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1句话说透美国使命感,可1917年往事却说尽虚伪,今日依旧

美国政治家基辛格曾说过一句话,解释美国和美国人的使命感:

美国自开国以来就自诩与众不同,因此在外交上形成了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

一是美国在国内使民主更趋于完美。

二是美国的价值观使美国人自认为有义务向全世界推广这些价值

出自《大外交》第8页。

这话完美诠释了美国人为何如此喜欢当太平洋警察,因为话说得高大上啊。

可这话虽然高大上,却架不住背后的真相依旧是为了钱。

那么这庸俗的现状为何出现?

看看一战故事就懂了。

1917年时,德国驻土耳其大使曾很不理解的问美国人:你们为啥要跟德国宣战?

美国大使听完后说了一句套话:美国人是为了道德和原则而战。

这话让德国人懵逼了,完全不敢相信。

这就是美国的宣战,占据大义,却又太过宽泛,让人想笑。

这想笑的背后,其实是当时大多数美国人不愿参战的因果诠释。

就连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也不想让美国参战,因为战争真的很残酷。

但金元帝国美利坚,政治家和民众说的话不一定有用,而且往往事与愿违。

参战前威尔逊经常惶恐地看着来自欧洲的战报,凡尔登绞肉机和索姆河战役的惨烈,让威尔逊瞠目结舌,头皮发麻,不寒而栗。

决战凡尔登,法国虽然阻止了德国的疯狂进攻,可几乎寸土未进的双方,却在战场上伤亡75万人。

后来的索姆河战役也不遑多让。

曾经的宗主国英国,居然在一天之内就伤亡6万人,整个战役结束时双方伤亡上百万之巨。

这伤亡数字,换谁想都害怕。

那个时候的欧洲人,就是一群拿着最现代化武器,野兽般拼杀的疯子。

疯子,疯子的印象之后,是美国人的小心思,权衡。

美国建国后伤亡最大的战争,是南北战争和前后两次的独立战争,但真实伤亡跟一战比也差距巨大。(南北战争伤亡61.8万)。而且这三次战争,有两次是为了独立,一次是为了统一,无论过程如何,导向也是正确的。

由此,才有了威尔逊本人,还有不少美国人对于参战的反感。在他们看来,为啥要去替欧洲人打生打死,赚钱不就好了吗?

一语成谶,赚钱,于是,落袋为安就让美国就有了参战理由。

因为战前美国金融家和军工复合体的利益,就跟欧洲战争联系在了一起。

1934年2月,美国国会组织的“奈氏委员会”在调查一战时,就直白地说:美国1917年参加一战,就是金融资本和军工企业操纵的。

就连威尔逊总统在战后也承认:美国所谓的参战,不是为了拯救世界,而是为了经济利益。

而这也有一系列数据为证。

1917年参战前,美国就给协约国提供了高达60亿美元的出口品和30亿美元贷款。

这两项合计是90亿美元。

今日看起来好像不多,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要知道1949年我们国家的GDP也才123亿美元,这还不考虑通胀因素影响。

这么庞大的巨款,美国银行家如何能安心,英法要是失败了,钱不就打水漂了?

备注:美国不借款德国,除了政治因素外,德国被英国海军封锁,没办法做生意也是主因。

为了让钱不打水漂。

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还有保罗-沃伯格等人都不断诉求让美国参战。

而且1916年的欧洲战局,也让他们喜忧参半。

陆地上,德国依旧强势。

西线,德国占据了法国北部工业区和整个比利时。

东线,就算奥匈帝国很废物,可德奥联军在战场上还是拥有优势。

当然协约国的好消息也有。

英国人凭借庞大海军,切断了德国所有的贸易渠道,这让德国后勤吃紧出现饥荒。

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德国将无以为继。

正因为此,才有德国为了突破封锁的潜艇群出现,这潜艇群的目标只有一个:击破英国海军封锁,无差别进攻去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船只,甚至包括美国人的。

可以这么说,德国被迫进行的无差别潜艇战,坚定了美国参战的决心,因为运输过去的东西以美国为主啊。

攻击商船不等于断了美国财路吗?

(美国国会)

然后,一个套路出现了。

1917年2月24日,英国情报机构给了美国人一份,据说是德国外交部长发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电报。

电报中说:德国准备进攻美国。

这事左右看都透着蹊跷。

一个墨西哥大使,为啥会收这样的电报?

