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个记者节|回顾民主党派前辈的新闻事业足迹

记者节

今天(11月8日),是中国第23个记者节。时代不断前进,世界不停变化,不变的是新闻工作者们的饱满热情,我们以文字、声音、画面为载体,为更加美好繁荣的新时代贡献“记录的力量”。

而在过去那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烽火岁月,就有许许多多的民主党派前辈以报刊为阵地,为民主和进步鼓呼、为民族兴亡呐喊。

又是一年记者节,让我们回顾民主党派前辈的新闻事业足迹,记着他们在时代中的贡献。

(注:排名不分先后)

王昆仑

(1902—1985)

江苏无锡人,曾任民革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办报经历:

·王昆仑不仅是著名的革命家,更是著名的报人。王昆仑在1926年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任职期间主编校刊《潮潮》。1931年,在讨蒋运动中担任粤方主办的《中华导报》主编。

·1932年,王昆仑先生便在无锡创办了著名的《人报》,南京沦陷后又同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等在武汉联名发起创办《全民抗战》三日刊,应该说王昆仑一支锐笔始终伴随着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活。

·1956年4月25日《团结报》创刊,王昆仑任报社首任社长,为《团结报》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努力。

邵力子

(1882—1967)

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复旦大学杰出校友,早年加入同盟会,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提倡革新文学。

办报经历

·1907年与于右任等一起创办《神州日报》,宣传反清思想。1909年5月,他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宣传革命思想,三个月就被反动当局查封。10月,又创办《民吁日报》,继续革命宣传,仅42天又遭查封。

·1910年夏末重回上海,与于右任等人一起创办《民立报》,倡导国民独立精神,积极宣传北伐,成为当时同盟会的重要指挥所和革命党人进行光复活动的联络机关。

·1916年1月,与叶楚伦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任经理兼编本埠新闻,报道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1919年,《民国日报》辟《觉悟》副刊,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支持五四运动。

柳亚子

(1887—1958)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诗人,南社的发起人。曾任民革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民盟中央执行委员。

办报经历:

·1905年,柳亚子在同里自治学社发起学生自治会,主编《自治报》,后改称《复报》,自刻、自印,每周一次。

·《复报》后来改为月刊,从油印改为铅印,从单张改为单行本,在日本东京印刷,寄回上海发行,后来成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小卫星”。

·《复报》是辛亥革命前在海外印行的重要革命刊物之一,柳亚子先后发表《立宪问题》《民权主义!民族主义!》《吴日生传略》《夏内史传略》《中国灭亡小史》《云间张女士传》等论著和大量的诗篇。

陈启修

(1886—1960)

后改名陈豹隐,字惺农,笔名勺水、罗江。四川中江人。从事理论著述、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为中文《资本论》最早译者。1930年8月,在上海参加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党前身)成立会议,并成为中央干事会成员。后加入民革,曾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办报经历:

·曾任《广州民国日报》主笔,与郭沫若组织四川革命同志会,出版《鹃血》杂志。

·武汉国民政府时期,任武汉《中央日报》总编辑、武汉新闻记者联合会总主席、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等。

司马文森

(1916—1968)

原名何应泉,泉州东街人,中国著名作家。抗战时期,先后在上海、广州从事救亡宣传工作。曾任民革中央委员。

办报经历:

·1932年,编辑地下党刊物《赤色群众报》(油印版)。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主编《农民报》,经常以林娜等笔名在泉州一些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和评论文章,传播革命思想。

·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组织干事,负责暨南大学及江湾农民文艺学习小组,经常以耶戈笔名在《申报》《作家》等报刊发表抨击时政的犀利短文和揭露现实的短篇小说。

·1937年在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宣传部,从事抗战宣传,募捐,为坚守在四行仓库的爱国军士送医药和给养等。后随救亡日报社转广州,兼《救亡日报》记者并大力推动战时文艺通讯员运动。

高一涵

(1885—1968)

原名永浩,别名涵庐、梦弼、笔名一涵,安徽六安人,曾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政法。曾任民盟中央委员。

办报经历:

·在日本期间已经开始写大量的评论文章投稿,先后参与了《苏报》《民立报》《独立周报》等的编辑工作。

·1916年7月回国后与李大钊一块办《晨报》。

·结识章士钊之后,亦与李大钊、陈独秀、杨端六、周鲠生等一道,成为《甲寅》杂志的重要撰稿人之一。经常为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撰稿,并协办《每周评论》。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之一,高一涵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大量作品,著作有《政治学纲要》《欧洲政治思想史》《中国御史制度的沿革》等;翻译有《杜威的实用主义》《杜威哲学》等,另有诗集《金城集》。

胡愈之

(1896—1986)

原名学愚,字子如,笔名胡芋之、化鲁、沙平、伏生、说难等,浙江上虞丰惠镇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具有多方面卓著成就的革命学者,一生集记者、编辑、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于一身,学识渊博,是新闻出版界少有的“全才”。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代主席。

办报经历:

