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相比,两者有何差异?哪种变革更厉害?

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到底哪种变革更厉害?从秦国和赵国之后的发展就能得出结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而胡服骑射属于军事方面的改革,只是强兵而无法直接富国,单从变法方向来看,胡服骑射比起商鞅变法就已经弱了一筹。

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改革的目的是想恢复秦国霸业,不仅要兵强,更要国家富足。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是因为赵国经常吃败仗,就连中山国那样的小国都敢经常侵扰赵国,同时北边的游牧民族因善于骑马射箭,也经常以骑兵进犯赵国北部边境。

面对速度快、机动性强和突击能力强和骑兵部队,中原诸侯以兵车配合步兵的作战方式并不具备优势,等赵国军队反应过来前往支援时,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已经劫掠而去。赵武灵王认为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驰骋疆场,无可阻挡,因此就想建立一支来如飞鸟,去如绝弦的快速机动部队。

于是赵武灵王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提出了“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开始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变革,为此建立起一支以骑兵为主体的军队。而商鞅变法不仅包括了军事,在政治、经济、思想、法令、制度、风俗等方面都有涉及,因此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变法改革运动。

秦国经过变法改革后,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也不断加强,同时将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都集中到一起,优点便是政令得到统一,命令容易贯彻执行,方便指挥,统治者可以集中资源开展战略性工作。秦国自此与日俱强,最终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就单拿经济来说,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就等于是在烧钱,如果国家不富足,就无法支撑起规模越来越大、且更为持久的战事,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支持战国时期不断扩大的战争,而经济在综合国力中具有支柱地位,秦国正是靠商鞅变法中的“耕战策略”才最终成就了一统天下的抱负。

反观赵国的胡服骑射,虽然赵国经历这次军事改革建立起一支战力强大的骑兵部队,但如果粮草后勤跟不上,战力再强的军队也如同是拔了牙的老虎,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实力。就比如长平之战,如果赵国的国力足够强大,廉颇采用的坚守战略迟早都能拖垮长途跋涉作战的秦军。

但在长平之战前的相持阶段,赵国的国力就逐渐不支,于是便向齐国借粮,但被齐王建拒绝。由于国力不支,赵孝成王就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为此换赵括为将,改守为攻,主动出击,结果导致四十多万大军埋骨长平战场,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单独和秦国进行全方位对抗。

秦国最终能统一六国,不仅仅是因为秦军战力强大,更在于秦国强大的国力,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支撑秦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着兼并战争,蚕食各国土地,为此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即便较之统一六国的秦王政也毫不逊色。

秦国之所以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强大的国家,就是因为自秦孝公时期开始实行的商鞅变法,以及历代英明的秦君。赵国自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后,虽然赵边骑的战力不输于秦锐士,但赵国的综合国力却不如秦国,再加上君主不怎么英明,因此最终被秦国打败。

战争不仅拼的是军事,更在于双方国力,胡服骑射属于军事改革,并没有直接增强赵国的国力,而商鞅变法不仅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还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是全方面的变法改革,富国强兵的秦国因此傲视于西方,逐渐发展成为诸侯列国最富强的国家,从而首次统一了中国,进入了帝国时代。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呢?看看赵国的地理位置和当时的处境就会明白。

《史记》记载:“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东有燕、东胡之境,而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故寡人无舟楫之用,夹水居之民,将何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

赵国东面有黄河和漳水,与齐国和中山国共有,分据黄河东西,但是无船可用。北部代地东边与燕国、东胡接壤,西面又是楼烦、秦国、韩国的边界。如果没有强大的兵力去救援,单凭居住在边境地区的赵国百姓根本无法守卫赵国,一旦邻近的燕国、秦国、韩国和北方游牧民族进攻,赵国难以抵挡,也没办法快速救援,如此下去,赵国就会灭亡。

因此赵国只有建立起一支快速机动部队,才能防备北方游牧民族和邻近的诸侯。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前,秦国已经完成了商鞅变法,当时在位的是秦昭襄王。在位九年时,赵国与韩、魏两国组成三晋联军进攻秦国,结果却遭遇大败,被秦军斩杀了八万人,同年,赵军又在观泽被齐军击败。次年秦国出兵攻打赵国,但赵军不是秦军对手,被攻占了中都和西阳,几年后,秦军又攻占赵国蔺地,还俘获将军赵庄。


《史记》记载:“武灵王九年,与韩、魏共击秦,秦败我,斩首八万级。齐败我观泽。十年,秦取我中都及西阳。十三年,秦拔我蔺,虏将军赵庄。”“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先王丑之,而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

北边的游牧民族本就是靠游牧为生,从小就善于骑马射箭,也都经常派骑兵侵扰劫掠赵国边境城市。而且就连中山国那样的小国,都敢侵占践踏赵国的土地,掳掠赵国的百姓。可见此时的赵国几乎都快衰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赵武灵王有心报仇,但却无力,在这种情况下,赵国就急需一支战力强大的部队来改变现状。

