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息尚存,难道饥饿是最好的补药

断食正期第七日,饮梨汁及盐汤,午后精神甚佳,耳目聪明,头脑爽快,刻印一枚“一息尚存”。这是电影《一轮明月》中的独白,出自弘一法师出家前的《断食日志》。日志记录了他断食的方法和感受,从饥肠辘辘,到腹中如火焚,到熊熊燃,到干燥减少,最后腹中舒泰。窃以为,一息尚存描述了大师体会到的身心愉悦。

那么,断食是否真的有益健康呢?2019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综述Effects of Intermittent Fasting on Health, Aging, and Disease。文章认为,间歇性禁食可预防/改善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癌症等。

西医体系是强调析因求证的,很少有哪种干预手段有如此广泛的效应。这似乎说明了,我们目前的一日三餐、顿顿吃饱、外加零食的饮食习惯不符合生理。智人的历史20~30万年了,像现在吃的这么多这么好,不过是近几千年的事,严重超越了身体的进化速度。我们的祖先食物稀疏匮乏,经常饥肠辘辘,适应饥饿才能更好的生存。几千年的时间很难让身体调整过来。

研究表明,适度饥饿可刺激机体产生多种神经内分泌递质,发挥上述有益健康的效应。这种递质是内源性的、机体自己产生的、有益效应又这么广泛。难道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补药吗。

我们来看看果蝇试验(Circadian autophagy drives iTRF-mediated longevity)。研究者将果蝇分为4组:第一组每天24小时无限供应食物;第二组供应时间减少一半;第三组每隔一天饿24小时;第四组模拟间歇性禁食,即头一天有4个小时可以吃东西,剩下20小时不能吃,次日恢复正常饮食,余类推。结果发现,第四组果蝇的寿命显著延长,雌性延长18%,雄性延长13%,此外肌肉和神经元功能也增强。后续的研究证明,间歇禁食的保护作用是由于启动了细胞自噬而产生的。需要指出的是,只有晚上禁食或午餐前后开始禁食的果蝇,寿命才延长,而白天禁食晚上吃东西的果蝇寿命没有改变。

再来看看猴子试验(Science. 2009;325:201-4)。研究者将76只7~14岁的恒河猴随机分为两组:热量限制组(减少30%,七成饱)、自由摄食组。两组年龄及性别无差异。观察了20年,发现热量限制组的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脑萎缩的患病率都小于自由摄食组。并且,在研究结束时,热量限制组中80%的猴子存活,而自由摄食组仅有50%。下图是两组猴子老年时的照片,您已经猜到哪两只是七成饱的猴子了吧。

最后看看人吧(Cell Metabolism.2020,31:1–13)。纳入19名患有代谢综合征并且每日进食时间≥14小时的患者,让他们采取10小时限时饮食法(所有饮食在自我选择的10小时窗口内完成),坚持12周。发现干预后患者的体重、血压和致动脉粥样血脂都得到改善。

当然,凡事都有辩证法,过犹不及。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学者研究了1954~1964年出生的老年人,发现生命早期经历大饥荒者,成年后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笔者曾遇到过一位长期养生的女性,因为头晕来看门诊,一查血常规,血色素只有4 g/L(严重贫血)。试想把基本生理参数搞紊乱的养生怎么能让人获益。

和一切医疗干预一样,间歇性断食也是有不良反应的,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掌握节奏和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果蝇   补药   间歇性   饥肠辘辘   热量   饥饿   猴子   寿命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小时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