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需要河南,还是河南需要富士康?

近日,郑州富士康员工“徒步返乡”事件引起全社会关注,有关富士康的相关解读和报道也相继而来。这些文章大多表达富士康对郑州及河南的重要影响,认为“郑州需要富士康,河南需要富士康”。


但本人对这种论调不敢苟同。在这里,我来简单做一下分析。


富士康对郑州经济的拉动


到底如何?


2011年,郑州富士康正式投产,郑州经济开始出现显著变化。


其带来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带动郑州出口额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10年,郑州年出口额34.56亿美元,2021年上升至550亿美元。十年时间,郑州出口额增幅翻了15倍。

2020年,郑州富士康成为全国最大出口企业,出口额达316亿美元,占郑州进出口总额超80%,占河南进出口总额约60%。


二是,促进郑州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在富士康建厂影响下,约300多家相关配套和产业链企业相继在郑州生根发芽。


三是,就业方面。富士康郑州厂区直接带动几十万人就业,间接带动百万以上人口就业。


在这三点上,我们应该肯定富士康为郑州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硕果累累。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其数据的片面性,那就是过于强调进出口额占比,而忽略了其对整个GDP占比的影响。


实际上,郑州GDP大规模增长,主要得益于近十年间城市人口增长及带来的第三产业发展,产业升级以及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另外,房地产行业的狂飙突进对经济的整体贡献亦不容忽视。


在10月10日郑州十年成绩单发布会上,官方介绍称,“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60.9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12691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7.6%,基本保持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台阶态势,今年上半年逆势跃升至全国第14位。”


在人口方面,“常住总人口数从2012年的948万增加到2021年的1274.2万,10年净流入300多万人口,‘城市年轻力指数’全国第五,上榜‘全国十大最多人口净流入城市’”。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郑州富士康确实为郑州经济发展带来一定作用,但也没那么大,郑州当地经济发展更多来自于时代风向和产业升级、变化的内生长需求。


时代变了


在网络上,外界对富士康的评价并不算高。有不少在富士康打过工的人表示,富士康的整体工资待遇并不高,底薪才2000元左右,除非不停的加班,才有可能拿到4000—5000元,只有管理层会比较高些。


这就产生了不加班就挣不到钱,所以要拼命加班的“怪现象”。

另外,淡季工资低,也导致离职率很高,形成了厂方旺季鼓励老员工“返岗”并给予返费,淡季员工纷纷离职另谋出路的“候鸟式”出工潮。


诸如“血汗工厂”之类的话就难听了,其他的评价不再罗列。


接下来,我们讨论重点。


单从就业方面来说,富士康确实拉动和解决了郑州几十万人的就业,但平心而论,就业质量并不高,而且大家伙所得到的工作体验、工作待遇也一般般。


网上不少自媒体发文表示“富士康对郑州很重要,对河南很重要”,说的便是富士康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功不可没”,说得好像没有富士康,没有这些岗位这几十万人就要流离失所、吃不上饭似的。


我认为这是一种逻辑上的谬误。哪怕富士康真的不存在了,这20多万人到几十万人也会分流到郑州当地和河南全省的其他企业之中。河南本土的一二线的大型制造企业也为数众多,还承受不了这20万人的就业?


再者,这些打工者也可以到全国其他省份就业,根本不会存在离开富士康就找不到活路的问题。


相反,富士康的存在,对河南的部分制造业就业形势产生了虹吸效应,很多本土企业或多或少在招工方面受到了挤压。


此一时彼一时。倘若富士康真的重要到影响当地经济发展,那反而应该引起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如果一家企业可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经济,那是挺可怕的事情。


郑州的纺织、煤炭、电解铝等工业曾引领风骚,近几年正在大力向新兴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产业等迈进,河南省也提出规划,力求在未来形成“4个主导产业、发展5个高成长性产业、聚焦6个未来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格局。新能源、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都在名单之中。


在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和技术革命浪潮下,当地更应该注重产业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优势产业百花齐放的局面。


两者到底谁离不开谁?


富士康之选择在郑州建厂,除了交通枢纽的地理因素,还有当时河南给的极其优惠的政策,譬如“前5年免,后5年减半”的税收政策。


但这些年来,也正是因为几十万河南籍员工的辛苦付出,才换来了如今的郑州富士康。


我们不能产生这样一个观念:富士康来到郑州,来到河南,就是来给我们赏饭吃的,没有它我们就要失业,活不下去。放心,没有富士康你照样能活下去,没有它的存在你同样会寻找其他出路,绝对饿不死。

过度强调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对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省的影响是不对的。


打个比方,如果郑州是石榴树,那么富士康就是一颗大一点的籽粒饱满的石榴,但你能说,这颗大石榴离开树枝,石榴树就会枯萎吗?


我们不否认富士康这些年对郑州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其带来的产业协同发展、拉动就业的积极影响,但也不能因此就产生对其过于依赖的心理。


毕竟,一个企业规模再大,也仅仅是一家企业,是无法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提并论的。


相反,我们应该假设一个最坏的打算:倘若未来有一天,郭台铭先生真的想把厂子撤到东南亚国家,我们该怎么办?


难道是希冀郑州厂区是最后一个被裁撤的?


郭台铭先生至今没有把富士康全部搬离内地,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东南亚国家建厂和后期运营成本较高,但人力素质又不太靠谱,配套产业也跟不上,所以不急。出海企业的遭遇大家可以自行从网上搜一下,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接着这个话,那么,在广阔的内地建立诸多厂区,除了政治上的一些考量外,更多的还是内地巨大的人力资源红利和其他国家无法匹敌的工业体系吸引着它。


如果没有相关配套产业作为支撑,再厉害的企业也无法高效平稳大跨步地发展,富士康也不例外。


从这一点来说,不是内地离不开富士康,而是富士康离不开内地。纵观全球,还能有比中国内地更好的资源禀赋和更低廉的生产成本的地方吗?大陆是富士康的最优选择,除非脑子抽筋,比如想跑去美国建厂。


那么,同样的,富士康也需要河南这一片沃土,其中道理不言而喻。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富士康之于郑州,乃至河南,是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关系。


富士康为河南带来产业之荣光,但它也需要河南,离开河南这片沃土,富士康也难以培育出像郑州厂区这样的超级代工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河南   郑州   厂区   经济发展   人口   员工   内地   产业   经济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