《史记》记载:“王曰:“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于是遂胡服矣。”


赵武灵王看到胡人的军事服饰,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打仗作战都很方便,并且游牧民族打仗所用的骑兵和弓箭也比中原的战车、步兵更具灵活机动性,而且速度很快。赵武灵王认为只有这样的部队才能驰骋疆场,无可阻挡。加上报仇心切,于是下定决心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

《史记》记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而置云中、雁门、代郡。”

赵国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后,建立起一支以骑兵为主体的军队,并且很快就显示出这支军队的威力。就在实行改革次年,赵国就对侵略赵国已久的中山国发动进攻,之后又多次进攻,最终灭掉了中山国。并且向北攻破了林胡、楼烦,设置了云中郡、雁门郡、代郡。


可以说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的赵国,是当时除秦国外实力最强的国家。

注意是除秦国外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什么是赵国没有秦国强呢?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胡服骑射改革单一,只侧重军事方面,二是秦国变法已久,赵国虽然也经过改革,但毕竟落后秦国多年,而且胡服骑射并不能直接提升赵国的国力。

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改革

商鞅听闻秦孝公颁布的《求贤令》而入秦,从而在秦国展开变法改革。而秦孝公颁布《求贤令》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臣进献富国强兵之策,那么秦孝公为什么要富国强兵呢?因为秦国地处偏僻的西北,没有参与中原诸侯的会盟,被中原诸侯视为夷狄。


《史记》记载:“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虽然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曾称霸西戎,但由于后来秦厉公、秦躁公、秦简公、秦出子在位时政治不安宁,导致国家内部存在忧患,而没有时间顾及外部事务,而三晋便趁机攻占了秦国的河西地区,在阴晋之战中,秦国五十万大军竟然难以抵抗魏国五万魏武卒,最终被击穿军阵,大败而逃,从而引发“诸侯卑秦”,秦国上下对此深以为耻。

曾经的春秋霸主却沦为偏安西北一隅的老弱小国,不仅河西地区被魏国所夺,连其他中原诸侯都开始轻视秦国,可以说没有比这更大的耻辱了。秦孝公每当想起父亲秦献公收复失地的遗愿就感到心痛,为此颁布了历史上著名的《求贤令》,不惜列土封疆,给予高官厚禄,也要寻求富国强兵之策,以恢复先君秦穆公时期的霸业。

之后卫国人公孙鞅入秦,以富国强兵之策打动了秦孝公,在商鞅的劝说下,秦孝公下定决心在国内进行变法改革。

刺激农业生产

以农业为本业,为了增加农民数量,使全国各行各业的人都从事农业;并禁止农民购买粮食,以及实行愚民政策,迫使农民专心务农;整肃吏治,裁减从属人员,减少官吏扰农等措施。

抑制商业发展

以商业为末业,商人不得卖粮,并加重了对商品的销售税,商人必须为军队提供兵器铠甲等措施。


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

按农民收入粮食的数量统一征收田租,同时加重贵族和商人的税赋。

除此之外,还同时打压手工业、娱乐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并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垦草令》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农业生产,从而使秦国富足。

增加连坐法,轻罪用重刑

《史记》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商鞅下令将十户编成一什,五户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如果不告发奸恶,十家连带治罪。告发与斩敌同赏,隐藏奸恶的人以投降论处。

废除旧世卿世禄制,颁布军功爵位制度

《史记》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废除父死子继的世卿世禄制,即便身为王族之人,如果没有军功,也不能不能列入家族名册,立有军功能显赫荣耀,没有军功就算很富有也不能显荣,按照军功明确爵位等级,占有相应的土地、房产和家臣奴婢。


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刺激百姓上阵杀敌,就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就足以媲美赵国的胡服骑射。

致力于农业生产

《史记》记载:“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百姓能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就可以免除自身劳役或赋税。从事工商业的人因为懒惰而贫穷的,就将他们的妻子全收为官奴。

第一次商鞅变法扩大了秦国赋税和兵役来源,真正实现了富国强兵。


《史记》记载:“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第二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强制分居,推行小家庭政策;推行县制,加强集权;迁都咸阳;统一度量衡制度。这次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加强集权,以及提高生产和赋税,在第一次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秦国富强。

秦国经过全面彻底的商鞅变法后,旧制度被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实现了富国强兵,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赵国的胡服骑射对比秦国的商鞅变法,可以说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商鞅变法是全面彻底性的变革改革,而胡服骑射只是军事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就足以媲美胡服骑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秦赵两国的发展也为胡服骑射和商鞅变法做出了评比,长平、邯郸之战后,赵国实力迅速下滑,再也无力同秦国争霸天下 。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秦国   战力   史记   富国强兵   中原   军功   国力   骑兵   诸侯   差异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