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在八卦秘境中的古村落-诸葛村

隐秘在八卦秘境中的古村落——诸葛村

在浙江省兰溪市有一个隐秘在群山间的古老村落,那是一个神奇的村子,关于这个村子,有着种种扑朔迷离的传闻,人们说因为是块风水宝地,历史上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而且富裕兴旺,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庄?这些传闻到底是真还是假?

这座古村就是距浙江兰溪市约十八公里的诸葛村,因整个村子是以太极八卦为基础建设的,所以也被称作诸葛八卦村。村子外围有八座小山环绕,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数百年间,诸葛村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座隐秘的村落,躲过多次危机。据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军曾攻打诸葛村,诸葛村男丁牺牲了三分之一,太平军硬是没有攻进村子;在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与军阀孙传芳在村庄附近激战三天,古村却安然无恙;抗日战争期间,日寇曾经从山村屏障的高隆岗下大道经过,竟未发现隐秘在另一面的诸葛八卦村。

诸葛村的选址隐藏讲究,村子内部的设计也非常特别,村内的道路错综复杂,防御性很强。整个村子呈放射性状排布,房屋高低错落,内部街巷交错纵横,外来者没有向导的带领,非常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就有盗贼进入村子,就像是进了迷魂阵一样,只有束手就擒的传闻。因此凡是来这里游览的人,除了对这里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的宏伟精美的程度感到惊讶外,那就是对村子的奇特布局充满好奇。

除对村子那些布局奇特的建筑充满好奇之外,那就是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无论是厅堂门楣精美的雕饰,还是富丽堂皇的家宅和,鳞次栉比的商铺,这一切都足以证明古村曾经有着不错的经济文化实力。人心中不由新生又一个疑问,那就是诸葛村是如何繁荣兴起的?

现在都知道诸葛村为诸葛亮后裔所建,经查阅有关资料:诸葛亮最初从其东吴为官的兄长诸葛瑾哪里过继一子叫做诸葛攀,后因诸葛恪满门被东吴杀后无嗣,诸葛攀便又回作了诸葛瑾的后人。诸葛亮后有亲生儿子一个叫做诸葛瞻,出生于公元227年,诸葛亮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唯恐他将来不成大器,公元243年,诸葛瞻娶刘禅之女为妻,被授为驸马都尉,后加官军师将军。

公元261年,诸葛瞻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政务,统领国事。两年后,魏国将领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带领张遵、郎黄崇等前往抵抗,诸葛瞻犹豫不决,最终错失战机,蜀军前锋大败,退守锦竹,在绵竹之战中蜀军被曹军夹击再次大败,战败后诸葛瞻宁死不屈自刎于绵竹,年三十六岁。

诸葛尚,诸葛瞻长子,诸葛亮之孙。生年延熙七年(公元244年2月),诸葛尚博览兵书且精通武艺,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出任先锋抗拒魏国大将邓艾,曾两番冲锋陷阵,勇创敌军,曾独自奋力杀退邓忠、师纂二将,后其父中伏自刎而亡,尚叹曰:“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乃驰赴魏军而死。时年十九岁。

蜀汉灭后,诸葛瞻次子诸葛京成为诸葛亮一脉仅剩的后人,刘禅投降魏国后,诸葛京随刘禅出降,咸熙元年(264年),诸葛京与诸葛攀之子诸葛显(诸葛瑾后裔)于咸熙元年内移河东(现在山西一代)。西晋泰始四年三月(268年),诸葛京被任命为郿县令,后官至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

当地村民们笃信自己是诸葛亮的后裔,哪怕是一个小孩,都清楚自己的辈分在现代。

那么诸葛亮是否有直系后代依旧传承呢?诸葛村民声称自己是诸葛亮的后裔后裔依据是什么呢?

