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不动了?美国芯片“大雪崩”,外媒:是中国市场不买了


一提到芯片,大家可能会想到高通、英特尔、AMD等美芯企业,原因无他,我们日常使用的安卓智能手机中,绝大部分都是高通提供的SOC芯片,而PC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芯片则是由英特尔、英伟达、AMD等企业提供。可以说,美芯巨头几乎占领了整个消费电子的上游市场。

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耗市场,我国每年都需要从海外企业进口超过万亿规模的芯片。据数据显示,仅2021年,我国就累计进口了6355亿颗芯片,创造了历史新高,而国内企业更是吃下了全球芯片市场超过60%的产能。

要知道,位于芯片上游的美芯企业与处于芯片下游的芯片消耗市场是“唇寒齿亡”的关系,无论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祸及池鱼”。关键是,英特尔、AMD等芯片大厂约50%的总营收和利润都来自中国市场。

尽管如此,为了遏制我国高科技的发展,老美不惜打破这种平衡,先是将华为等中企关进“小黑屋”,后来又随意修改芯片规则,导致高通等芯片企业无法自由出货,结果大家也都知道,全球半导体市场出现了历史性的“寒冬”。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美半导体企业的总市值已经累计缩水超过1.5万亿美元,尤其是今年第三季,英特尔营收下降了20%,净利润更是惨不忍睹,同比下滑了85%,而AMD、美光等也全部沦陷。

最主要的是,在营收和利润双双暴跌之下,很多芯片企业已经扛不住了,芯片价格也出现了“大雪崩”。就拿美国德州仪器的芯片来说,此前定价90元依然销售火爆的芯片,现在已经跌到了10元却无人问津,跌幅达到了九成。

那么问题来了,全球半导体芯片为什么会出现卖不动的状况?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市场不买了。要知道,自从华为事件后,包括小米、OV等手机厂商就开始有意无意降低对美芯的依赖,与此同时,这些厂商还纷纷自研芯片,并将自研的充电、影像等芯片应用到自家设备上。

据供应链消息显示,今年1到9月,国内市场累计砍单进口芯片超过610亿颗,而国产自给芯片的日产能达10亿颗。

另外,华为方面先后公布了芯片叠加技术和超导量子芯片技术专利,而国内封测大厂富通微电也已经实现了5nm芯粒技术的突破。关键是,阿里和中科院也基于RISC-V研发了自主芯片,进一步降低了对美芯等产品的依赖。

再加上,由于禁止自由出货,美国芯片企业生产的芯片无法卖到国内市场,导致全球芯片产能过剩,而国内消费电子产品的销量也出现下滑。

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国内市场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出现下滑,甚至连苹果也开始接连砍单iPhone14系列的出货量。

也正是因为如此,外媒才说美国芯片“大雪崩”是因为中国市场不买了。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点赞分享。

关注我,了解更多的科技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中国市场   美国   芯片   华为   英特尔   国内市场   半导体   全球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