·1915年,任《东方杂志》编辑,并发表著评文章。

·1925年,“五卅运动”中,编辑出版《公理日报》,报道运动的起因与发展过程。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次日,起草对国民党当局的抗议信,邀集郑振铎等7人签名在《商报》上发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与邹韬奋共同主持《生活》周刊,主编《东方杂志》等刊物。先后筹办《世界知识》《妇女生活》等杂志。

·1936年,协助邹韬奋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国际宣传委员会主任,主持出版《团结》《上海人报》《集纳》《译报》等报刊,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武汉沦陷后到桂林出版《国民公论》半月刊,组织国际新闻社、文化供应社。

·1940年赴新加坡帮助陈嘉庚办《南洋商报》,后流亡苏门答腊。抗战胜利后他创办新南洋出版社,在新加坡创办《南侨日报》《风下》周刊、《新妇女》杂志。

闻一多

(1899—1946)

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民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办报经历: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并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的编辑和校内编辑部的负责人。

·1925年5月从美国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并从事《晨报》副刊《诗镌》的编辑工作。

·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王思翔

(1922—2011)

别名张禹,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浙江平阳人,曾用笔名于人、王十洲等。民盟成员。

办报经历:

·抗战时期曾在《江西青年报》和《文化服务》杂志任编辑,发表杂文和时事评论,宣传抗日、民主与进步。曾在《东南日报》《前线日报》《平报》等报刊上发表数百篇针砭时弊的杂文,被人认为是战时东南地区在读者中最具影响力的作者之一。

·1946年,他在台湾出任《和平日报》主笔,又与著名作家杨逵创办《文化交流》,致力于搜集整理和研究台湾文化史料,团结台湾文化界人士,开展宣传祖国进步思想活动,争取民主自由。

·1947年秋,他应聘为《浙瓯日报》主笔,直至1949年5月温州解放。他在李公朴、闻一多遇刺后毅然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为温州地区“民盟”领导人之一。解放初期,他在浙南游击纵队机关报《浙南日报》和《进步报》《当代日报》(杭州)任编辑。

·1950年春,他在业余与友人创办“泥土(出版)社”。一直到1954年,他是“泥土社”事实上的主编,经他编发的书稿累计有几百种之多。他在《文汇报》《大公报》副刊以及《文艺报》《文艺月报》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学评论,1953年结集出版《文艺的任务及其他》。

叶圣陶

(1894—1988)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任民进中央主席。

办报经历:

·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

·“五卅”运动中,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同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郑振铎

(1898—1958)

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民进的发起人和创始人之一。

办报经历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

·1920年与沈雁冰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文学周刊》与《小说月报》,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

·1932年,所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

柯灵

(1909—2000)

原名高季琳,中国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笔名朱梵、宋约。民进会员,第二届民进中央理事,民进中央常委。

办报经历:

·抗战爆发后,任《救亡日报》编委,主编《文汇报》副刊《世纪风》《民族呼声》等刊物,刊载了史沫特莱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红军在前进》,杂文《暴力的背后》,宣传抗战。《世纪风》鲜明的政治立场,使之成为孤岛上海一座文学堡垒,团结了进步作家,受到日伪的胁迫,因此于1939年5月被迫停刊。

·1948年,到香港《文汇报》工作,担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等职。

唐弢

(1913—1992)

原名唐端毅,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家和文学史家,曾用笔名风子、晦庵、韦长、仇如山、桑天等。民进的发起人之一。

办报经历: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坚持抗日文化运动,参加初版《鲁迅全集》编校。又支持《鲁迅风》周刊,编辑《文艺界丛刊》,兼任中学教职。

·抗日战争胜利后,与柯灵合编《周报》,参加反迫害、反内战、反饥饿民主运动。《周报》被禁,转编《文汇报·笔会》。

·新中国成立后,致力鲁迅著作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坚持杂文、散文创作,历任复旦大学、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授,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文艺新地》《文艺月报》副主编等。

司徒丙鹤

(1916—2010)

著名作家和记者。1949年,被周恩来总理委任为著名华侨司徒美堂的秘书,曾与司徒美堂一起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参加开国大典。致公党党员。

办报经历:

·曾任职于香港《星岛日报》《华侨日报》《华商报》《文汇报》。

·曾任职于广州《前锋日报》《新商晚报》。

杨震声

(1890—1956)

字今甫,亦作金甫,笔名希声,山东蓬莱(今蓬莱市)水城村人,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九三学社社员。

办报经历:

·1918年与进步同学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任编辑部书记。

·1930年任国立青岛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校长,1933年,与沈从文合作编辑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

·1946年与沈从文、冯至合作编辑《现代文录》,主编《经世日报·文艺周刊》。

(以上内容源自公开资料,由于资料收集有限,遗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谅解。欢迎留言补充和指正。)

作者 _ 团结君

本期编辑 _ 张翕然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同盟会   文汇报   鲁迅   民主党派   副刊   民进   上海   中国   前辈   足迹   民主   文艺   周刊   作家   著名   编辑   事业   日报   记者节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