据记载,在浙江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五十公里内的十一个村镇中,存在着八千多位诸葛亮的后裔,多是诸葛亮的第四十九代和第五十代孙,当然是否真实,留待有关专家去考证。

如果确系诸葛后裔,按照上述史料记载,现在的诸葛后裔,应该出自诸葛亮之孙诸葛京一脉或者诸葛瑾之孙诸葛显一脉,而这些诸葛后裔又是何时迁入浙江兰溪的?

人们常说,要想了解一个城市或者城镇的历史就去它的博物馆,要想理解一个家族的历史和他的前世今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到他们的祠堂去看看,在哪里不仅能够位你提供更直观的感受,还能对他们的过往有所了解,也能解答你心中的许多疑问。

带着对诸葛孔明的崇敬之情,更带着这许多的疑问?我们来到位于浙江兰溪市的诸葛村。

乘坐一二十分钟的摆渡车来到了古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水塘和隔塘相望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古民居,水塘叫“聚禄塘”,丞相祠堂就位于其左。

丞相祠堂

丞相祠堂面向西北,临潭而建,与古民居一道倒映在水面上,宛如一幅水墨画。

沿着水塘边一条石板路,我们从一扇很小的侧门进入了丞相祠堂。

丞相祠堂

进入丞相祠堂后,我心中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大部分的宗祠都坐北朝南,而丞相祠堂却面向东北。同时还有一个疑问就是,作为一个祠堂连个正门都没有,只有两扇偏门出入,这对于讲究颇多的祠堂而言不免让人有点难以理解。

似乎这里处处有疑问,处处都充满种种神秘的气息。

丞相祠堂

丞相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坐西朝东,平面按回字形布局,由门庭、中庭、庑廊、钟鼓楼和享堂组成,总面积1400平方米。中央三间为正门,椽柱间设置了栏杆,金柱间设板门,每间四扇,外间设抱鼓石,左右精致的磨砖影壁,正门开在围墙内,从围墙左右开门出入。

进得丞相祠堂,祠堂内可谓处处雕梁画栋,与简朴的大门形成鲜明的对比,就连内部的门窗和廊道的栏杆等部件都雕刻精细,美不胜收。

祠堂中庭中间是四根合抱粗壮的金柱,选用上好的松树、柏树、桐树和椿树四种木料制成,取“松柏同春”之意,以祈求家族世代兴旺。

金柱上的楹联是这样写的:“薄田十五顷,桑树八百株,完其淡薄,永垂百代清廉典范。雄文廿四篇,珠玑数万字,教我子孙,宜享万年俎豆馨香”。

中庭庭柱上另一联为:“砚山西峙,洛水东流,人杰地灵,丞相子孙多俊彦;歧黄术精,濒湖学博,世医代药,高隆声誉满寰宇”。

如果说第一联是对诸葛亮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评价的话,那么后一联,则是对诸葛家族的前世今生演绎脉络的叙述和总结。

中庭梁椽宏伟雄壮且十分华丽,雕饰也十分丰富,大梁上有浅刻浮雕图案,其中浮雕九狮图一座座的鬃毛根根清晰,蜷曲有致,构图饱满栩栩如生。正梁上原装饰的行云游龙、白鹤净瓶文革期间被拆。这座中庭,无论是尺度上,还是规模上、形制上、装饰上,都显示着庄严和高贵。

中庭两边的庑廊各七间,每间塑有一位历代有功名和对家族做出杰出贡献后裔的塑像。

左右两端有十二级台阶,上有月台、石栏杆刻麒麟、天马、如意盒等。

再上十几台阶就是享堂,中央供奉诸葛亮塑像,两边站着张苞、关兴。

右侧塑像是捍卫绵竹而阵亡的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左侧是与其父亲同时阵亡的诸葛亮长孙诸葛尚。

