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智慧」不要陷入“好好先生”的怪圈

“好好先生”,一般是指那种不论是否符合原则都遇事“好好好”、凡事“行行行”,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处世哲学的人。“好好先生”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实质都是对组织、对事业不负责任。有的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凡事明哲保身,宁愿不说也不愿批评人、得罪人;有的笃信“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碰到困难绕道走、出现问题就推责;有的弄虚作假、粉饰太平,以“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掩盖真问题深矛盾;这种只讲私情只讲面子罔顾原则的“好好先生”,看似“对谁都好”,实则贻害无穷。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孔子说:“没有真是非得好好先生,是道德的败坏者。”

东汉时期,有个叫司马徽的人,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复杂,他就装糊涂,无论别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非好坏,他都回答“好”。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问他:“身体怎样,一向安好吗?”他回答道:“好。”有一天,有个老朋友到他家里,十分伤心地谈起自己的儿子死了。谁知司马徽也回答道:“好!”那个朋友走后,司马徽的妻子就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是讲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里话讲给你听。可是你听人家儿子死了,反而说好,这算什么?”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

这便是“好好先生”的故事,好好先生后来也用来比喻那些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孔孟那个时代针对好好先生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乡愿”。这样的人不分是非,同于流俗,奉行谁也不招、谁也不惹得处世哲学,无论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一律“好好好”“对对对”,原则不强、立场不清甚至毫无原则、毫无立场。

“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奉行好人主义的人,没有公心、只有私心,没有正气、只有俗气,好的是自己,坏的是风气、是事业。

那种小的明哲保身,不伤害到别人的好好先生,如上面的司马徽,对社会还没有什么大害,但是在大事情上也没有是非观的好好先生就不一样了,如果一个组织中存在这样的人,那势必也不利于组织的发展。

《京瓷哲学》里有一条是“小善乃大恶”,意思是说,表面的爱会导致对方的不幸。如果一个上司缺乏信念、一味迎合部下,看上去好像非常关爱部下,但实际上却不利于部下的成长。反观好好先生,也是如此,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道德,但他这种道德是害人的,不明是非,好歹之间不作定论,看起来他很有修养,不得罪人,可是却害了别人。总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明是非,如此才是真正的道德。

孔子判断一个人的德行“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应以善恶为标准”,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是不可妥协的。因此在面对任何是非善恶的问题上,我们可以以“作为人,何谓正确”的判断标准出发,自利利他,明辨是非,明辨善恶,有自己的人格与精神,不让自己陷入“好好先生”的怪圈。

打铁还需自身硬。跳出“好好先生”的怪圈,思想和制度须两手抓两手硬。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斗争,在大事大非和小事小节上坚守原则,勇当驱邪扶正的“泰山石”,不做八面玲珑的“老好人”。

组织部门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破除“洗碗效应”,厚植“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土壤,为真正能担当善作为的“真好人”撑腰壮胆鼓劲。长此以往,我们的事业发展才能有坚实的根基,新的赶考路也必将行稳致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好好先生   乡愿   司马   明哲保身   禅宗   怪圈   部下   善恶   是非   哲学   道德   原则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