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药大反弹,后续还能涨吗?

————优秀的ETF背后,都有一个优质的指数

在回调了近2年后,近期,医药强势回归,打响了大盘反弹的第一枪。恒生医药ETF(159892)近一个月涨幅达到19.3%,同期沪深300为-0.18%(数据来源:wind,截至11-9)

是反转还是反弹?曾经的高光的医药还会到来吗?本文就医药之前的下跌原因、近期反弹原因和行业可持续性作一个简要梳理,供大家参考。


一、前期下跌的原因


医药从2021年2月10日开始见顶回调,一直到2022年10月,回调时间长达19个月。实际上,医药从2020年8月就开始跑输大盘了,跑输时间长达25个月。

下图为300医药指数(红线)对比沪深300(黑线)(2020.8至今,数据来自wind)

医药长期跑输大盘的原因主要是医药集采、地缘关系和疫情。

医药行业需求巨大,反而也可能成为弱点。为了降低药价,自开启药品集中采购以来,近几年药品降价幅度很大,影响了药企利润。

有两种悲观说法:一是“万物皆可集采”;二是纳入集采之后医药就沦为了化工。于是凡是有可能进入集采的医药行业,全部跌了一遍。

不涉及集采的医药研发外包行业CXO,其大客户主要来自于美国大跨国药企或者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前者因地缘关系恶化,市场预期行业将受到牵制;后者因美联储加息,市场担忧小型生物科技经营可持续性。

此外,疫情影响了消费场景,使得医美、视力矫正、种牙等消费类的医疗需求无法释放;老百姓花钱也更加谨慎,一些慢病和小病不愿意花钱去治疗。

综上,各种负面因素交织,加上先前医药行业在疫情初期炒作和核心资产行情后,确实估值较高,于是就回调了很长时间。


二、近期快速反弹原因


物极必反,医药行业自9月26日起开启暴力反弹,比大盘早一个月见底,一扫过去一年多的颓势。

1、调整两年,悲观预期的反应较为充分

股市总是周期性波动,即使是长牛行业,医药也同样会有大幅周期波动,回首过去,多次调整幅度超过40%。

本轮跌幅也和历史上几次熊市相当,调整充分。(来源:Wind)

从估值来看,也是处于历史低位。(来源:雪球基金)

从机构仓位来看,医药板块占比处于历史低位,全市场基金在医药行业配置比例与医药板块市值占比相比也显著偏低,也处在历史上很低的位置。下图为公募基金2022Q3股票持仓的行业分布(数据来源:兴证策略)

这意味着,无论从回调空间、估值还是筹码角度看,医药板块都没有大的下杀空间,反而有较大的向上空间。


2、近期医药利好频出

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前期下跌主要是因为政策,最近反弹也是因为政策频出,好于市场预期。

来看看有哪些利好:

·7月13日,北京医保局提出试行新药新技术DRG外支付模式

·9月,国家医保局针对创新医疗器械挂网、价格等机制以及集采问题进行了全面解释,明确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

·9月8日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种牙集采价格降幅平均在25%左右,整体价格降幅好于预期。

·9月27日,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购,降价60%成为托底价格,降幅低于以往的高值耗材集采。

·10月18日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

·10月10日无锡药明生物被美国商务部从未经核实名单中移除。

·10月10日江西省牵头的生化诊断试剂集采征求意见稿出台,规则好于预期。

·10月14日,福建联盟电生理集采方案好于市场预期

·三季报披露,多家药企业绩好于市场预期。


三、未来的投资逻辑梳理

利好或许已经部分反映在股价的反弹中了,但医药依旧处于估值偏低状态,行情或许才刚刚启动。

我们的明白是星辰大海,更需要了解的未来长期的投资逻辑,判断行情能否持续。

1、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截至2021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

再往后,1962年到1972有一波3亿婴儿潮,他们曾经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也快要光荣退休了,具有较好的经济水平。

预计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相关研究表明,普通人70岁之后的医疗费用占一生总花费的60%以上。


2、疫情终将过去,被压制的部分医疗需求将逐步释放

由于疫情的影响,大家去医院看病不太方便,加上对未来的担忧,不愿意花钱,有些小病和慢病就没去治疗,需求被压制。

虽然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会好转,但是方向是确定的。从海外的经验和疫苗、药品研发的速度来看,肯定不远了。


3、集采政策趋于温和,药企和市场也对政策逐渐脱敏

集采实施4年多来,上市公司中主要医药和器械公司的主要产品,已经能集采者尽集采,政策的影响进入到稳态。

其实药企和市场也并非害怕集采,而是害怕降价超预期。比如2020年11月的医药耗材集采降价幅度超出当时市场预期,冠脉支架平均降价幅度达到了93%,就带动了医药快速下跌。

但是近期一些集采品种降幅远低于市场预期,给市场打了一剂“定心针”,过低的预期予以修复的话,将会迎来价值回归。

经过近几年对政策的熟知,药企和市场也逐渐认识到,集采的本质是让药企通过创新研发不断升级,这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

未来将会有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医药企业脱颖而出,站上世界的舞台,不断打开市场空间。


4、仪器设备自主可控

在逆全球化的影响下,安全性成了众多行业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医药领域的自主可控的也在逐渐展开,特别是医疗器械,会逐渐发生国产替代。


四、投资品种选择

考虑当下合适的投资品种,我认为可以关注一下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HSHKBIO.HI)对应的ETF基金和场外联结基金。

1、港股有一批极具特色的稀缺医药股

近年来,港交所修改上市制度,鼓励优质医疗健康企业和生物科技公司登陆港交所,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先进的医药公司,港股也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地。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前十大权重股中,包括药明生物、金斯瑞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还有老牌药企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互联网医疗巨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骨科龙头威高股份等。


2、港股医药板块估值优势明显

港股医药受到海内外因素影响,和A股医药一样,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回撤,估值位于历史低位,并且相较于A股生物科技板块,港股生物科技板块的估值更低,有更好的投资赔率。


3、指数简介

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选取恒生行业分类中生物技术、药品、医疗保健设备四个优势行业的上市公司,以及通过港交所18A规则上市的公司,旨在反映香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的整体表现。覆盖医药行业上中下各个细分领域,其科创属性、成长属性都比A股的更强一些。

目前共 61 只成分股,成分股汇聚了国内生物科技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值分布和细分行业的分布都较为均衡。


一个优质的指数,必定会让跟踪它的指数基金业绩表现优秀。跟踪该指数的基金是华夏恒生医药ETF(159892),业绩表现我们上面说过,就不重复了。

值得关注的是,11月7日,华夏基金还发行了恒生医药ETF的场外联接基金:华夏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发起联接(QDII)(A类016970,C类016971,目前正在发行中,没有股票账户又想抓住港股医药投资机会的场外投资者可以关注一下。

说到华夏基金,不得不提一下它在指数投资领域和医药投资方面的领先优势。截止2022年半年末,华夏基金旗下被动权益产品管理规模超3100亿元,是国内管理规模最大的ETF管理人,连续7年(2015-2021年)获评“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

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为个人研究分析,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恒生   医药   华夏   降幅   疫情   生物科技   医药行业   板块   指数   政策   基金   医疗   行业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