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君位继承模式的摇摆导致了孔子先人的两次悲剧

从商朝末期开始,孔子先辈的地位经历了王族——诸侯——卿大夫——士的逐级跌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命运也与君位继承模式的摇摆联系在一起,更因此发生了两次悲剧。

孔门世系

孔子的十四世祖微仲衍,与微子启、帝辛都是商王帝乙的儿子,只不过帝辛是嫡子,所以继承君位,成了赫赫有名的纣王,而他的两个兄长只能受封于微。后来,周灭商,周公旦依据“兴灭国,继绝世”的原则,封微子启为公爵,让他统领商遗民在商朝故都商丘建立了宋国,从此后,宋国国君家族即为子姓宋氏。微子启做了宋国的开国国君,但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既没有采取周公以嫡长子制,也没有延续商末父死子继的模式,而是又回到了商朝中前期兄终弟及的老路上。这样,孔子的先人就成了诸侯。

宋国在中原腹地

微仲衍之后,君位继承又采取了父死子继的模式,微仲衍传给儿子宋公稽,宋公稽传给儿子丁公申,丁公申传给儿子缗公共,可谓三代平稳过渡。可是,缗公共没有把君位传给长子弗父何,而是给了弟弟炀公子熙,这样,孔子先人家族内的矛盾冲突爆发了,十世祖弗父何陷入不幸的家族悲剧中。

鲋祀不满这种更迭方式,把炀公视为篡位者,而认定君位的合法继承人是哥哥弗父何,于是,杀了叔父炀公。鲋祀想奉弗父何为君,但弗父何坚决不肯。因为他清楚,自己一旦登基,就必然要清算鲋祀,因为后者犯了弑君之罪,这样的话,孔子的先人们要进一步面临骨肉相残的悲剧。为避免双重灾祸,弗父何只能把君位授予弟弟鲋祀,鲋祀做了宋厉公。鲁国孟僖子说孔子是圣人之后,那“圣人”就是弗父何。

宋都商丘

弗父何的身份自然由诸侯降为卿,宋国君位又回到父死子继的模式上。然而,到了第十三任国君宋宣公力时,他在已经确定了与夷太子地位后,居然宣称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都是“天下通义”,所以,他就把君位传给了弟弟公子和。他没有想到,此举为宋国未来埋下了隐患。。

商丘

做了宋穆公的公子和在位时的心态,大概也与同时代的鲁隐公一样,总是不踏实,总为自己君位的合法性忧心忡忡。因为他们都有个有权利继任国君的侄子,而自己充其量是个摄政者。基于上述考虑,宋穆公在病重时召来大司马也是孔子六世祖的孔父嘉,要求他辅佐新君与夷,以光大先君的美德。尽管孔父嘉一再强调穆公儿子公子冯有品德,有民意基础,但是,穆公一意孤行,临终前将公子冯和左师勃驱逐出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满腹狐疑很不自信的与夷继位做了宋殇公,在此后的十年里,孔父嘉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地辅佐着他。一点点地,孔子的先人离君位越来越远,可离灾祸却越来越近了。

宋国君臣

宋殇公好战,孔父嘉也是主战派,君臣珠联璧合。这样,宋殇公在位十年,宋国与邻国打了十一仗,老百姓不堪重负,怨气沸腾。太宰华父督以为民心可用,把矛头对准了孔父嘉。一番筹划后,他采取了连续行动。他先是杀害了孔父嘉,并夺走其妻子;随后,又弑杀了因此暴怒的宋殇公;最后迎回了公子冯,让其做了宋庄公。从此后,华氏家族更加专权,孔子先人岌岌可危,不得不立刻宋国。

然而,孔父嘉到死也不会想到,自己为子姓家族又派生出一个新氏来。我们再审视一下“孔父嘉”三个字,探究一下其中的姓氏信息,姓子,氏宋,名嘉,字孔父。其字中“孔”成了他后人的氏,孔氏一步步在宋国鲁国乃至天下繁衍开来。孔父嘉更不会想到自己有一个六世孙成了名垂千古的至圣先师。

鲁国都城曲阜

孔父嘉身后,孔氏后人的地位慢慢降为大夫和士。孔氏后人清醒地意识到,家族的悲剧之源就在宋国的君位继承模式及其背后的权力角逐,宋国已是积重难返,政局动荡,制度摇摆,权臣当道,必须及早逃离。孔氏的去向只有一个——鲁国,因为在这样一个日益礼崩乐坏的时代,唯有那里还较好地保存着周公创制的礼乐制度,那里民风比较古朴,社会比较安定,适于孔氏的生存再造与发展。可以说,没有孔氏去宋之鲁,就不会有圣人的降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孔子   先人   国君   商丘   悲剧   模式   商朝   公子   儿子   家族   宋国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