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肱骨-王佐之才荀彧

曹操的麾下人才众多,且文武兼备,武功以宗室八虎将为首,五子良将从之带领一大批将领为依托,跟随曹操征战,而文臣就不好说了,毕竟世家大族众多,更有寒门士子中佼佼者愿意跟随曹操,自然要分出一个亲疏远近,后世曾评价出曹操的五大谋主,还有之前早早病故的戏志才,一共是六人,而其中戏志才鞠躬尽瘁早亡,郭嘉因不拘一格最得曹操喜爱,但要是说曹操最信任的,或者说最倚重的,是那位在颖川出身,有着“王佐之才”称号的荀彧,那位一心为汉,最后被曹操赐死的令君。

荀彧,颖川人,荀子之后,荀家在颖川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且他的父辈有很多人成名,世人称之“荀氏八龙”,他的父亲因为忌惮宦官,就迎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就相当于是和宦官一起站队,因此被人议论纷纷,所幸的是荀彧年少成名,很快就打消了这些议论,后来又与南阳名士交谈,被称赞为“王佐之才”,遂扬名天下。198年被举为孝廉,任守宫令,之后就是董卓入京,天下大乱,荀彧也无意为官,就弃官回乡,在颖川他对乡人说,颖川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很难保全,不如离开避祸,而时人乡土情结浓厚,大多不愿意离去,于是荀彧接受了韩馥的邀请到达冀州,却没有多少人跟随。结果到了冀州的时候,已经是袁绍掌权,因为名声在外,袁绍对他很敬重,加上他的族弟也在袁绍麾下效力,所以荀彧暂时落脚,后来经过观察认为袁绍不能成事,遂离开袁绍,投奔了名声在外的曹操。191年,得到荀彧投奔的曹操大喜,对人说这就是我的“子房”(张良)啊,荀彧被任命为别部司马,那年二十九岁,后来董卓果然派人出关劫掠,陈留,颖川多遭遇战火,可见荀彧之远见,不过当时确实很多颖川士子离开家长去避祸。192年,曹操领衮州牧,镇东将军,荀彧随之征战。194年,曹操带兵进攻徐州,留下荀彧等在后方驻守,结果张超,陈宫等人叛乱,联合吕布入侵衮州,当时有人对荀彧说,吕布要帮助曹操进攻陶谦,请荀彧供给粮草,荀彧知其计划而下令部下备战,并把夏侯惇叫过来稳固军心,随后衮州大多数州郡都投靠了吕布,唯有东阿三县在荀彧,程昱,夏侯惇坚持下苦苦支撑,直到曹操回援。期间更是不惧危险,单人出城吓退了郭贡,为曹操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时间。之后荀彧又设计筹措粮草,保证曹军后援,直到次年击败吕布,稳固衮州局势。之后陶谦去世,刘备有了徐州,曹操很生气打算出兵,又是荀彧劝他,要稳固自己的根基,而不是一味的扩张,现在衮州久经战乱,不能在大动干戈,应该与民修养,储备粮食,先把吕布彻底驱逐,之后击破袁术,才有争雄天下的根基,如果现在去打徐州,反而得不偿失,去少了打不下来,去多了后方不稳固。于是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先集中力量消灭了吕布,收复了衮州,吕布撤退到徐州,这为曹操稳固根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衮州的叛乱,是对他一个很大的考验,最终在荀彧,程序等人帮助下度过。

196年,天子逃亡洛阳,发布勤王诏书请求各地兵马勤王,当时曹军内部议论纷纷,很多人不建议勤王,因为徐州还未平定,自身的实力还有很大的缺陷,然而忠心耿耿的荀彧向曹操进言,将军早年不正是忠义之人,何况如今有兵有地盘,还不去迎奉天下,这时候的曹操,还是有着匡扶天下的雄心壮志的,加上荀彧的地位无可比拟,遂亲率大军赶赴洛阳将天子迎接到了许都,之后曹操成了大将军,荀彧成了汉侍中,尚书令,这也就是荀彧被成为令君的原因。这一重大战略为曹操带来了不可估计的好处,此后奉天子以讨不臣,就算是刘备这样打着宗亲名义的人,也很难占到曹操的便宜,此后讨伐袁术,击败吕布,刘备,袁绍等统一了北方,而这时候的荀彧,已经没有再出去过许都,作为曹操最为倚重的朝堂重臣,荀彧坐镇朝中后方,稳固朝局之外还给曹操调度后勤补给,可以说是劳苦功高,那时候的许都其实势力错综复杂,各种心怀不轨的世家,加上保皇党,他们都认为曹操是最大的敌人,在后方小动作不断,把希望放在了袁绍,放在了马腾,刘备等人身上,所以荀彧的作用还是很大的,给曹操打造了一个稳固的后方,而且他有识人之明,先推荐戏志才,后有郭嘉,陈群,司马懿,等人也都是在他推举下为曹操效力,作为颖川大族,他的影响力很大,导致很多人愿意为曹操效力。在进攻河北前曹操也很忧虑,郭嘉有十胜十败,但是还不能坚持信心,是荀彧细心的为曹操分析局势,认为袁绍兵多将广但是法令不行,部下多自作主张,谋士也各有想法,尤其是审配等人严苛,而许攸等贪婪,后方一旦出事儿很容易引发许攸投靠我们,而且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定。后来官渡之战曹操多次想撤兵,又是荀彧各种鼓励,认为坚持再坚持。一定会有转机,何况退无可退,一旦撤退,就只能是兵败如山倒了。事后果然都验证了荀彧的预测,田丰因为直言上谏被处死,许攸投曹奠定胜利,而颜良文丑,一战而诛。201年,曹操想南下破刘表,荀彧建议直接进攻河北,仓亭之战败袁绍主力,不久之后袁绍去世,曹操乘势而起,收服河北成为了最大的霸主,之后上奏荀彧之功封万岁亭侯,期间荀彧多次拒绝,最后推辞不过方才接受。荀彧更是能够居中持重,推荐人才平定河东,认为荆州不战可胜,事后果然都如其所料,可惜的是,他最终和曹操背道而驰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荀彧还坚持着当年的理念,复兴汉室,而曹操,在被刘协多次针对之后,变得不再和当年一样,再加上权利容易让人迷失,最终和荀彧起了冲突,在加封国公,九锡的问题上荀彧第一次和曹操有了冲突,之后曹操出征孙权,就派荀彧去犒军,之后就被扣押在军中,因病去世(也有说法说曹操给了他一个空食器,荀彧见到后明白了其意思自杀),总之,当年兴趣相投的二人后来分道扬镳,而这位曹魏最大的功臣,最终因为理念的不合,只能是被排挤,曹操如果不当霸主,不封王,很难让麾下那群桀骜不驯的将领心服口服,毕竟跟随就是为了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但是曹操最后还是未称帝,把机会留给了他儿子。

可以说,荀彧是曹操最大的知己,从一开始落魄时候的投奔到后来一步步的努力成为一方霸主,只是从曹操攻克邺城,把家人放到邺城的时候开始,魏国和汉朝,就是两个概念了,所以才有了那句“为守汉节,不惜吾命”,这位王佐之才确实辅助出了一位君王,可惜啊,没能匡扶汉室,不得不说是荀彧的遗憾,不过曹操武将以张辽为首可能略有争议,但文臣,荀彧当之无愧的第一。因此谥号敬侯,他死后曹操当上了魏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士子   奉天   冀州   肱骨   文丑   徐州   麾下   河北   根基   稳固   很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