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课堂:立冬养生,重在“数三”

“倏忽秋又尽,今朝恰立冬。”

今日立冬,在中国传统节气习俗中,今天开始就算是进入冬天了。老话说“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冬天是中国人习惯中“进补”的时节,但如何补就很有讲究了,要记住冬季养生中“三”是很重要的一个数字!

首先,进补前要保证身体的健康,否则会产生“虚不受补”的情况,保养好身体也就尤为重要!

立冬“三养”

一、养肾:

传统养生观中,冬季“肾经”较为旺盛,而肾经主“精”,即人的精气、精神等,冬季需要“藏精”,让身体有足够的正气去对抗寒冷和细菌的侵袭。

二、养胃:

胃是身体内部能量交换的重要器官,冬季气温较低,如果胃部受凉,会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运化,导致能量的亏空,进而影响整个身体,所以冬季一定要做好胃部保暖。

三、养神:

冬日对情志的保养也很重要,而良好的睡眠是修养情志最好的方法之一,冬日白天较短,人也应顺应自然适当延长睡眠时间,早睡晚起,让身体得到更好的休息。

地域“三”分

我国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地域不同导致气候、生活习惯等也存在差异,所以冬季进补时也需要根据自身所在调整方法。

一、北方“温补”:

北方地区往往入冬较早,气温低、空气干燥,所以比较适合“温补”的方式,可以适量食用牛、羊肉等温热食材,不过要注意冬季北方有暖气、空调等的房屋温度较高,不宜过多摄入温热食物,可能会导致上火。

二、南方“清补”:

相较北方,南方的气候更为温暖,空气湿度也更大,故而比较适合“清补”的 方式,可以适当吃些鸡、鸭、鱼等性味较为温和的食材。

三、高原“润补”:

身处高原地区的朋友,气候相较平原,温差较大且更为干燥,这种情况下则比较适合“润补”的方式,可以多食用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蜂蜜、山药等。

“三”个习惯

立冬后,要注意养成三个习惯,以适应逐渐寒冷的天气。

一、睡前泡脚

常言道“寒从脚下生”,冬季睡前泡脚,有助于增强身体阳气运化,让身体自下而上的暖起来,还能够放松身心,更好的入睡。

二、适量运动

冬天温度虽低,身体仍然需要适当的运动,增强整体的新城代谢,但要注意,冬季不适合进行比较激烈的运动,出汗过多后毛孔张开,风寒湿邪容易入体导致疾病,可以选择一些比较舒缓的运动。

三、关节保暖

气温低时,关节部位尤其容易受寒,特别是老年人和本身存在关节问题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好关节保暖,可以适当增添衣物或者使用护膝、护腰等加强关节防护。

(文中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立冬   胃部   节气   保暖   关节   气温   气候   冬季   课堂   冬天   习惯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