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掘地见母》


2011我的梦

编辑于 1:50


号称许昌南大门的襄县“首山”以新的姿态昭示着世人,焕然一新的三色游览步道,给登顶鸟瞰山下油菜花海观赏者平添喜悦之情。山下樱花烂漫,山顶,文峰佛塔高耸入云,登高望远襄城市区一览无余,现代化城区车水马龙,一幅国泰民安吉祥图案悬挂于首山之巅。步入文峰塔内,一幅长长的画卷讲述了一段两千年前襄城的真实历史事件,郑庄公掘地见母的传奇故事。要知襄城事追根溯源问历史,故事发生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地点郑国,也就是今天的新郑郑国国都,故事起源,许昌管辖下的县级市长葛大周镇。镜头缓缓拉向远方大周镇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庞岗村”。这里民风淳朴,乡土气息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口口相传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块热土上。从村往南延绵一公里多的黄土堆积成的土丘带,恰似一条卧龙横艮在古长社脚下。做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带,特别是豫东地区,俯下身子随手抓一把脚下松软的黄土,和今天黄河滩的土质感就是一家,无容置疑。这样古老的黄土丘岭数不胜数,科学得解释它们的形成就是古黄河冲积遗存,大周镇庞岗村这处黄土丘岭同样是古黄河遗留下的痕迹。千万年沧桑巨变黄河改道摇摆不定,黄河冲积平原也孕育了华夏民族生生不息代代传承,延绵至今。询问当地人,此处黄土岭叫什么名字?他们说叫它“牛脾山”,远远望去真的恰似一条牛脾横卧此间。这处黄土丘也是缓慢抬升北低南高,至村最南端高度大约有四五十米左右,最高处到“吴岗村”南头嘎然遏止。临近最高处时黄土岗突然断裂出一个缝隙,大自然鬼斧神工竟然把土岗一分为二,隔岸对望如刀劈斧凿。南段土岗下,有一处倾斜向下的人工雕凿痕迹隧洞,据传,它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隧涧”,郑庄公掘地黄泉见母处。当地人俗称的牛脾山原本默默无闻,因,郑庄公在此觐见自己的母亲化干戈为玉帛,而流芳至今。历史的眷顾,春秋五霸的声望,郑国曾经号令天下的一代霸主,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黄土岗依旧,春秋五霸烟消云散,黄土岗上那座千年遗存的庙宇在风中时隐时现,一座据传两千七百年烟火不断的庙宇“颍考叔庙”在诉说着千年恩怨。“颖考叔”,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士,祖籍今天的登封。早年间在地方掌管典祭小吏,后因从军屡立战功,被郑庄公提拔为郑国大夫,换做今天的官衔,国防部副部长之职,也算是手握兵权横刀立马鼎盛权贵,不可一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两千七百年前,郑庄公联合齐国攻打“许国”,许国也就是今天许昌县张潘镇东南方三公里处的“盆李村”古时此地乃许国国都,许国国君许文叔乃春秋时期君临天下最长久的一代君王,长达四十五年之久。许文叔有六位娘娘,他的陵墓保存至今,就在许昌京珠高速下路口许桑村,这里也是普天之下许姓寻根拜祖的地方。当时的许国,兵寡将少难以抵挡郑国齐国蜂拥而至,最终兵败如山倒许国被郑国给蚕食兼并,从此许国全境被并入郑国而不复存在。兵强马壮的郑国统领颖考叔一马当先奋勇杀敌,许国疆土被逐一征服,率领将士冲锋在前。即将攻下许国都城之时,郑庄公的侄子嫉妒之心爆棚,心中默念你带领兵卒攻打许国国都一但全胜,我们亲贵颜面尽扫,大权不能全部落在你们外人之手。恶从胆边生嫉妒颖考叔如芒刺被,一不做二不休般不到葫芦撒不了油,便从背后射暗一箭害死颖考叔。郑庄公为了纪念这位文武双全的大夫,特赐,在颖考叔大胜许国的地方牛脾山,营造了一座宏伟浩大的颖考叔祠,纪念这位郑国骁勇善战的大夫。历朝历代不断修缮,大殿,冥楼,拜堂,钟鼓,鼓楼,碑林一应俱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是颍考叔的祭日,祭日,代代传承久而久之,也就自然形成了焚香祭拜的传统庙会,流传至今。周边乡民及善男信女都会云集于此,焚香烧纸以祭奠颍考叔,为君效忠,为子孝道,为国捐躯,为民仁德,一代忠骨,流芳百世,历史传承永载史册。

