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走唐诗路 共话两岸情-“浙里寻梦·遇见诗路”台湾大学生唐诗寻迹体验营圆满结营

台生领略天台山大瀑布的壮丽景色。(中国台湾网发)

中国台湾网11月12日讯 11月4日至8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浙江省教育厅、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主办,浙江传媒学院等单位承办的“浙里寻梦·遇见诗路”台湾大学生唐诗寻迹体验营活动在天台、缙云两地举办。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11所高校的60余名台籍学生与老师们走进唐诗之路,领略风光,感受变迁,沉浸式探寻唐诗印迹,体会中华文化无穷魅力。

探诗意美景,寻文化传承

索典知源,血脉相承千里共;寻根问祖,同根同源一家亲。走进缙云仙都,云霞辉映,峰岩奇绝,恍若仙境的美景让全体同学沉醉其中。在壬寅(2022)年百名在浙台青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上,台生们敬献高香、花篮、美酒,观看“轩辕赞”乐舞表演,领略悠远厚重的黄帝文化。“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我作为此次主祭团成员,能够参与如此庄严的典礼,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骄傲。”浙江工商大学的陈同学激动地说。“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对我们感受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加强文化交流有着重大的意义。”浙江传媒学院的谢同学对刚刚结束的活动仍意犹未尽。

在天台2022中华济公文化节启动仪式上,同学们与港澳同胞等线上线下共同感受济公文化。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台生纪同学表示,“以前只知道济公这个人和他的故事,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了解了济公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与精神。”参观和合人间文化园时,榫卯精巧、线条流畅的“一根藤”给浙江工业大学的陈同学留下深刻印象,她说,“‘一根藤’象征着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活动期间,大家还聆听了《神山秀水心归处,唐诗之路目的地——天台山文化漫谈》专题讲座,围绕两岸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开展交流,进一步理解和合与唐诗文化。

看共富乡村,品诗路变迁

悠悠文脉世代相传,经历千年风雨的古村落焕发新的生机,诗路的现代发展,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同学们先后走访天台张思村、后岸村,以及缙云岩门村,参观诗路乡村共富建设,感受浓浓的乡土人文,和村民围在一起,共同品尝当地特色小吃,参与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体验地道的乡村生活。“我觉得这里乡村的空气让人很舒心,这里的乡村是有特色的,是留得住乡愁的。”村庄的江南韵味让中国美术学院的李同学发出感叹。

活动期间,大家还参观了天台云端·唐诗小镇,看“村景、农旅、文旅”三融合,感受环境提升、文化重塑和产业升级带来的变化;参访了缙云浙大科技农业示范基地,看生态农业如何蓬勃发展,感受古老的唐诗之路在现代文明下的变迁发展。

话青春之约,融两岸深情

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活动中,两岸青年学生心连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种下同心林,播种新希望;同台演出,唱着两岸经典歌曲串烧;吃圆桌饭,互相分享趣事;围着篝火,手拉着手跳舞……在“中华和合情·两岸一家亲”两岸青年交流演出中,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校的台湾大学生精心准备了诗朗诵、街舞、合唱;在缙云两岸青年联谊会上,同学们被现场热烈的氛围感染,即兴表演街舞、吉他弹唱,跳动的旋律是两岸青年共同的记忆,将所有人紧紧连结。来自缙云工艺美校的学生将手书的六把扇子作为两岸青年联谊的信物赠送给台青代表,让彼此的心更近、情更浓。

看着大家脸上写满对离别的不舍,来自浙江音乐学院的王同学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林同学即兴演唱了歌曲《PERFECT》,把晚会氛围推向最高潮。“我们两人之前并不认识,是临时成立的组合,仅仅练习了半小时,就上台表演了。”王同学看着他的搭档,露出会心的微笑。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此次“浙里寻梦·遇见诗路”台湾大学生唐诗寻迹体验营活动,加深了在浙台湾大学生对浙江人文底蕴的了解,促进了两岸青年交流,助力更多台湾学子留浙筑梦、追梦、圆梦。(中国台湾网、浙江省台办联合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台湾   音乐学院   济公   唐诗   缙云   两岸   天台   浙江省   浙江   同胞   乡村   圆满   同学   传媒   青年   大学生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