享堂右一间中的图片是展示诸葛亮的生平,靠左一侧是中央首长、省市领导考察诸葛村的图片。2019年版的《高隆诸葛族谱》也在展厅中供游客展览。

走出丞相祠堂,细细地回味,似乎对诸葛村的前世今生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

据《高隆诸葛族谱》记载:诸葛亮第四代孙诸葛浰在距离现在诸葛村二十公里的浙江寿昌县(现寿昌镇)任县令,于是诸葛浰(音lian)就在那繁衍发展并在浙江定居了下来。诸葛浰的儿子诸葛青南宋中期时候又由寿昌迁到兰溪的砚山脚下。诸葛青的三子诸葛承载繁衍了十几代,都分布在砚山脚下附近的几个村子里,这些村落都比较小,居住地偏狭,因此到了元朝中期,诸葛亮二十七世孙诸葛大狮因擅长堪舆学,发现了兰溪高隆岗这个地形独特的地方,于是高价买下这个地方之后,带着两个孙子迁居于此,并用毕生精力对这里进行规划建设,这一支诸葛子孙便在此繁衍生息。

当年诸葛大狮选定的诸葛村以前叫高隆村,当时这块地皮是向祠堂对面的王家购买的,原来丞相祠堂地形呈伏虎形,兴建祠堂时对面住着两户王姓人家,风水上谓煞气太重,为了两户人家而不开正门,正门开在围墙之内而侧门出入。这也体现了诸葛家族待人宽广的胸襟和谦让精神,也是为什么丞相祠堂不从正门出入而走侧门的缘故。

现如今丞相祠堂对面居住的人家仍然姓王,两姓世世代代和睦相处,共享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诸葛古村自诸葛亮第二十七世孙诸葛大狮落居与此,距今已逾700年。数百年来,历经朝代更迭,时局动荡,诸葛村却奇迹般地留存了下来,且一脉相传,兴盛发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如今经过十七次修订的2019年版的《高隆诸葛族谱》就在丞相祠堂里,有关诸葛村民是不是诸葛亮后裔问题似乎也有了依据。

丞相祠堂展示的诸葛村全图

诸葛村又被人们称为“八卦村”,据称诸葛村从设计到建设,都是按照八卦来的,街巷和房屋的形状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从丞相祠堂里展示的这张图片看,整个村子就像是一个太极图。

通往村中的街巷

两边都是毫无规整建在街巷两侧的民居。

转过一条街角一条悠长的乡道迎面是一影壁,上绘太极八卦图,也许是用更直观的图画,来诠释诸葛八卦村。

踏着青石板小路,按照游览指示牌一路,穿街过巷,走走停停来到了村的中心钟池。

诸葛镇一带地形如锅底,中间低平,四周渐高。四方来水,汇聚锅底,形成一口池塘,这就是钟池,那绘有太极八卦图的影壁就立在中池边。

钟池

钟池,作为村子的中心位置,圆弧形的池塘一半是水塘,一半是为村民晒场之用的陆地,两相对应,形如鱼形太极图。《易经》云:“东南为阳,西北为阴”,再加上“天圆地方”之说,空地和钟池正呈阴阳太极图形,两面各有一口古井,正是太极中的鱼眼。

网络俯拍的钟池图片

站在中池边,之间在白墙灰瓦和一波碧水的映衬之下,环钟池而建的各式民居,粉墙黛瓦,池水如镜,云天水色,倒映池中,颇有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的意境:“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钟池边上的古民居

形如太极的钟池不仅赋予了诸葛古村神秘的色彩,也给这座古村增添了几多的灵性。古村因钟池有了地理中心的标识,村子中心因有了形如太极的钟池,让古村更增添了无穷的韵味。

由钟池向四周延伸的八条弄堂,一直延伸向村外的山地路口,民居沿弄堂街巷而建。历经数百年,不断增加,都是围绕钟池呈放射状的分布,由此构筑了人们眼中九宫八卦的街巷布局。

诸葛村导游全图

从导游全景图上看,整个村庄以钟池为中心,按照九宫八卦形布局。钟池便是太极阴阳鱼,水面为阴鱼;与水面形成轴对称的一块平地是阳鱼,两个鱼眼的地方分别有一口水井。

钟池四周伸展出的八条小巷,形成坎、艮、震、巽、离、坤、兑、乾八个方位,村中的建筑也沿着这八条小巷排列,形成内八卦;村庄被八座分布位置很像八卦的小山环绕,形成外八卦。

