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阅文游西湖(北山1)/宝石山

将西湖周边的群山,分为南山与北山,是古代传统的分野,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中就是如此。以群山中最高峰郎当岭天门山为分界点,天门山而南而东,为南山;天门山而北而东,为北山。

北山的范围,按《杭州上天竺寺志*卷十*器界庄严品*》云:“从上竺而北而东,为灵隐,为仙姑,为履泰,为宝云,为巨石,皆谓之北山。”其中的宝云、巨石两山,今人合称宝石山,位于西湖的北里湖边,为北山东脉。

游西湖,观北山美景,了解西湖文化,赏诗阅文,从断桥边的宝石山起,沿北山路向西,入灵隐路,直到三竺。

宝石山处于北山山脉的最东端,是离古城门钱塘门最近的山,因此古往今来,游西湖者到访甚多,有人称其为杭州西湖第一山。

(断桥上看宝石山)

宝石山在隋唐时或称石甑山,《隋書·地理志》云“石甑山,巍石如甑然”,清人黄景仁的《登石甑山》诗:

“草闲寻得径,绝顶豁云烟。漠漠风寒石,冥冥雁没天。

塔标银汉外,寺圮劫灰前。只隔西湖水,歌钟万户喧。”

草径云烟,山石漠漠;历史变迁,歌喧依然。

唐末五代,吴越王钱镠曾封此山名为寿星宝石山,罗隐为此写过《封石记》一文记述此事,《封石记》原文已佚,文中有句流传:“或耸秀而层排巨石,或岧峣而朝挹众山。”

宋代或不承认吴越王钱镠对此山的封诏,称之为“伪诏”。因多巨石,而称此山为巨石山。

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云:“巨石山(一名石甑山)……《郡国志》云:上有七层古塔妙绝人工;北有落星二石,吳越王钱氏号寿星宝石山,后改为巨石山。”

从石甑山、寿星宝石山到巨石山,山名中皆有“石”字,是因为此山巨石奇特兼具独特文化内涵。

《武林旧事*湖山胜概》载,“(宝石山)大石佛院,旧传为秦始皇缆船石。俗名‘西石头’。宣和中,僧思净就石镌成大佛半身。或云:下通海眼。”这是此山上被赋予人文事迹年代最久远的巨石,北宋时被镌成大佛像,旁建有大佛寺(将专篇讲述)。

元人张世昌的《西湖竹枝词》,以秦皇缆船石为题写男女情感:

“秦皇石头三丈高,云是秦皇系船标。侬心只似系船石,莫比郎心船易摇。”

五代吴越时,钱王将山上原名落星石的两块巨石命名为寿星石,将山命名为寿星宝石山,《西湖游览志》云:“寿星石。旧名落星石,钱王改今名。一在塔后,一在看松台下,各大数十围。块然无根,望之如斫。”寿星石旁,曾建有寿星寺,其诗词文化亦将专篇讲述。

宋•周文璞《寿星寺石闻子规二首》

“子规欲归归未得,啼向钱王寿星石。月明血尽人不知,只怪晓山深似碧。”

宝石山上寿星石

《西湖游览志》中载此山还有其它巨石,如石屏风:“石屏风下,旧有石屏院。”另有屯霞石:“色赭如霞,介立崖畔。”

更令人们感兴趣的应是山顶制高处上的巨石,名凤翔石。昔时,山上植被不如今时,石形完全显露,从断桥白堤望去,此石形如古人巾帻,故名巾子峰;但从孤山东麓望去,此石又酷似昂首摆舞的狮子,又称石狮(狮子)峰;或从西泠桥东堍望,此石如蛤蟆,又称蛤蟆峰。一石多名,皆因观者视角各异,风景不一,观感不同。

宋时诗文中,此石多被称为巾子峰或巾子山。孤山处士林逋《水亭秋日偶书》诗:

“巾子峰头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北宋•郭祥正《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其十一*巾子山》:

“嵯峨插天顶,寒翠洒湖光。吟客摇船子,犹疑漉酒香。”

南宋*董嗣杲《西湖百咏*巾子山》:“在宝叔塔西,金轮寺后……

岌嶪山形丑莫收,傍湖独整傲春秋。几株乌桕无根在,一幅华阳有样留。

寒日霜乾还掠额,晓天岚重且遮头。东篱漉酒人知得,醒立风前不可求。”

诗中“丑莫收”,或指巾子峰如蛤蟆状;“一幅华阳”,即指古人巾帻(古代中国男子包裹鬓发、遮掩发髻的巾帕)。

五代时,山上建有著名的宝塔,后此山之名亦常随塔名而称,如宋时又称之为宝(保)所山,保(宝)叔山,明代又添保(宝)俶山名。

宝石山历代为游览者所喜爱,甚至被认为是天下绝胜之境(绝境)。

明•都穆《月夜游宝石山记 》文:“俯瞰全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踞,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

明•张宁《再游宝所》:

“负郭岩扉敞石坛,上方门径绕层峦。楼观海日夜先曙,竹引湖风夏亦寒。

林外歌声泉出谷,水中人影钓扬竿。何当雪月烟花候,来共山僧信宿看。”

明•释无言《登宝叔》:

“楼台高百尺,气压势岧峣。塔影斜侵汉,钟声远送潮。

崖深藏日月,地迥绝尘嚣。即是清凉境,何须问石桥。

在宝石山保俶塔一带山顶处,宋时建有江湖伟观阁,明清时有天然图画阁,各有多首诗咏。听其阁名,便已十分吸睛。各录一首诗如下:

南宋*傅梦得《江湖伟观》诗:

“倚徧阑干指顾间,吟身恨不早生翰。几多风月闲中占,一望江湖眼界宽。

胥浪掀天秋际阔,逋梅得月夜深寒。有時听得漁歌晚,惊起沙鸥雪一团。”

明•金九成《冬日,偕江禹正诸君,集天然图画阁,移酌宝石峰顶眺望》诗:

“共上峰头望,岚烟薄暮收。爱吟迟酒醆,乘醉数渔舟。

塔影沉波静,天风拂鬓秋。湖山自今古,尘世几同游。”

文人们常常结伴同游宝石山,清代著名文人厉鹗也有两首诗写与友人共游宝石山天然图画阁后之感:

《同寿门、敬身登宝石山天然图画阁,予不游此已十四年矣,用前韵题壁》

“山楼孤绝少人登,妙友同凭记昔曾。林气暖时蒙似雨,湖光空里淡于僧。

画寻白石无残墨,榜剩樗寮有瘦藤。十四年来筋力减,峰头直上笑犹能。”

诗中自注:榜——湖山胜槩扁,张卽之书。

《二月十日同丁敬身、金质甫、陈江皋登宝石山天然图画阁》:

“塔下楼开蹑级登,东风聊忆昔游曾。春深城郭浑如画,定里莺花不属僧。

人影渐移湖上柳,烟光又绿壁闲藤。留题为纪闲踪迹,只有看山诧最能。”

今宝石山有西湖新十景之一,名曰“宝石流霞”。“宝石”自然应是地名,流霞之意不详,个人理解,或有两层含义,一是看宝石山上之流霞,所谓“绝顶豁云烟”是也;另一是在宝石山上看江湖及周遭群山上空之流霞,如《月夜游宝石山记 》文中所言:“(眼前之景)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

宝石山上胜迹多多,文化深厚。容后一一道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西湖   石屏   断桥   南宋   寿星   绝境   巨石   云烟   群山   图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