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打男童事件的几点思考

最近看了南京打男童和男童爷爷的视频,开始挺愤慨,大男人和孩子及老人动手,实属不应该。但是,换个角度想,不是自己的孩子受伤,旁观者不能体会父母的心情。由此引发几点思考:

1.小孩子打架的事情应该终结在学校。孩子打架,老师作为启蒙阶段道德的领路人,不能作为旁观者来看事情。孩子打架,在学校就应该了解情况,分出主次,对孩子进行教育,并约见家长,沟通处理结果。这样,谁家孩子对,谁家孩子错,基本就能分的差不多了,该调节调节,该反思反思。都是同学,也都是受过教育的人,相信大部分家长是能接受的。现在呢?社会环境影响,舆论压迫,老师怕担事。调节不好,遇见硬茬父母,老师也怕。学校成了圈养孩子地方。下楼梯怕磕着,课间活动怕受伤,吃饭都怕吃不好。老师的职业成保姆了。这不正常啊!!!

2.如果老师公平处理这件事了,是不是不会占用太多社会资源了,现在铺天盖地都是这个消息,各有道理,甚至社会霸凌,轻重伤害也出来了。我想不至于,最终还是要双方调节。本该在学校解决的问题,现在上升到了法律层面,没有得到好处的一方。

3.是不是教育该改革一下了,改善一下老师在社会中的角色,在日常教育中具有校内一般事情的裁定权,学校不要总是对老师考核安全事项,放开一些权限。当然,对那些拿着权利谋私的,也不能惯着,那种人到网络上讨伐一下可以。

4.这件事现在这么火了,事后能不能让双方家长开个发布会,都互相检讨一下,也给公众解释一下全过程,停止猜想和乱喷,给社会做个此类问题处理正确方式。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都积极营造一下好的环境,孩子以后还要成长。

回想我们小时候,以前的教育说不规范吧,但是很有道理。你在学校打架了,要是你错了,老师罚你,家长收拾你。要是各有责任,那门口一定是一对站岗的。那会儿也没见谁挨体罚了,心里受不了。反而有些变相锻炼身体了(体前屈真是一种酷刑,但是抻筋。站军姿,锻炼意志。)。通过体罚,学生也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现在呢?老师苦口婆心教育,孩子都爱搭不理,有的回家告老师的状。明理的家长可能忽略或引导孩子。但有些家长投诉,利用权利吓唬老师,实在不能理解。

通过南京孩子打架这个事,我想我们要净化的是社会、学校的环境。社会停止争论吧,不要给小孩的带来太多的负担,学校啊,还是要敢作为,不要瞎作为。#南京鲁医生上门打人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男童   南京   旁观者   道理   家长   事情   老师   事件   孩子   学校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