百条巷子犹如一张蜘蛛网,宛如一个迷宫,如此奇特的布局,在其他古镇中是极为罕见的。

大公堂

大公堂就建在钟池边。

大公堂,始建于明代,据说是江南地区仅存的诸葛亮纪念堂。祠堂前后五进,建筑面积700平方米。里间十分开阔,可供数千人举行活动。堂内壁上绘有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白帝托孤等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壁画。

诸葛亮木刻雕像

大公祠正门当中额枋上有白底黑字“敕旌尚义之门”匾额,大门两侧次间粉墙上有“忠”、“武”两个大字。

大公堂外围墙旁,现存六株龙柏,虽已年代久远,却仍枝繁叶茂,暗示诸葛后人六族繁衍,人丁兴旺。

大公堂的门庭飞阁重檐,高约10米,“敕旌尚义之门”横匾高悬。据记载,英宗正统四年,大灾之年民不聊生,诸葛彦祥出谷1121石救济灾民。这块“敕旌尚义之门”横匾,是明英宗赐给诸葛第三十二世孙诸葛彦祥的。

据家谱记载:大公祠是诸葛大狮迁到诸葛村以后繁衍了两三代人口有了几十口了后兴建的这个宗祠,以后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大公堂觉得小了,于是就建造了丞相祠堂。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到了明朝,诸葛村的诸葛家族分成众多房派,有条件的房派修建了各自的祠堂,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活区,相传鼎盛时期村内有18座祠堂。

在诸葛村,素有一池一堂一井的说法,也就是一口池塘就对应一座祠堂和一口井。也形成了诸葛村最繁华时代的十八池十八堂十八井的盛景。

钟池

和许多因水而生的古镇古村不同,诸葛村并不是依水而建,却不乏人工修建的水塘。18个祠堂,每个祠堂普遍都有池塘和水井,用来满足对水的需求。吃水靠井水,日常生活用水都在池塘里解决。如今我们依然能够看见诸葛村众多留存下来的池塘。

当地人认可的说法是,诸葛村的兴建是围绕村中心的钟池开始的,钟池对应的是村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大公堂”, 也就是说大公祠是诸葛村最早的祠堂。

中心的位置,精美的雕饰,高悬于厅堂门楣之上的圣旨,似乎都在昭示着这里辉煌的过往。

如今这座古老的建筑,只作为诸葛亮的纪念堂和诸葛村家风和家训馆使用。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诫子书

“大公祠”三进大厅正太师壁上书写着武侯《诫子书》,两边墙壁上书写的是《前后出师表》。

《诫子书》仅86字,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是脍炙人口的教育名篇。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在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在五丈原临终前写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也是诸葛后人的行为指南,它至今还在造福和滋养着诸葛后人。

《诫子书》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已成为中国数代文士的座右铭。

自三国蜀汉丞相诸葛嫡传后裔诸葛大狮于公元1280年迁徙诸葛村以来至今55世历700多年了。

700多年来后裔们在先祖诸葛亮的“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耕读精神的光芒照耀下,以“诫子书”为祖训,在“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勤学精神激励下,勤于苦读,立志高远,取士报国,因而英才辈出,科第不绝。明清两代进士5人,举人11人拔贡、岁贡、恩贡、优贡43人。他们为诸葛家族的“书香永续,百代昌盛”,做出来应有的贡献。

雍睦堂

雍睦堂

如今结构精巧,造型精美的雍睦堂辟为蜡像馆,有进士诸葛岘少年用功读书时蘸墨作蜜吃的故事,有“一科三举”的群组蜡像,还有进士诸葛琪,历任八县知县的诸葛蓉等的事迹展览…讲述着诸葛村的进士文化。