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膝下有两个爱子,大公子庄公勤奋爱学,博览群书,文韬武略甚是高强,智力超群,深的武公爱戴。次子太叔段,自私自利狭隘之心昭然若揭,大小事都要一争高下,谁与他为邻都要谨小慎微,不学无术嫉妒心超强,阿谀奉承张口即来,却深得母亲姜氏所爱。郑武公驾崩后,按照惯例有嫡子长公子,郑庄公继任郑国国君。姜氏,郑武公的大夫人,因十月怀胎即将分娩,因胎位不正脚先落地长公子庄公极度难产,命悬一线,差一点夺了他母子的性命,最终艰难产下了长公子,长公子一落地,母亲姜氏对这个小生命极度厌恶,又是不喂奶水,还想把这个逆子给丢弃,又碍于情面,也不敢罔顾事实丢弃,就此埋下了不满的祸根。再往后,姜氏夫人又产下一子,太叔段。姜氏夫人自从有了太叔段,就更加移情别恋,对大公子继位更是极度不满,可是又说不出一个恰当的理由,在办理完新君继位后,更是心怀叵测,可是又无处发泄心中怨气和不满。就密谋写信与次子太叔段,让他回到封地虎牢关,也就是今天郑州荥阳苦练精兵蓄谋有朝一日,反攻京城夺回君位,以满足母亲姜氏的私欲。经过几年招兵买马的训练,太叔段兵马强盛,粮草足备,太叔段就派人与姜氏合谋,里应外合。姜氏又写信回复太叔段,让他寻找吉日,也就是郑庄公出外围猎之日,偷偷带着虎牢关的兵丁偷袭京城。郑庄公出外围猎之时,有大臣密保,太叔段已经悄然带领兵卒,离开虎牢关向京城夜间进发。郑庄公以围猎之名,在沿途布置埋伏,等待太叔段擅自进京的兵卒。在古代,未经中央政府调令,擅自移动兵卒,就是大逆不道的反叛行为,是要被处以极刑,弑君之罪必诛之。夜深人静之时,太叔段的兵卒夜袭来到了京城郊外,被早已埋伏此处的大军杀了一个猝不及防,叛军大乱四处逃亡。太叔段一看大势已去,也无心恋战,更无逃跑的退路。长叹一声,抽剑自刎一谢此罪告慰姜氏之母。叛军溃败大部分投诚归降郑庄公麾下,等到郑庄公打扫战场之时,兵卒报告找到太叔段的遗体,立马搜身。兵卒从太叔段的身上搜出了太后姜氏写给次子的叛乱书信,郑庄公欲哭无泪,在战场上临时下诏,昭告天下为母不尊之大逆不道,断绝母子关系,不到黄泉永不见母亲的毒誓,如有反悔愿天打五雷轰。郑庄公把此毒誓发往全国以昭告天下,让士卒押送母亲贬至蛮荒之地,也就是今天许昌和襄城交界处的颖阳回族镇沙河岸边永远囚禁。古代的颖阳镇就是古黄河极度泛滥的地方,这里渺无人烟,姜氏看到儿子的奏折,无颜面对众多臣子和后宫嫔妃家眷,只能按照郑庄公开出的苛刻条件,被发配到蛮荒之地,永不得返回京城。

