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收款量增长12.8%!中小微外贸企业加速开拓拉美、非洲市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在疫情影响和美元升值的双重压力之下,我国外贸行业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中小微企业更是首当其冲。

11月19日,在一站式外贸企业跨境金融和风控服务公司XTransfer主办的“2022未来外贸大会”视频论坛上,发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中小微企业出口贸易(B2B)指数报告》(下称“报告”)。据了解到,该报告调研样本覆盖XTransfer所服务的国内超过30万家外贸企业,从中可以窥探出我国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们的报告聚焦前三季度中国外贸出口发展形势,反映中小微外贸企业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出口表现。在严峻的环境下,前三季度中小微外贸企业收款量同比增长12.8%,略高于此前海关总署发布的以美元计价下全国出口额同比增长12.5%的增幅,可以说,中小微外贸企业今年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中的稳中有增,而且可以预测第四季度随着外贸旺季的到来,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微外贸企业收款量还将不断增长,竞争力也在稳步提升。”XTransfer创始人兼CEO邓国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北美、欧盟和东盟作为我国中小微外贸企业前三大收款地,东盟国家表现最亮眼,同比增长23.6%,北美国家同比增长10%;另外一方面,对了抵御疫情冲击和美元升值的影响,我国中小微外贸企业正在积极拓展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从报告前三季收款量占比来看,非洲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5.5%,拉丁美洲增长11.7%。

逆势增长下多元市场开拓

“一季度平稳开局,二季度先抑后扬,三季度下降中仍实现正增长,四季度预计将实现稳中提速、稳中提质,加之全球季节性消费旺季到来,我国外贸出口有望顶住压力、继续突破。”在总结中小微外贸企业的特点时,邓国标如是表示。

而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也指出,当前外贸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增加。尤其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部分经济体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剧;新冠疫情持续侵扰,国内多个外贸重点城市均受到疫情波及;此外,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汇率波动加剧,进一步引发需求下降,给外贸出口带来风险和挑战。

“在欧元走弱、欧洲需求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对东盟和北美出口的持续高景气,是拉动出口稳步向好的重要动力;非洲和拉美的出口增速明显,这体现了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贸易伙伴不断增多,海外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该负责人称。

对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11月10日,上海外经贸大学教授宾建成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国制造业体系完整、配套齐全、商品性价比高等传统优势,对中小微外贸企业业务发挥了支撑作用;另一方面,面对复杂局势,许多中小微外贸企业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积极求变,例如部分企业正在通过建设独立网站、社交平台、搜索引擎营销等拓展新客户。

宾建成也进一步分析,面对疫情挑战,我国持续推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为外贸出口营造了良好环境。为支持外贸企业在疫情背景下稳订单、拓市场,浙江、广东等多地政府组织商务机飞往海外,增进企业与外商之间的交流;此外,江苏等多地政府积极举办“线上对接会”,邀请中小微外贸企业和海外买家线上参展,帮助企业加快“出海”步伐。

报告也显示,从出口产品类别来看,对于主要出口国家,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的收款量增长最多,同比增长46%;其次,机电类产品收款量同比增长32.7%;此外,汽车等交通设备零配件产品收款量同比增长24.2%。

另外,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东盟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日益深化,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这带动了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为我国外贸出口稳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前三季度,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同比增长55.5%,成为世界第二汽车出口大国,这显著带动了汽车等交通设备零配件出口,中小微外贸企业也因此成为背后的重要补充力量。

对于上半年疫情冲击和汇率影响,报告也特别提出,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并未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竞争力指数造成太大影响,其原因是行业数字化水平正在不断提升,最大程度的抵消了疫情带来的海外参展、线下交易受限等负面影响,同时部分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供应链分布全国多地,能够有效提升抗风险能力。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小微外贸企业凭借自身灵活性,能够更迅速地调整策略,积极拓展新市场、新客户。由于欧洲需求放缓,部分中小微外贸企业跳出‘舒适圈’,着力挖掘面向东盟、北美及其他新兴市场的增长点,保证了收款量的稳定增长;更多的中小微外贸企业正在逐步跨越拼价格的发展阶段,通过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打造品牌影响力、加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邓国标分析表示。

外贸企业感受如何

报告显示的是整体现象,那么作为外贸大区域的长三角、珠三角的中小微外贸业主感受又是如何呢?

“今年我对外贸生意最大的感知,是各方面成本都在上升,同时随着国外复工复产,来自其他地区供应商的竞争力量明显增强。目前我们主要在维系老客户,新客户的拓展较难。我们的出口目的地集中在欧洲和南美,这两个地区的货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贬值,南美的一些国家货币贬值甚至达到了30%,直接造成当地客户购买力的下降。因此他们都在观望,很多产品也随之转向本地采购。随着信息的愈发透明,外贸行业未来也会越来越卷。我的做法是想尽一切办法降本增 效,例如寻找价格更具有优势的供应商、自己投资供应链、加速库存周转等。”11月10日,长三角地区一家照明器具出口商老板张宇杰(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而另一家长三角地区从事家用包装材料出口的企业人员则向本报记者透露,今年上半年海运紧张、“一柜难求”的情况有所好转,航运价格回落,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该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北美,整体来说今年的生意表现在预期之内,虽然国际形势不稳、疫情反复,但是企业也开始尝试通过海外社交媒体拓展新客户。

汇率波动加剧进一步引发需求放缓,是今年前三季度外贸出口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我们的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欧洲和北美,今年由于国际局势和汇率波动的问题,来自欧洲的订单有所减少,北美客户下单动力也弱了很多。欧美市场之外,我们也在积极开拓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接下来我们也会考虑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运营效率,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持续提升生存能力。”华南一家从事3C数码/家用电器外贸出口的企业人员表示。

自9月以来,出口至欧洲的电热设备订单增长是外贸行业一大热点,也让我国从事该行业的外贸企业抓住了商机。

“随着天气转凉,电热设备订单量持续增长。市场此消彼长很正常,即使处在风口,也要不骄不躁,认清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我认为中国制造以及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非常稳固,因此在自己的行业内做好深耕,维系好客户,不断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11月11日,西北地区一位从事电热设备原材料外贸出口的企业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拉丁美洲   东盟   外贸企业   北美   非洲   华夏   市场   欧洲   拉美   疫情   季度   时报   外贸   客户   我国   报告   行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