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5个步骤,教会自闭症孩子上厕所

训练自闭症(孤独症)孩子上厕所使用卫生间,比训练一般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因为需要严谨的设计和过程的把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教会孩子上厕所呢?

下面要介绍的方法,也许可以让孩子快速有效地学习到上厕所这项自理技能。因为这些方法在行为干预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并由众多临床和学术研究证实有效。

一、训练孩子上厕所的先决条件

1、孩子在生理发育方面准备好了吗?

要教会小朋友使用卫生间的一个前提是要弄清楚孩子是否可以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膀胱。换句话说,孩子能憋尿了吗? 能憋多久?如果孩子的膀胱肌没有发育好,那么就是说学习使用卫生间还为之过早。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具备了膀胱控制呢?采集数据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在采集数据时,如果你的宝宝可以回答是/不是类的问题,家长们可以问问孩子是否有排尿或者纸尿片有没有湿,然后再检查,这样一来家长们就可以知道孩子是否对排尿或干湿有一定的意识。

2、孩子掌握了使用卫生间的基本步骤吗

这里所指的基本步骤并不是使用卫生间的所有步骤,我们在这一阶段关注的是孩子会脱裤子和提裤子吗?教会孩子使用卫生间不仅仅是坐在马桶上排尿和排便,使用卫生间包括一整套的步骤,而脱/提裤子是非常基本的步骤。与其等到真正教孩子使用卫生间的时候再教他们如何脱/提裤子,家长们可以一早就锻炼孩子们自己脱裤子和提裤子的能力。 比如在给孩子换纸尿片的时候,家长们可以试着让孩子们来完成脱/提裤子的两个步骤。

3、如厕训练所需要的材料

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和身材的大小,家长们可以选择教孩子使用成人坐便马桶,或是在成人马桶上放置儿童坐垫。如果家中已经准备了给孩子使用的儿童坐便,或是儿童移动式坐便器也都是可以的。儿童移动式坐便器的一个缺点是家长们在成功教会孩子使用移动马桶坐便器后还要再让孩子们适应使用卫生间的马桶,而且如果想要在教会孩子使用马桶的同时学会相关的其他技能,例如洗手,也会有些困难。

准备好了马桶之后,还需要准备好大量的水或果汁,只有摄入充足的液体,才会增加排尿的次数,而次数多了,孩子才有可能学会如何使用卫生间。液体有了,可是孩子不喝怎么办,准备好孩子喜欢同时又会让孩子感到渴的零食或食物。另外还要准备好计时器,儿童底裤,舒适宽松的裤子,拖鞋,孩子喜欢的书,玩具,动画片等等。

二、5步教会自闭症孩子用卫生间

1、把孩子带到卫生间,让孩子自己脱下裤子,舒服的坐在马桶上。如果孩子不肯进入卫生间,家长可以尝试在卫生间放置孩子喜欢的玩具,图画书,或动画片等。 孩子需要坐在马桶上直到他/她成功排尿。由于小朋友可能在马桶上坐一段时间才会排尿,家长们可以在期间给他们讲故事,唱歌,做小游戏,同时要保证孩子摄入大量水分。

2、孩子在马桶上成功排尿之后要给予他们最大的奖励。这里所说的奖励不是家长们眼中的奖励而是要给予孩子们想要或是喜欢的东西,可以是玩具,儿童书籍,也可以是孩子喜欢的活动和游戏。

3、孩子成功如厕后可以离开卫生间,获得奖励。在进行卫生间使用训练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穿底裤不要再给孩子穿纸尿片!这一点非常重要。从孩子离开卫生间开始计时30分钟,然后查看孩子有没有尿裤子。如果孩子保持干燥,那么孩子即可获得赞赏。然后再次引导孩子回到卫生间坐在马桶上。如果在离开卫生间的任何时刻,孩子尿裤子了,那么家长需要中断一切的奖励,引导孩子自己换衣裤,并且再次做回马桶上。严格来说,孩子尿裤子之后是受到惩罚的,但是如何惩罚可以因人而异。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自己用冷水洗底裤。 这里惩罚的目的是要让孩子认识到尿裤子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而由于小朋友对语言理解的局限性,家长们要以实际的惩罚措施(与尿裤子相关为好)来帮助小朋友认识。

4、通常如果孩子可以保持5天在卫生间顺利排尿,而没有尿裤子的话,那么孩子已经基本学会了使用卫生间的基本技能。

5、当孩子完全可以自己使用卫生间的时候,他们将不再依靠成人的引导,而是因自己的需求而使用,或是告诉家长自己需要使用卫生间。

以上就是介绍的简单5个步骤,教会自闭症孩子上厕所~建议家长们可以在周末或假期对孩子进行这种集中强度的如厕训练,有些家长可能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实施,那么也可以将训练方式稍作变化,每30分钟带孩子去一次卫生间,然后逐渐增加每次的间距到45分钟,60分钟……一直到每2小时带孩子去一次厕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自闭症   教会   步骤   孩子   坐便器   马桶   卫生间   裤子   家长   儿童   简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