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女空降兵:捐款300万,银行起疑报警,一年后再捐700万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本是木兰征战沙场的场景,但是从哈尔滨木兰县到武汉的木兰山,一位已经九旬的老人也演绎了这一段“军中花木兰”的传奇故事。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她,就是马旭,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把自己燃烧,奉献光与热。

1933年,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马旭出生了。她的诞生注定不会平凡,于她,于中国。在这个年代出生的人,要么选择苟且偷生,要么就舍身报国,别无它择。而马旭亦然选择的是后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马旭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从青丝到白发,穷其一生都在为祖国的发展付出血汗,添砖加瓦。

生逢乱世 童年悲惨

在那个多战乱的年代,与之伴随的就是大规模的饥荒。在这种状况下,马旭和家人们艰难生存着。但是马旭还有一个弟弟,这让本就困难的家里更是雪上加霜。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是常有的事,但还能勉强维持生计。

但是生活仍旧无情地剥夺了马旭现在拥有的一切。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马旭与弟弟还未长大成人,父亲却不幸与世长辞。这一切就仿佛是一场醒不来的噩梦,而马旭则是被梦魇缠身困在了人生的谷底。

父亲的离去给马旭蒙上了一层阴影,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倒了,这让她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和希望。更悲惨的是,家中已经无粮可食了,马旭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够撑多久。

立志从医 报党之恩

在马旭家最黑暗、最艰难的时刻,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了木兰县。解放军们带着粮食、土地、财富、新希望来了。

解放军的到来就像一束光,照亮了马旭,驱赶了阴霾,让马旭重新看到了未来的道路与方向。在解放军的无私帮助下,木兰的百姓们能够吃饱穿暖,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可殊不知解放军这一真诚的举动给小马旭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火种。从那时起,马旭就要立志从医参军,救死扶伤,跟党走,为党的事业拼搏奋斗,为国家的建设奉献自己。

当自己的年龄达到了参军要求时,马旭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内心感情,即刻报名参军了。她心中的火种已然成为了熊熊烈焰,尽情燃烧着。

因此她前去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从护理到急救的专业知识,马旭一点一滴也不放过,分秒不误,不断提高自身的医学技能。

同时,在接受到更多的教育后,马旭的思想境界也进一步提高,她逐步意识到学医参军不再单纯是为了报党之恩,而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复兴铺路。

待学业有成后,马旭就刻不容缓前去了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成千上万的军人又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胸怀家国,成为中国首位女空降兵

祖国哪里有需要,我就会去哪里,这是我的使命。1961年,国家新建的空降兵部队十分缺乏医务人员。马旭得知这一消息时,毫不犹豫地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请求前去支援。

在党组织批准后,她就立刻飞奔了去。但刚到部队,她再次向党组织提出了她要跳伞的申请。因为她认为作为一名人民,保护战士们是她的职责与义务,所以伞降到哪里,她就要保障到哪。

医务兵

但当时跳伞的全部都是高大威猛的男同志。马旭首先身高不达标,其次体质又薄弱,与跳伞的标准相差十万八千里。因此结果可想而知,申请被驳回,甚至也因此遭到了一些人的嘲讽。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虽说申请一次又一次被驳回,可马旭却从未想过放手。因为战士们一旦受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失去的可就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而她,则是要从死神手中把他们抢过来。

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向前走,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在这大半年中,马旭每天夜晚都会独自溜到训练场去练习跳伞,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

困难、失败、伤痛席卷着她,但她最终依旧破茧成蝶,飞向了广阔的蓝天!在空降兵的考核中,马旭发挥极致,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干脆熟练且标准,让在场之人对她无不刮目相看。

此后,马旭就正式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位女空降兵。不仅如此她还发明了充气护踝避免战士们跳伞扭伤脚踝等等众多新产品,以平凡之躯护卫着更多战士们的安全,护佑他们平安归家。

于家为国 无偿捐款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马旭,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2018年,在湖北武汉的一所银行中,来了一对白发苍苍的夫妇准备汇款。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直到工作人员看到了汇款金额,三百万元。担心着两个老人上当受骗,银行悄悄报了警。

警察来后,一切都“水落石出”了。捐款的是——马旭夫妇!马旭夫妇将他们一生积攒的储蓄,包括国家给予他们的专利费用一分不留地拿出捐给黑龙江木兰县,马旭的家乡。用这笔钱去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让每一个孩子不仅都有学上,而且还能够拥有好的学习条件。

用爱点燃生命之光,用真情奏响生命乐章。2019年,仅时隔一年,湖北省武汉市银行再次有一笔七百万元的汇款汇向木兰县,汇款人依旧是马旭!在汇款成功后,马旭拿着交易单,笑得像一个孩子一样。

缩食节衣多少爱,施仁助教万千。难以想象能够捐款千万的马旭夫妇生活如此清贫。夫妇俩住在原部队旁一个破旧的只有两间低矮的砖房里。

房子里摆放的是几十年前的沙发、书柜、桌子、硬板床。桌子上、书柜里放的都是马旭与丈夫几十年来整理的资料还有书、报纸等等。

而马旭夫妇俩身上的衣服还是几十年前部队发的,洗都发白了,上面还有好多补丁,但马旭舍不得扔。这身衣服代表着她对党的赤诚之心,承载了太多难忘的回忆,也陪她历经了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程。

此外,为了节省费用,马旭还在自家的院子里开了块儿菜地,种白菜、土豆、地瓜等等,而这块菜地就承包了马旭与丈夫的一日三餐。

大公无私 舍己为人

鲁迅曾说: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这恰恰诠释了马旭的一生。马旭说过,只要活着一天,还会继续奉献一天,她甘愿做那腐草。试问,这样火一般的巾帼英雄,有谁不敬佩?又有谁不爱戴?

流过泪,淌过血,但是马旭的心从未改变,一直装着人民,装着党与国家,且愈挫愈勇。拍拍身上的尘土,背起行囊,继续启程。

马旭,中国首位女空降兵,发明多项产品获国家专利,捐款千万为家乡教育事业。看着这满头银丝的老太太,舌挢不下,令人难以置信。这就像是一个奇迹,但马旭创造了它。

一片丹心 精神不朽

一生戎马几春秋,俯首甘做孺子牛。功勋赫赫云丰羽,硕果盈盈月满楼。不忘初心担使命,悬壶济世美名留。

有的人这一生都在追求功名与利禄,可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人这一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愿做那落红化作春泥护佑祖国每一寸山河与子民。而马旭就是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中的一位,犹如炽烈的阳光,光芒四射,感染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启迪着我们。

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马旭也有根,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马旭,丹心一片,为我辈之楷模,其精神永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空降兵   首位   木兰   木兰县   中国   解放军   夫妇   汇款   祖国   部队   年后   银行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