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是最好的纪念:何以得曾仕强教授思想之神髓


曾仕强学堂编辑部

时光匆匆,岁月荏苒,转眼又到一年一度的双11,我们敬爱的曾教授仙逝四周年纪念日。


四年来,全网学习曾师智慧的热度丝毫不减;四年来,易友们践行曾师思想的信念愈发坚定。


一路走来,我们见证了太多易友的故事,太多易友的成长与蜕变。


花落无言,留香阵阵,转眼已是硕果累累。无数人带着曾教授的教诲,在人生之路上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今天,我们分享两位受曾师思想熏陶的易友的学习心得,以此缅怀致敬曾仕强教授。


|作者/朱周结、谢丰|

达摩祖师当年对弟子们说:“时将至矣,汝等盖各言所得乎。”让四个弟子谈谈自己学习禅宗的所得。


时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 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达摩祖师最后将衣钵传与得其“髓”的慧可。


曾仕强教授已仙逝四年,社会上亦不乏曾仕强教授国学思想的学习者,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可曾扪心自问,学习到“皮、肉、骨、髓”中的哪一层了?


曾教授教导我们要用“三分法”看待问题,但他讲课时,常常用中、西对比“两分法”的形式来讲课。就是考验我们是用心体悟,得其真髓,还是浮于表面,只得皮毛。


由于易学思想是曾教授思想的核心,故此,在教授仙逝四周年纪念之际,今天就以曾教授的易学思想为主,分享几点心得,望能抛砖引玉,助大家早日悟得曾师思想之神髓。



1

静心虚怀,筑牢根基




很多人学习曾师讲解的《易经》很有兴趣,很认真,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费了很多脑筋,但总觉得不得其法。


为什么?因为《易经》不是用脑袋学的



《易经的奥秘2》第一部分目录


曾教授已经在书中特别提醒大家,要学《易经》,不要用心,否则就完了。


现代人就是太用心了,才搞得一塌糊涂。而且用心不够,还要用脑,实在非常糟糕。脑只有知识,毫无智慧。西方人是用脑,然后用心,所以永远不知道什么叫作灵。


伏羲一开始就用灵,因为用灵才能天人合一。天没有心,也没有脑,人只有用灵才能去跟天互动,所以叫灵光,叫灵活,叫灵通。


现在完全不是,年轻人越来越不灵光,不管你怎么讲,他都听不懂。怎么办?


要学《易经》,先打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像我们建房子,第一件事就是挖地基,而且地面上的建筑越高,地基就要挖得越深。那这个根基是什么呢?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中说:“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里隐含了一个问题:一间房子,什么最重要?是墙壁、窗户,还是柱子,或是其它的什么?老子指出,最重要的是“空间”。


如果我们建房子的时候,用砖把房子砌成实心的,那这个房子就没有功用了。因为你既走不进去,也无法在里面放东西。所以这个根基不是“有”,而是“无”。


曾教授说过,《易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宇宙中最大的系统。


我们想要容纳《易经》的精髓,就要有足够的空间。先要“清零”自己的心和脑,才能腾出空间来“显灵”。


现代人却反其道而行,把自己的心和脑塞得满满的。心灵没有空间,《易经》宏大的系统就无法运行。自然怎么学都学不进去。


那曾教授有没有教过我们具体的方法?有,那就是静坐。


每天至少静坐一炷香的时间,大约20分钟左右。每天坚持,要坚持多久?多多益善。


《大学》告诉我们,“止定静安虑得”;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清静经》中有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一个人静一时很容易,但长久的静,很难。


把这个基础打牢,学习《易经》自然会事半功倍,否则如面墙而立,一步不得进。

易相知易经篇之经典收藏 易经纪念文库 ¥888 购买

2

系统思维,随时定位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少人是通过各类短视频接触到曾教授的思想的,这不是问题。


但不能止于零碎化的学习,而要系统性的学习,否则只是收集了一手碎玻璃渣子,想强行握成一团只会把自己的手扎破。


曾教授说过,看事物要“高、深、久、远”。显然光靠肉眼是不行的,还要靠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在总体上把握全局,局部上准确定位,避免在宏观和微观之间顾此失彼。


就像我国的北斗全球定位系统。既可以看到地球的全貌,又能定位到米级以下的地物细节,在民生、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巨大的价值。


