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权宦第一人—魏忠贤,自阉入宫到权倾天下,都离不开一个女人

提到明朝,现代人想到最多的除了锦衣卫,那可能就是一茬接一茬的权倾天下的太监了,毕竟,翻遍史书也没有哪个朝代的太监能像明朝一样,从建国初始就重用太监,而且为了用的名正言顺还专门组建一个部门——东厂,到后来有鼓捣出了西厂、内厂,虽然大明朝的权宦很多,像郑和、刘瑾、冯保、王振、王安、汪直等等,但要说太监中的第一人那还非魏忠贤莫属。

曾经有一部叫做《英雄》的电视剧,当中的大反派魏进忠就是以魏忠贤为原型,而这个进忠的名字也其来有因,在魏忠贤自宫入宫后,认为辱没了祖宗,于是放弃了原本的姓氏,而给自己改了名字叫李进忠,这可能就是电视剧中把他叫做魏进忠的原因。

英雄剧照

一、 自宫入宫

魏忠贤小的时候家境贫寒,没有机会读书识字,家中父母也疏于管教,就让他混迹于街头巷尾,慢慢的就成了小痞子,常常羡慕宫中出来采买的太监服饰华丽、出手大方,魏忠贤常常跟在这些太监身后,久而久之的就相熟起来,偶尔也会跟他们说哪天混不去了就阉了自己跟他们进宫去。魏忠贤喜欢赌博贪恋酒色,就和现在的小流氓差不多。有一次和一帮恶少赌博,本来想从这些少爷手中赢点钱花,没想到最后被人算计输的底儿掉,还被羞辱,一怒之下愤而自宫,然后找了相熟的太监通融后进宫当了太监,可是当太监毕竟辱没了祖宗,于是他给自己改了个名字叫做李进忠。有谣传说魏忠贤由于是自己动手,没有切干净,仍有一粒睾丸,还有传宗接代的希望,于是后来又改回原姓,在得到皇帝信任后被赐名为魏忠贤。

魏忠贤自万历年间入宫,起初的时候隶属于太监孙暹,只是个杂役,可是他能说会道,又很有眼色会做人,就凭着巴结孙暹进入了甲字库。他又利用在甲字库的机会贿赂了皇长孙的母亲王才人的典膳,巴结上了魏朝。魏朝多次向王安称赞魏忠贤,就这样魏忠贤终于走进了明宫最大的太监王安的眼中。

而魏朝和皇长孙的乳母客氏,是对食,所以魏忠贤也因此认识了客氏,之后的狗血剧情就是魏忠贤就和客氏勾搭起来踢走了魏朝,两人成了菜户。

魏进忠自宫剧照

二、 飞黄腾达

公元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在一个月内先后驾崩,朱由校这位皇长孙登上了皇位,也就是天启皇帝。客氏这位乳母备受天启帝宠爱,至于两人之间是不是有什么阴私之事,众说纷纭,这里就不做探讨了,反正天启登基没几天,客氏就捞到了一个“奉圣夫人”的名号,而魏忠贤也水涨船高进入了司礼监,这个部门就相当于皇宫内的内阁,一时间可想而知此时的魏忠贤肯定是炙手可热的红人。

之后由于客氏闹得太过分,被大臣们联手给赶出了皇宫,可是没几天天启皇帝又整出了幺蛾子,以各种借口把这个女人重新召回了皇宫。客氏和魏忠贤相互配合,一方面用声色犬马讨好天启皇帝,获得了天启帝的信任;另一方面联手用阴谋干掉了王安,独霸司礼监,一步步的走到了明朝内相的位置上。

这个时候,已经友人开始向魏忠贤靠拢,王体乾、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等等都是这个时候走到了魏忠贤的身边,这也是魏忠贤一排阉党最初的班底。因为当时的朝臣也就是东林党老是喜欢找皇帝的麻烦,尤其是在客氏一事上,寸步不让,让天启也十分恼火,于是魏忠贤趁机劝朱由校选择武阉人,制造火器在宫内操练,并秘密勾结大学士沈翭为援,以对抗朝臣的反对。


