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只是在互联网上加了教育的外壳,并不适用于网课

三年疫情以来,多次开启网课,我猜想钉钉的程序员肯定没想到网课会持续这么久,钉钉在家长和学生之间用这么长时间。

​ 其实钉钉并不适合做网课软件,也不适合老师们教学使用的软件,更不适合学生上课。

​ 为什么这么说呢?

​ 从根本上来讲,钉钉是基于办公的软件。准确地说是基于优化公司高效办公的职场软件。各种群内申报、填表、视频会议等功能都是基于公司办公来用的,而不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

​ 钉钉为了推广,扩展用户,走了教育行业的途径,用教育行政命令和家校合作的方式强行推广了一波用户。三年前刚刚开始上网课的时候,绝大多数同学的家长手机号都是未激活状态。为了孩子能够上网课,钉钉用户无奈激活使用了。

​ 疫情刚刚开始,微博热搜里就有钉钉崩了,学生给钉钉打低分等消息,充斥于网络。然而,至今钉钉在各大应用商店还是3分多,只是及格而已。

​ 钉钉用做公司办公软件的思维来做教育教学软件显然是不行的。况且现在做的钉钉只是在办公软件的基础上套了一层服务教育的外壳而已。

​ 为什么不能用做公司办公软件的思维做教育教学服务软件呢?

​ 第一,受众的群体和服务对象不同。公司办公软件的使用者基本都是成年人,使用办公软件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已。但是,教育教学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他们基本都是使用父母的账号来使用办公软件。学生的身份用父母的身份使用钉钉就显得不伦不类,所以,软件本身也没有服务未成年人的底层思维,就让办公软件变成教育软件也是显得不伦不类了。

​ 第二,使用软件基数不同。一般一个公司有500人以上,就是超大型公司了。而一所有500人的学校,只是一个中型学校而已。一般一个500人的公司,会有严格的层级管理,基层员工,主管,部门经理,总经理,董事会等级别。一般董事会不可能直接给基层员工安排任务。但是,对于学校教学来说,500人可能只是一个年级的人数,一般情况下50人一个班级,一个年级就是十个班级,人口基数不同,使用软件的量级也是绝不相同的。

​ 任正非说过,做企业要有用户思维。各大软件公司也都在强调服务于用户。

​ 所以,钉钉要想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成为最好的网课软件,就一定要有用户思维,即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真正地成为疫情常态之下,最好用的教育教学软件,就要优化软件,开发出教育版钉钉。有可能在线下教学活动中也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最高的软件。

​ 互联网+教育,不是在教育上加一个互联网的外壳,也不是在互联网上加一个教育的外壳。只有做到深入融合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外壳   不伦不类   基数   疫情   思维   学校   用户   学生   软件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