诸葛村的十八厅堂之一的大经堂现为中药标本展馆,展示着近千味诸葛后裔自己采集制作的中药标本。它正在形象的诠释兰溪那句有名的民谚:“徽州人识宝,诸葛人识草”。

农坊馆向世人展示着诸葛子孙精心耕作农事,祈求淡泊安康的生活场景。

记录诸葛亮生平事迹的三荣堂,如今则成为了廉政教育的基地。

百草园里春兰秋菊,花开花落,传统的中药文化在这里世脉相传。

……

这些宛如群星璀璨历史文化遗存,让我们看到了诸葛族人秉承诸葛先祖祖训留下的光辉遗迹。

上塘古商业街

沿小街来到一个开阔的水塘边,水塘四周多是木结构建筑。这个水塘叫做上塘,这一带就是上塘古商业街。

上塘古商业街

诸葛村由于地理位址属三市交界处,交通发达,南商北贾过往较多,渐渐地,上塘商业街就此成型了。

上塘古商业街

上塘商业中心是一条环形街,街外圈在陆地上,街内圈在架在水面上的水阁楼,店铺的形成各式各样。大致有排门式、石库门式和水阁楼三种。

上塘古商业街

1958年大跃进时,上塘被填,水阁楼大部分被拆除。2000年诸葛村投巨资对上塘进行了复原,重新挖出上塘,整修了口岸和路面,修复古店铺、住宅。复原后的古商业街、店铺一间紧挨一间。现今古街上有葆仁堂、寿春堂药店,还有浦江水晶、苏州刺绣、永康锡器、龙泉宝剑、古董店、字画店、百货店、保健品店等。万源庄、永裕号、永泰昌、义生昌、笔耘轩等老字号招牌店铺都已恢复。

上塘古商业街

沿街连片的水阁楼搭在靠岸的水面上,上下两层,临水有挑台,以经营茶和小吃店为多,就像湘西的吊脚楼一样,在灰墙黑瓦的建筑中别具一格。所以上塘古商业街对于游客来说,不仅是一条承载古村过往历史的一条换池塘而建的古商业街,也是一处非常不错的打卡景点。

上塘古商业街

而历史上真正成就诸葛古村商业神话的是这里的医药业。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祖训,深深的影响了诸葛后辈。有人说甚至说就是这句祖训造就了一个医药业巨村。诸葛村的医药起源应该追溯到武侯时期。当年,诸葛亮南征曾为抵御瘴疠而研制出“行军散”,这对后裔从事中药业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一直被当作诸葛家族的祖训世代被继承了下来,而先祖诸葛亮已经是高山仰止,后人已经没人可以企及,就连他的孙子也最高官至江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因此诸葛家族不能出将入相,那就悬壶济世。

据光绪《兰溪县志》载,一向发达的兰溪中药业,有三分之二是诸葛族人经营的。

另据《高隆诸葛氏宗谱·序》中说:吾兰药业以瀔西为著名,而瀔西药业又以诸葛为独占,以余闻之,有清中叶苏州之“文成”、咸(丰)、同(治)间扬州之“实裕”,俱有声于时,除杭州胡氏“庆余”、叶氏“种德”外,当屈一指。诸葛氏设“祥源庄”于沪上,南则广州、香港,北则津沽、牛庄,运输贸易半中国。如兰而伦,“天一”药肆,驰名浙东,历百余年而生理勿衰。

百年老店天一堂

这里提到的“文成”、“实裕”、“庆余”、“种德”在清中以来,都是中国赫赫有名的中医药老字号了,而诸葛氏的祥源庄南到上海、广州、香港,被盗天津、塘沽、牛庄其运输贸易遍布半个中国,而“天一堂”也是驰名浙东历经百余年而生意不衰。

