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最后怎么样了?

我是伍自豪,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我的自媒体创作】干货。

答君恩,清慎忠勤数十年,尽瘁不遑,解组归来,犹自心存军国;

殚臣力,崎岖险阻六千里,出师未捷,骑箕化去,空教泪洒英雄!

——咸丰给林文忠的挽联​

平心而论,道光在数千年中国历史上并不算很差的皇帝,勉强可以进入中等水平君主的序列,在清朝12位皇帝里排第9位吧(咸丰、同治、宣统比他更糟糕)。道光能任用林则徐、陶澍等官员,成功镇压了中亚​浩罕汗​国支持下的新疆张格尔叛乱,可见他并非十分昏庸的皇帝,只是能力比较平庸。不过话说回来,林则徐的幸运在于,他遇上的道光皇帝平庸却为人仁厚,是庸君而不是暴君。比起残害袁崇焕的明朝崇祯帝、残害岳飞的宋高宗赵构,道光帝对大臣厚道得多。

遇上道光这样仁慈但是非不分、没有主见、反复无常的皇帝,对林则徐而言既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之处在于不用枉送性命;不幸之处在于事业上终究无法取得成功,为国为民的一腔热血只能空洒在神州大地,只能成为令人叹息的悲剧人物。​

单论皇帝的素质, 咸丰与道光差不多, 无奈这货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一是逃离北京,二是选错了顾命大臣​。

我觉得历史课本上讲林则徐,不是让你去了解他的是非功过,而是想表达中国严厉禁烟的精神。有太多的媒体人去深度探讨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和是非功过,却忘记了历史为什么记住这些人,无论历史名人的生平是真是假,做的好做的错,能被历史所记住,让我们学习其被记住的精神,而不是被后人来挖他们生前的过错与真假​。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禁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由此引发的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百年苦难的开始,百年之中中华文明遭到巨大破坏​。

清朝吃瓜群众记载的:《清代之竹头木屑》

◎林文忠公


向闻林文忠公烧西商鸦片烟土而不给价,故致启衅。近闻人言,彼时实以茶


  一箱,易烟一箱。而茶为胥吏所办,中多杂以砂石。既至欧洲,又以不能售,寄


  回。商人耗本无算,遂致激成衅端。又文忠闻伍氏通西人,乃屡苛罚之,曾令缴


  军饷至数百万。伍每入见,多为署中人所侵,至费千金,始得一椅。后林复出,


  陨于军。或曰:“实伍畏其复至,使人谋毙之。”​

后来林则徐还将他在新疆伊犁积累的经验告诉了左宗棠,为左宗棠收复伊犁打下了基础​。

我觉得左公平新疆还真亏了林则徐打下的基础。哎,能臣走哪都是造福一方。​

新疆伊犁人,从小春游常去林则徐纪念馆,小时候还在想他一个禁烟的相当于海关怎么会治河呢,原来治河才是老本行。感谢林公为国为民,尤其为伊犁河谷做出的卓著贡献。​

虎门有则徐路,则徐社区,林则徐公园,林则徐纪念馆,则徐幼儿园,则徐小学,则徐中学​。

其实不是英国人要杀林则徐,而是以穆章阿和宗室满洲势力要杀林则徐,林则徐作为汉人受道光皇帝重用就让满人不爽了,加上禁烟损害宗室利益。所以鸦片战争不利后满洲人就死命的围攻林则徐要逼道光将林则徐砍头。道光在林则徐流放中途让他治水其实就是想让林则徐通过治水功绩“戴罪立功”“功过相抵”逃过流放伊犁的惩罚,不过后来继续流放可以看出道光还是顶不住压力了。​

道光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1842—1845),林则徐被革职遣戍新疆伊犁,在戍三年中,林则徐捐修水利,开渠引流,勘地垦荒,惠及西域。“他一生最大的政绩,即为河工水利……尤可称道者,为其晚年遣戍新疆,遍历天山南北路,行​坎​井之法(坎井即利用地下水源)兴灌溉之利,农垦既盛,移民来集,诚为国利民福、实边固圉之至计。” 【29】为国利民福、实边固妄之至计。” 【29】 5要之,林则徐在新疆的水利建设思想及实践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遣戍期间大力兴修水利的林则徐为清代新疆的水利开发和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正如陈康祺所言,“文忠在西域,创兴水利,开田至数十万余亩,至今利赖” 【30】 卷1,17-18。虽有过誉夸大之词但亦可反映出陈康祺对“远戍饥荒”三载的林则徐为边疆水利建设所作出贡献的肯定和赞赏。“水利的兴修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2】 11水利开发还促进了种子改良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林则徐流放新疆期间,到各地踏勘荒地,寻访水源,发展屯田。大量的调查研究,使林则徐掌握了关于新疆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形成了他对经营开发新疆的一系列思考,这为他回去以后建议朝廷加强对新疆的治理奠定了思想基础。“该废员自备资斧效力奔驰往返万余里,著有微劳。” 【14】 南疆勘地的成功直接促成了道光帝对林则徐遣戍生活的解除,令其东归。——《林则徐与清代新疆水利治理》​

总有人说,清政府把国人的太平天国视为首要敌人,而把洋人视为第二等对手,犯了先内后外的战略定位错误。 其实呢,站在清政府的立场上,洋人是要逼迫通商,赚钱,不谋求推翻清政府。而太平天国则不同,直接是要清政府的命的,以推翻政府为目的。 清政府财力、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当然是要先对付致命的对手。​

我怎么觉得林则徐也是水里来火里去,不是硝烟督战就是治水和治理地方,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最后能有个文忠的谥号,说明朝廷还不算眼瞎,清末跟明末在党争这一块,还真有点相似。​

林则徐,魏源(隆回人),都是一顶一的大材,空有一身才能和抱负,可惜摊上了烂透了的带清,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文化和科技,在国内几乎无人问津,但是传到日本大受欢迎,启发了明治维新​。

则徐大人在当时可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谈何局限性呢?则徐大人当时就是民族的脊梁!永垂青史!​

自我介绍

伍自豪,90后自媒体创作人,专注自媒体写作以及[个人精进]干货分享,坚信越努力越幸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太平天国   咸丰   鸦片战争   满洲   伊犁   虎门   道光   新疆   清政府   水利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