自从太叔段扰乱京城叛逆结束后,郑国励精图治进入了一个快速繁荣的时代,社会安定人口也得到了快速增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兵卒回到家园,农业耕作在那个年代全屏畜力人力才能快速进展,种桑养蚕也是国家的经济支柱,丝织手工业得到迅速提升,普通大众靠种麻织布也进入了一个小高潮,国力得到了恢复,民生得以繁荣,郑国上下安居落业。某天郑庄公出京城云游视察,在登封境内稍作休整,恰巧颖考叔打猎归来,收获颇丰,听随从兵丁讲国君来此地巡查。颖考叔就带上自己的猎物做献礼去拜访国君郑庄公,因为颖考叔也是地方小吏,主管一方税收和征调兵户的重任。郑庄公接待了颖考叔,颖考叔就拿出自己的猎物献于国君,以此孝敬君王。在君臣吃饭时,国君郑庄公先上了一盘羊肉,颖考叔一看到羊肉,先拿了一块,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这个细小动作被国君看在眼里,就问,我宴请你吃饭,为何把羊肉揣在兜里?颍考叔赶忙跪拜说,大王恕小臣无礼。因小臣家中有高堂老母在,平日很少在家烹饪肉食,今天大王赏赐小臣食用肉食,自己不舍得下咽,特此为高堂老母留下一块肉食,也让老母享受人间美食,以孝敬高堂老母。听到颍考叔孝敬高堂老母之事,郑庄公也暗暗伤神,热泪在眼框内打转,长吁短叹一声,往事浮现眼前。时光荏苒昨日的冲动已经被时间冲淡,家母的是是非非已经走远,普天之下母子情深怎能切断,眼前的肉食也失去了往日的诱惑,素然无味如食草根,长吁短叹连连。颍考叔看到国君食之无味,就感觉到国君有难言之隐,站起,给国君深施一礼,叩问大王为何叹息?郑庄公就把弟弟太叔段如何与母亲姜氏密谋,攻下京城弑君篡位推翻现政,来龙去脉逐一道来。国君在危急之时做出的决断,是否妥帖,而后又发毒誓于太后姜氏誓不两立,不到黄泉永不再见的毒誓。颍考叔听闻此事,也理解了大王今天食之无味的由来,内心波澜起伏悔过意愿也悄然升起,怨恨已被时间冲淡,武断之举以荡然无存,思母之心情深意切冉冉升起,孝道之理战胜了郑庄公的心理障碍。颍考叔再次深施以礼,大王,普天之下皆为王土,大王遵循孝道更是国家鼎盛的源泉,小臣来办理此事,给国君赢来孝道治国以根基。小臣选择一处规避天庭惩罚之处,挖掘一深洞啥时候见到黄泉为止,再修建一处临时宫殿,让你于高堂黄泉礼见,又可以规避毒誓之凶言,又能了去国君思母之夙愿,两全其美可否。郑庄公听完颖考叔的建议,脸上愁容立马烟消云散,就随机说,我给你再补充一个挖洞的地点,就在东南方向牛脾山下如何。君臣二人的心事都得到了释放,一桌肉食更是风卷残云,颍考叔跟随郑庄公回到京城,即日筹办。颖考叔从兵部借来二百兵卒往东南方向牛脾山进发,浩浩荡荡一路尘烟。黄土岗龙头处兵丁奋力挖掘,不到一个月这处地下隧道已见雏形,跟随颍考叔选地址的礼部官员,就认定此处是一道龙脉,远看恰似一道卧龙横卧此地。从老龙头处往下挖掘一道深涧,不到十丈居然见到地下泉眼,兵丁禀报颖考叔见到地下泉眼,好,好,好,进驻建材营造临时宫殿,再拓宽下行通道,青砖铺地模仿京都建筑。黄泉相见才是大王的心事所在,合情合理也顺应天道,也挽回了太后以前的无理举动,地下相见灯昏地暗,即便羞愧脸红苍天看不见,也给姜氏一个下脚台各得其所,又不违天理。此处相见更贴近了君王孝道为先的哲学理念,地下行宫修建完毕,颍考叔又带领礼仪车马,去边城,也就是今天襄城颖阳镇沙河边,迎回姜氏,送往牛脾山大隧涧。太后姜氏听说颖考叔来接她回京,惊愕的嘴都合不拢,更不敢相信郑庄公不计前嫌,老泪纵横。一切客套话都显得苍白无力,一路颠簸不日既走到了牛脾山大隧涧之地,颖考叔直接把姜氏带到地下宫殿等待,郑庄公也从京都出发来到大隧涧,母子地下相见,亲情的火焰被点燃,久违 的母爱让母子抱头痛哭,诉说分别后的懊悔于心连心的挂念。“情深意切地座公,苍天作古仇消融,母思儿来儿省亲,懊悔酸楚已随风,重见天日齐欢腾,国泰民安孝道通”。