据统计,明、清两代诸葛村诸葛氏中经营中医中药的,远到北方天津塘沽一带,南到香港广州东南亚一带,开设了三百多家药店,如今诸葛村四代以上的中药世家就有十四家。于是他们把赚来钱带回家来建造房屋,由此造就了现在诸葛古村古建豪宅密布的景象。诸葛村的富庶和文明程度,鲜明的表现在村内现存的二百多座古建筑中。因此我们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地处一隅的诸葛村为什么如此的富足。

行走在诸葛古村,昔日的历百余年而生理勿衰,创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140多年的“天一堂”和创建于民国时期的“寿春堂”犹在。

如今天一堂大部分建筑虽已毁,但天一堂的后花园依然保存完好。

天一堂花园建在诸葛村最高点大柏树下,亭子和迴廊保存至今,站在亭子里能看见诸葛村的全貌,亭园中有几百年树龄的松柏、杜仲、银杏,还种植几百种药材供人观赏。参天的常青树,四季不凋的花草。有竹、有松、有蕉、有萝、有兰、有假山、有小桥、有流水,云烟轻绕,禽鸟和鸣,还养有梅花鹿。有蛇池、鱼池等,是一个中药活标本园。

穿行在深街幽巷,顺着起伏的缓坡一路攀援,前往天一堂的后花园。

依坡就势而建的民居

在前往天一堂后花园的路上,让我们有机会看看诸葛村这八卦迷局。

我且行且停,居高回望身后的古村,村中房屋随坡就势都建造在这起伏的山坡上,一幢紧挨着一幢,外墙连绵无间,错落的马头墙从低往高处延伸,远远望去,连片的粉墙黛瓦,犹如漾起的层层叠叠的波浪。

诸葛村的地理环境是一个丘陵地带,村落被四周八座小山环绕,且地形变化非常丰富,因此在建造房屋的时候,没有办法把这些丘陵铲平,于是借势修建房屋,错错落落,有高有低。而街巷也顺应地势而修,所以看到的更多的是放射状的分布,使村落四通八达。仔细看,千门万户,或面面相向,或背背相承,巷弄纵横,虚虚实实,似通非通,似连却断,似通却闭,犹如一把神秘莫测的“孔明锁”一样,开或关皆需凭高超的智慧和技巧,宛若一座迷宫,让你不辨东西。

诸葛村这样的布局使其具有了另外一个一个特殊的功能,那就是如遇外部入侵,村民出入往来躲避都非常的方便,由此形成一个迷宫似的兼具防御性的村落布局,这样的布局也使得子孙历史上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

随处可见的长弄幽巷

天一堂的后花园,名叫百草园,这里小亭玉立,回廊曲折,青葱翠郁,小巧精致,如果你不是细细游看,一定会认为是误入谁家私人花园。

天一堂景区百草园中,古树参天、亭台楼阁,环境幽雅舒适。

如今的天一堂却实是一个曲径通幽,绿荫掩映的清净之地。其所以之称百草园,因为花园里的树木、花草基本都是中药“材”,中药大部份为“草”,百草园就是一个中药活标本园,现种植中草药就有上百种。

园子里种的花草树木,有松柏、杜仲、银杏、陆英、代代花枳、紫薇等,它们既是花木,又是药材。

顺着起伏的岗坡来到制高点,建有一亭,亭子的立柱上有副楹联是诸葛亮47代后裔天一堂创始人棠斋公自撰的:余地辟三弓,何必羡金谷繁华,争奇斗艳;诚心唯一点,务须追杏林至德,救死扶伤

站在亭子里,将诸葛村的全貌尽收眼底。

层层叠叠的错落有致的青瓦白墙、飞檐翘角。

在高处远眺,还能隐约看到村子外围由八座山自然形成的外八卦分布在村子的四周,与诸葛村的布局一道,自然天成。

鸟瞰古村,上塘古商业街的环水塘而排列的商铺倒映在水塘里,远山、近景尽入水中。

水塘波光粼粼,树木茂盛,巷道纵横,错落有致。村落景观多样而优美,即有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又有环水塘而建的古商业中心;既有威严耸立的祠堂,还有商贾富家的豪宅;既有灰墙黑瓦的古民居,也有彰显家族荣誉的进士第;既有享誉全国的老字号,也有售卖当地特产的小商铺…全村形成了一个承载变化丰富且又统一的村落布局。因此被专家们誉为“江南传统古村落、古民居典范”。

