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楼下,谅解是最好的选择

南京掌掴幼儿园小孩的事情,舆论反转得让人诧异。

这其中的妥妥的双标法和十足的阴谋论,都充满了浓浓的美国味儿,值得人们深思和警惕。

西方的文化入侵也要注意。

支持掌掴小孩子的人有下面一些类似的想法。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熊孩子自己的家长教育不好就别怪别人的家长教育”。

“自己的小孩屡次被别人欺负了,就应该这样”。

这些类似“自己的孩子不能被打,别人的孩子教育一下未尝不可”的想法跟美利坚的著名双标做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仅凭几张疑似打人者朋友发布的片面言论的截图和一张被戳破脑袋的小孩子以前嘴巴不知道怎么受伤的照片,在没有确确实实的证据的情况下,就把被掌掴的小孩子判定为“屡教不改的熊孩子”、“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而且妄图用被掌掴的小孩子家房屋出售的信息加以佐证,想当然地认为被掌掴的小孩子一家卖房子是因为被掌掴的小孩子是熊孩子,遭到全小区大部分业主的不待见。

这种操作好像在哪见过?

这不就是美利坚嘛,像极了美国政府的在很多事情上的做法。

美国政府当年仅凭自己的单方面的言论,认为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绕开联合国和,纠集英国、澳大利亚、波兰、丹麦几个盟友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府。

最后美利坚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吗?洗衣粉吗?

再回过头来说说南京掌掴小孩子的事情的后续发展吧。

掌掴小孩子的男子的家人已经诚恳地道过歉了。

这件事情的最后解决的关键还是在于被掌掴的小孩子家长肯不肯谅解,以及打小孩子的男子的态度。

你上门打人是为了要小孩子的一句话:“以后不打人了”。

反过来呢?

被掌掴的小孩子一家要你面对面地给小孩子一句诚恳的道歉,并且取得小孩子的原谅,你能不能做到呢?

当然,这是在掌掴小孩子的男子得到应有的惩罚,以及应当承担的费用一点也不能少的前提条件下。

被掌掴的小孩子一家面对很多质疑。

被掌掴的小孩子一家在消气以后 ,确定小孩以及老人无大碍的情况下,大可以大大方方的这样回应质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美利坚   美国政府   杀伤性   南京   小孩子   小孩   家长   事情   男子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