当前全球各国为应对气候异常而节能减排,就是纵观全球气候变化,经系统考虑后采取的自救行动。


但某些国家,为了一己私利,置人类未来于不顾,将气候问题作为政治斗争的筹码,还妄想独善其身。


如不幡然醒悟,及时悔改,必然会因为缺德,而导致缺水、缺粮、缺地、缺人的危机出现,值得我们警醒。



《易经真的很容易》第一章目录


大家都知道北斗定位系统是用来定位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定位”是《易经》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八卦本身就有方位指向的作用,占卦也是通过第六感来定位自己所处的情境。


如果一个基层员工学《中国式管理》,却照搬书中总裁、总经理之类高层的行事方法和原则,就是定位错误。


如果他在政府部门(行政系统)工作,却照搬书中企业部门(商业系统)的一些做法,就是系统错误,很可能毫无效果甚至是自取其辱。


所以,我们学习运用曾教授的思想,应该先了解自己所处的是什么样的系统,在系统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当下所处的是什么样的情境。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定位一定要结合时,如果没有时,位就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不注意这个原则,就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随着时间变化,舟和剑的位置也发生了相对变化,如果打捞宝剑时无视这种变化,自然是徒劳无功。


《易经》随卦彖辞也说“……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无怪乎曾教授告诉我们,“人生是阶段性的调整”。我们的原则不可随意改变,但方式方法要不断随机应变。



3

立足根本,履行天道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易经》作为一把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钥匙,要靠我们自己去发挥它的作用。


曾教授的思想亦是如此,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体悟和印证。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要抓住根本,才能坚守正道:站在不说的立场来说(沉默是金),站在不讼的立场来讼(和谐相处),站在不战的立场来战(追求和平)。


如何抓住根本?


曾教授告诉我们,要以无为为本,以内求为本,以自然为本。


无为,不是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而是以“无妄为”而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曾教授告诫过我们,不要盲目创新,而是要“创善”,创新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改善,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正是告诫我们不要因盲目创新,而留下一大堆后遗症。


内求,是指趋吉避凶,全在于自己的合理调整,至于结果如何,外界能不能稍有配合,恐怕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


但只要我们对自己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从“不怨天,不尤人”开始,“自己先力行”,外面的世界自然会相应改变。


自然,指的是天道。《易经》里的“无咎”常代表“没有后遗症”。而要做到没有后遗症,要善于“化”。只有符合天道,才能化解后遗症。


比如我们生产的塑料垃圾,就是因为靠自然化解(降解)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人类的生命周期,成为我们生存的威胁之一。


气候问题则是温室气体排放速度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消化吸收速度导致的。可见只要不符合天道,问题就不能被真正化解,徒然拆东墙补西墙而已,迟早会捉襟见肘。


所以我们每个人,始终记住要天人合一。天和人怎么合一?要靠人去向天道靠拢,而不是奢望天来向你靠拢。


具体就是,我们要顺应天地的规律办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现在滥用空调,夏天该出汗的时候生怕出一滴汗,使得人的体质越来越差,气温不断升高,能源大量浪费。


以百害换一利,再用所谓的环保科技,能源科技,医疗科技来解决这些问题,还自诩科技改变生活,到底是变好还是变坏?


等到有一天没有钱买降温设备就不能在户外行动,连基本的活动自由都被资本控制时,悔之晚矣。


有人会说,难道不要发展科技,不能享受空调吗?这种人就是不懂三分法,脑子只有开空调和不开空调的两分法,也不理解《易经》离卦“文明以止”的要义,不知自求合理,节俭惜福的道理。


科技固然要发展,人生在世也不是为了吃苦。


但是我们要学习老子三宝中的“俭”,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享受到合理的地步,使我们的享受水平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人体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才是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天道。


最后,希望大家谨记曾师的警示,“不要学《易经》学成了小人”:


曾师德高望重,我们学习曾师,不是为成为曾仕强第二。

易经无所不能,我们学习易经,不是为使自己无所不能。

天地包容万物,我们学习天地,不要忘了人为万物之灵。


谨以此文纪念曾仕强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达摩   易经   两分法   教授   思想   根基   天道   后遗症   老子   用心   自然   时间   天地   系统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