诸葛村的诸葛家族,从经营中医中药发家,让一个纯农耕社会逐渐走向了商业社会,又从一个纯农业的村落,转换成一个有市井文化的古村落群,这种形态虽然我们在诸如南浔古镇这类因生丝贸易而富,因生丝产业而兴的商埠码头里见证过,但诸葛村仅为一姓宗族村落,且无南浔古镇拥有运河舟楫运输之便,因此诸葛古村这种产业形态的转型在中国其他古村子里是很少的。

同时,在诸葛古村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带有鲜明的历史文化印记,他们因血缘与高隆特殊的地缘而聚集成村,以中医药业这样的业缘与家族聚集的地缘相结合,最后形成了一个市井文化区,并与农耕结合在一起,造就了诸葛古村的新型古村落形态。直到今天,我们还都能从古村那规模庞大的建筑群中的青砖灰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雄伟宏伟的厅堂,以及精巧别致的家宅中,看到它昔日辉煌富足的影子。

他们敬畏祖宗,把宗祠修建的富丽堂皇,把先祖的祖训传承,并在取士报国,悬壶济世两个领域均有建树。

在返回的途中,途经为诸葛村历史上第一位进士诸葛琪(1655—1717)建造的宅邸“乡会两魁”,但见古老门坊上“乡会两魁”四个大字依然清晰,精致的砖雕,非凡的气势。如今似乎被遗落在了路旁,幽深的古井依然清澈甘甜。

房屋建筑往往是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历史风貌最直接的呈现,它承载了人们的记忆、生活和精神追求。然而繁华盛况,终究抵挡不住时光的打磨,家风祖训,都会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侵蚀,诸葛村这座古老的村落与所有的古村一样,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诸葛村是江南地区诸葛子孙最大的一块聚集地,因为有一个诸葛亮是他们的祖先,每个诸葛村的人都因为拥有这样一个祖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所以这么多诸葛后裔聚集生活在了一起。他们对祖上的崇尚,使他们家族的凝聚力更加紧密,他们对祖训的秉承,并在数百年的家风传承和家业的发展上,一度创造了自己的辉煌。

诸葛村因它的建筑布局,被赋予了许多传奇的色彩,在这些传奇色彩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古人对环境乃至精神世界的追求。人们对这些隐藏在历史、自然、文化背后的诸多谜团的探寻,其实就是在找寻我们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

诸葛村的建筑布局究竟是自然天成?还是人为为之?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是诸葛先祖的智慧所致?

诸葛村是不是诸葛亮的后裔?我们从每25年到30年一次的家谱修订,和现存于丞相祠堂第17此修订的2019年版的《高隆诸葛家谱》中似乎也找到了答案,也从诸葛家族每年的八月二十八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动中,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先的敬重。

诸葛村为什么保存了那么多完整的明清建筑,他们的财富源自何处,似乎也有了答案。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它们承载着历史的变迁,见证和经历了人类的过往,从建筑中我们可以读到历史的昨天。

一个家族的兴衰、延续和凝聚力,都透过保护完整的古村落的建筑得以显现。同时,一个家族的过往,都与这个家族秉承的文化价值观息息相关。一代代诸葛后人,对于诸葛家谱以及家风家训的代代传承,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融入骨血的家族精神;诸葛村辉煌的过去,让我们坚信家训家规的力量;诸葛家族过去的成就,更让我们感受到家族乃至一个民族人的塑造的重要性。因为有了人,古老的建筑才有灵魂,因为有人,才会创造不一样的历史辉煌;因为有了人,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得以代代传承。

(文中有关资讯来自度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诸葛   兰溪   太极   祠堂   水塘   丞相   后裔   村落   隐秘   村子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