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鲁班水库建设中的故事

邹全昌,景福镇五泉山村(原刘藻沟村人),1946年出生,1969年部队参军,1973年退役,退役后参加鲁班水库建设,任向阳团金星营6连连长。

部队里的工程兵

邹全昌家里穷没钱读书,跟许多那时候的孩子一样,他读完小学5年级就回家干农活了,每天很累,却依然吃不饱饭,那时候他唯一想的就是怎么改变生活。1969年,22岁的他经过层层体检,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士兵。他本来憧憬到了部队就是与枪杆为伍、与大炮为伴,却没想到分配到兰州军区,成为了一名工程兵,每天与土石为伍、与灯火为伴。虽然他记忆最深的是山岭里冬日的严寒与夏日的酷暑,但部队生涯,锻炼了他的体质,增强了他的品质,增加最多的是打土、石的工程技术。直到1973年部队退役,邹全昌在青海的山岭里扎扎实实地干了五年。

退伍回家当连长

1973年,邹全昌从部队退役,领着80元的退役补贴回到了家乡。多年的部队生涯,让刚回家的他还有点不适应,恰巧当时正在进行人民渠及鲁班水库工程建设,每个村、每个队都要组织人参加,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作为部队出来的他,又有一身手艺,自然成为了村里的首选人物。当时,水库建设以团为单位,一个区为一个团,一个乡镇为一个营,一个村为一个连。因为有部队当兵的经历,邹全昌被任命为向阳团金星营6连连长。虽然是连长,但邹全昌主要的任务还是找石头、打石头,完成连队目标任务。唯一不同的是,连长要作为检查组成员检查各连任务完成情况。虽然在鲁班水库建设工地上依然很苦很累,但邹全昌却非常高兴。一方面,他觉得工地建设任务虽重,但跟部队比起来,算是轻松多了;另一方面,更高兴的是工地会按方量给予一定的大米、面条、蔬菜甚至猪肉补贴,这对当时的普通人来说,基本属于奢侈品了。邹全昌最印象深刻的是,每次回家,从家里挑几十斤红苕、玉米到工地,再把工地省下的大米、面条、猪肉等带回家,让父母也享受。当然,有骄傲也有痛苦,对他来说,苦的不是身体上的累,苦的是当6连进度落后领导给予的批评,一句“怕死鬼”,成为他在鲁班水库建设中记忆最深的话。作为当兵的邹全昌来说,心里满是不甘与不服,不服就干,从那以后他和他带领的6连再没拖过后腿。

差点成了上门女婿

在修建鲁班水库期间,邹全昌和其他工友一道,住在周围农户家里。部队出身的他,高大帅气,又是连长,自然获得周围农户的青睐。于是就有人牵线,将他介绍给了周围农户家的女儿,邹全昌也见过那个女生,作为相对已过结婚年龄的他,心里自然也是愿意的。可当他回家告诉父母时,父母怎么也不同意让儿子去做一个上门女婿,父母赶紧安排媒婆帮忙介绍对象。邹全昌很快就在家乡成了婚。从此之后,在鲁班水库的那段情也就慢慢消逝了。六年后水库主坝终于建成,邹全昌也收获了六年的记忆。转眼40余年过去了,他参与建设的鲁班水库早已建好,并造福梓州大地了,邹全昌依然记得,也永远记得那一块块石头、一辆辆板车,以及工程总结大会上兴奋的呐喊和激动的泪水。

讲述人:邹全昌 采写人:谷伦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兰州军区   水库   工程兵   山岭   连长   农户   工地   部队   石头   父母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