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的“三大法宝”

骨质疏松又称骨质疏松症,是指骨小梁结构改变,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容易骨折的一种疾病。

一、临床表现

1、早期无明显症状。

2、疼痛:腰痛最多,其次是肩背、颈部、腕踝部酸痛,同时感到全身无力,疼痛部位广泛,可有变化,与坐、卧、站立或翻身等体位无关,症状时轻时重。

3、骨骼变形:脊柱椎骨塌陷,身材变矮、弓腰屈背。

4、骨折:因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就可造成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柱椎骨、腕部、髋部。

二、引起骨质疏松的病因

1、营养因素:饮食缺钙,进而引起身体负钙平衡,为了维持血钙水平,机体通过增加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等促进骨质吸收,使骨骼中的钙释放入血,从而导致骨质减少。

2、内分泌紊乱:更年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增加;某些疾病导致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增加,影响体内钙的稳态,抑制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同时增加肾脏对尿钙的排泄,抑制成骨细胞活动,减少骨基质的形成,从而导致骨质疏松。

3、体力活动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活动减少了对成骨细胞活动的刺激。

预防骨质疏松的“三大法宝”

1、运动: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同时运动可促进钙质在骨骼中沉积。不同的年龄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如散步、爬山、游泳、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促进骨骼的钙质储备。

2、饮食:成人骨骼维持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平衡的饮食,其中钙与维生素D最为重要。专家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奶类、鱼类、绿色蔬菜钙含量都较高,是补充钙很好地选择,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遵医嘱适当补充钙剂。

3、晒太阳:每天晒太阳半小时,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将自身的胆固醇生成脱氧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一般建议选择上午十点左右,下午四点左右在阳光直射下晒太阳。不能隔着玻璃晒,因为玻璃可以隔绝70%以上的紫外线,严重影响晒太阳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椎骨   脆性   钙质   骨质   胆固醇   脊柱   骨骼   紫外线   激素   法宝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