但真假不重要,借口最重要。

拿着英国人给的电报,威尔逊借题发挥,弄起了武装商船,并开始做参战准备。

至于美国的军工企业,他们早磨拳霍霍多时,就能一声令下。

所以,华尔街金融家和军工企业们,才是战争的推手,因为专票啊。

而且龌鹾的金融家们,不仅赚英、法协约国的钱,还寻思将战争成本转嫁给民众,

在他们鼓动下,一个新税种出现了。

这就是收人所得税。

至于名义吗?战争需要资金是个好借口。

美国老百姓就这么被美国金融家,当做了战争经费的来源。

出口的钱他们赚了,还要从国内搜刮。

真是吃人不吐骨头。

(金元至上)

然后,新变故也加快了美国战争步伐。

这变故就是沙皇俄国在1917年 2月革命和10月革命后彻底退出了战争。

这让协约国力量锐减,也让德国获得休整机会,不在担心两面作战,可以集中兵力去西线。

于是,美国人庞大的军队,准备出发了。

他们将在合适的时候,跟随潘兴将军远征欧洲,践行所谓的守护和平。

讽刺吧,跟现在一样讽刺。

(潘兴)

那么这只军队规模到底有多大咧?容我细说一二。

一战前美国军队规模一直不大。

在1916年美国国会批准扩军前,美军正规军才13万人,这点人在欧洲战场百万会战中,完全起不了作用。截止1917年5月,美国连一个正经的陆军师都没有。

可动员力和战争潜力,人力,美国都不缺。动员之后,美军在1918年1月就扩编成了42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规模。

美国人是如何完成这一切的?

看看美军建设的32个占地8000-12000英亩,训练设施齐全的新兵营(两个月建成),还有来自法国的军事教官就懂了。

不缺钱,不缺人,不缺武器,就连教官都可以外聘。

(一战美军)

然后,这批大部队,就在协约国不断催促下,在1918年初德国“皇帝会战”,打得协约国心惊胆战的大背景下,以救世主姿态,源源不断前往欧洲。

1918年4月美军仅有9个师在法国,5月变18个,6月变25个,7月26个,8月35个,9月39个,10月42个。

美国援军连绵不断,让德国人吃瘪不断。

等到美国参战后,号称世界最强陆军的德国,在美军冲击下渐渐力有不逮。

最后补充一点,美军师跟英、法师团规模完全不同,一个标准美军师是2.8万人,超过英法师人数的两倍。

这也意味着,在1918年11月,前往欧洲的美军规模,已经有184万9756名士兵和80004名军官。

(美国远征军)

从13万杂牌军,变190万远征军,美国人仅仅用了18个月。

这无以伦比的战争动员力和战争潜力,足以改变整个战局。

不出所料的,德国人选择了投降。

1918年11月,同盟国认输,这场持续四年的世界大战结束了。

然后就是金融家和企业主清点胜利果实的时间了。

这果实有多少?也有数据为证。

战争刚结束,美国就开始催债,要求英法连本带利还钱。

参战之初,美国借给英法等国的贷款是30多亿美金,到了192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20亿美金,这是实打实的金融收入。

(钱)

除了这之外,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也获益良多。

政治上:美国借助战争,有了名正言顺进入欧洲,窥伺世界霸权的可能,扩散了政治影响力,也动摇了旧欧洲,还用和谈时倡导的14点原则,收获了世界威望。

军事上:首次参加欧战的美军表现不俗,远离本土参战,看着欧洲被打成废墟,也让美国人明白,自己的离岸优势是多么的好用,派兵海外是一本万利,这也影响了后续美国的军事思想和对外国策。

经济上,那好处就更多了。

除了120亿美元的明面收入之外,战争让美国各行各业全面繁荣,美国为战争融资发行的250亿美元国债和215亿美元自由公债,直接让美国融资水平上了好几个台阶不说,还在战争中获得了大量英、法黄金,顺带收回了欧洲国家持有的20多亿美元证券,让美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繁荣的美国)

更亮眼的则是跟军工有关的企业股价和股市繁荣。

战争中,生产钢铁的伯利恒钢铁公司股价,从战前46美元升到战后460美元。

生产火药的美国杜邦公司,产量从840万磅,增加到了1917年4月的4.55亿磅,公司资产翻了五倍有余。

这样的企业在美国多不胜数。

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美国打赢了一战成了大赢家,不如说是军工复合体和金融家赢得了胜利。

他们在历史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作用,成了血泪战场的催化剂和加速器。

以这个角度在看基辛格的话:

美国自开国以来就自诩与众不同,因此在外交上形成了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一是美国在国内使民主更趋于完美。二是美国的价值观使美国人自认为有义务向全世界推广这些价值。

我只有一个反应。

呵呵……今天他们不还是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美国   基辛格   英法   协约国   欧洲   德国   使命感   美国人   伤亡   美军   虚伪   往事   战争   美元   今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