为了可能。

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将柳条、桑枝和槐枝煎水熬膏用来刷牙,为了让牙膏拥有更好的气味,人们还会向其中加入姜汁、芍药粉等添加剂。

相比于牙粉,牙膏的清洁效果更好,因此也备受上流人士的推崇。

自此之后,牙刷便成为了中国士大夫阶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是没有能力使用牙刷的。

他们还在利用较为古老的方式来清洁牙齿,其中部分人甚至只用清水漱口的方式来保持口腔的健康。

刷牙用的牙粉

也正因如此中国许多地方并没有好的口腔保健传统,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才开始关心自己的口腔健康,刷牙这一习惯也开始被全国人民所接受。

但无论如何中国最早的牙刷还是要比西方早出现近一千年,而且其工艺也远比西方最早的牙刷先进。

部分西方国家罔顾事实宣称自己是牙齿保健的“开创者”,显然是错误的。

其实中国才是最早使用牙刷的国家,我们的口腔保健传统,也远比他们认为的悠久得多。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中国古代的刷牙方法》,刊登于《历史教学》2009年第14期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口腔   牙粉   柳条   枝条   牙刷   中国   树枝   古人   牙齿   清洁   古代   用品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