“ 岁月无情人有情,斗转星移千年踪,人间沧桑过往星,天翻地覆枯逢春,昔日卧龙今犹在,掘地见母亘传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间早已焕然一新,昔日的卧龙岗牛脾山若隐若现,横亘四五华里南北走向的牛脾山,已经被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发展堆积高温肥用作了填充物,广袤的大地上牛脾山的身影随处可见,黄土依旧土岗依存。吾辈携朋友徒步爬上了现存的卧龙岗,小道旁野酸枣荆棘密布,野枸桃树生长旺盛,布满土岗每一寸土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黄土更是野生树丛的家园,手抓着野生灌木丛爬到山顶,一条小道弯弯曲曲通向北面的几座低矮庙宇,小庙门头悬挂手写牌匾颖考叔祠,庙门紧闭无人值守,隔窗凝望内饰,祠堂正中一尊泥胎塑像身披黄袍,头戴冕 珠很有可能是后人已经把颖考叔奉为一代君王来供奉。正中神像左右各有一个童男童女服侍左右,大殿正中有祭台,祭台上有香蜡点燃的痕迹,传统习俗讲究,初一十五焚香叩头,也许等到每月初一十五就会有善男信女来此上香,叩拜颖考叔他老人家。最初了解这个历史传说,还是去新郑三月三祭奠轩辕黄帝时,看到一通石碑上记载而心生悬念,故此留下很深的记忆。历经多次寻访,终于找到魂牵梦绕的古老庙宇,也算了去了一桩心事。因庙宇年久失修,守庙之人也难寻其踪,就围着残破旧庙转了一圈,也算是对颖考叔的尊崇之德不留遗憾。行至庙前恭恭敬敬三鞠躬,算是对古人的崇敬,手捧黄土已敬天地,算作一炷土香随风潜入空中,以告慰在天之灵颖考叔保佑黎民百姓。看看脚下松软带沙的细腻黄土,古黄河遗存依旧,今天我们说黄河是地上悬河,由此论断作为依据,脚下这处黄土岗已经存在可能十万年之久,风吹雨淋几万年,它的高度也许年年在变化降低,也许再有十万年,今天的黄土岗就会夷为平地。沧海桑田亘古不变,黄土岗上灌木丛林绿色植被把黄土岗装扮一新。最后又围着考叔公祠环顾四周,我惊讶的发现后庙堂门前有一株千年古槐树,从整体看,现存是四分之一的老古树,只有树皮侧卧在地上,树干已经无从寻找,在树干原址上,又发出的新树有四十厘米左右的直径。由此,硕大的古树保存作为佐证,此处一定是历史遗留下的古庙堂,同行大老刘感叹,很多人都在往别处旅游,其实我们身边有太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积淀传承。如果当地政府稍作投资宣传,从历史的角度去发掘身边的,人文历史,咱大许昌一定会响彻云霄。此行也是我2011多年的夙愿,中得此行,意的圆满。浏览71次

浏览2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襄城   国君   卧龙   土岗   兵卒   京城   黄河   孝道   黄泉   大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