魏忠贤权倾天下

三:阉党成,权倾天下

当初,明神宗朱翊钧在位年久,对政事已感到厌倦,章奏多不批阅。廷臣逐渐建立起门户,他们以过激惊人的言论为时尚,借国本之争,指斥宫禁。宰辅大臣被言官弹劾攻击,常常被迫称病引退。吏部郎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多依从他。“东林”之名从此而始。后来“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发生,整个朝廷如同在打官司。与东林党相对抗的,众人便把他们为邪党。

天启登基之后,这些被东林党斥为邪党的官员生存艰难,于是抱团取暖,这个时候的魏忠贤羽翼未丰,面对既占据大义又人多势众的东林党也是束手束脚,两方都出于弱势,于是就这样两方走到了一起,从此开始,大明朝堂上,再也没有了什么齐党浙党楚党,只分为东林党和阉党,而魏忠贤在保持了内廷的绝对权力之后,又在朝堂上拥有了可堪与东林党抗衡的势力。

之后就是两党相争,本来天启就不待见东林党人,这下再加上客氏和魏忠贤在身边的添油加醋,更是对这些任厌恶至极,于是接下来魏忠贤在皇帝的帮助之下取得了极大的优势,东林党在朝堂之上几乎再无优势可言。

到了天启七年的时候,魏忠贤已经成为了大明朝一人之下的“九千九百岁”,几乎可以说是副皇帝了,甚至很多时候天启自己都不愿意处理朝政,很多朝廷大事都是魏忠贤以一言而决。所以其门下党徒争相献媚,都吵吵着要给魏忠贤立生祠。海内争相望风献媚,督抚大臣如阎鸣泰、刘诏、李精白、姚宗文等,争相为魏忠贤颂德立祠,纷纷攘攘,唯恐不及。下及武夫、商贾小人。无赖之徒也都为他建祠。这些祠堂都建得极为工巧,他们侵占百姓田宅,砍伐坟地树木,谁也不敢控诉他们。而监生陆万龄甚至请求以魏忠贤配祭孔子,以

魏忠贤的父亲配祭启圣公,其谄媚之态,简直无耻之尤了。

四、 权宦穷途末路,阉党流毒无穷

天启七年(1627)秋八月,天启帝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崇祯登基。二崇祯是东林党教导出来的皇帝,深恶阉党,而且在其还是信王的时候就受到阉党刁难,现在登基为皇,自然再也不肯任由阉党肆虐天下。

其实,在明朝无论太监的权力有多大,那都是皇帝赋予的,平时再是怎样的嚣张狂妄,一旦皇帝不再赋权,拿下他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远不像东汉以及晚唐那样,皇帝的性命都操于宦官之首,不得不说,历朝历代,平衡玩的最好的还是大明,一旦看谁不顺眼了,稍微倾斜一点就有的是人替皇帝处理掉。魏忠贤也不例外,当崇祯露出了要收拾魏忠贤的意思之后,魏忠贤这个九千九百岁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就被收拾了,朝野之间的东林党徒为崇祯制造了最佳的借口以及舆论,最终魏忠贤被发配往凤阳守陵,最后在途中惊惧自杀了此一生了。阉党一去,东林党卷土重来,没有了制衡之后,这些道貌岸然之辈也不是啥好鸟,朝政也是乱七八糟,贪腐横行,无奈之下崇祯又重新启用宦官,这一辈的宦官首脑是王承恩,最后陪着崇祯一起吊死在了煤山,偌大个明朝,愿意为国殉葬的也不过就是几个太监,那些平时嚷的挺欢的东林党人一个个舔着脸去投奔了满清,与曾经势不两立的阉党又一起做了满清的同僚,未尝不是一个黑色笑话了。

魏进忠穷途末路剧照

大明之败,有人说是败于天灾,有人说是败于吏治腐败,也有人说是败于党争,还有人说是败于明朝奇葩的财政制度朝廷没钱了……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也未尝没有道理,我辈观史,看到的都是文人或者异族愿意留下的文字,大明的文人甚至连皇帝都敢拉下马,那还有什么不敢写的,满清做的前朝史书自然也不会些什么好话了,君不见《明史案》江南文坛几乎被扫荡一空,所以我们只能从众说纷纭之中寻个自己愿意相信的答案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权倾天下   王安   长孙   崇祯   东林党   阉党   大明   明朝   天启   太监   皇帝   魏忠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