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地产税落地?现在入手房地产是陷阱还是馅饼?

【内容提要】

财政部最新公布的《实施意见》让深圳可能开征房产税的传闻甚嚣尘上。其实,因为地方政府财源严重依赖土地财政,随着发达区域土地资源的减少,房地产税是迟早要开始征收的,只是深圳的土地资源更少,更早开始而已。

征收房地产税会加剧地区分化,让有产业支撑、人口净流入的区域的房价向上走,而三四五线城市的房产价格会下跌。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普通家庭,如果持有无产业支撑区域的房产,应该尽早出售,趁现在是黄金入场时机,置换成一二线城市中有产业支撑区域的房产。考虑刚需置业或者房产投资的朋友,也可趁此良机入场。但要注意做好调研,一定要选择未来有好的产业,人口净流入较多的区域购买。

10月31日,财政部公布《关于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支持深圳在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方面探索创新,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许多人对《实施意见》中“支持深圳在全国税制改革中先行先试”的条款解读为深圳可以进行房地产税改革试点了。10月28日上午,深圳市住建局发布了《深圳市2022年度房屋租赁参考价格》。《租赁参考价》覆盖了深圳全市(不含深汕合作区)4319个楼盘。其中存量商品住房楼盘3786个、统建楼楼盘318个、商务公寓楼盘215个。此外,2042个城中村私宅、4500个产业园区配套宿舍区和6702个产业园区也被框定了租赁价格。也有人解读这个租赁参考价就是在为房地产税开征铺路,规定好计算的基数。

其实,早在2011年,上海和重庆两市就已经率先试点征收房产税。今年3月,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一些城市开展了调查摸底和初步研究,但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深圳可能开征房产税的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街头巷尾都议论不断。大家都担心,房地产税真的会开征吗?房地产税会不会让我的房子价值暴涨还是暴跌?现在我该买房?卖房?还是观望?

房地产税一定是会开征的,只是是时间和区域的问题,早或者晚,哪些城市先开通而已。

为什么房地产税迟早会开征?要从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土地财政、土地金融说起。

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央占全国预算收入比重大幅提升,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但是同时,地方政府手头可分配的财政资源大大减少。

1998年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是单位停止福利分房,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第二是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开始实施,基本确立了城市政府对土地建设的垄断权力。城市土地价值开始显现。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应对财政收入减少的最有力工具,轰轰烈烈的“土地财政”就此登场。

2001年所得税再次改革,中央财政进一步集权,拿走了企业所得税的六成。从那以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方式就从之前的“工业化”变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两手抓:一方面继续低价供应大量工业用地,招商引资;另一方面限制商住用地供给,从不断攀升的地价中赚取土地垄断收益。说白点,就是工业用地低价供应,用来发展产业,发展经济。地方的财政收入则依靠转让商住用地。商住用地虽然面积上只占出让土地的一半,但贡献了几乎所有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因此“土地财政”的实质是“房地产财政”。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新增人口涌入经济发达地区,而这些地方的住宅用地供给却不足,房价自然飞涨,带动地价飞涨,土地拍卖的天价“地王”频出。

城市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土地财政”升级为“土地金融”,成为了非常有效的融资手段。通过出让城市土地使用权,可以积累以土地为信用基础的原始资本,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国特有的城市土地国有制度,为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创造了条件,将这笔隐匿的财富变成了启动城市化的巨大资本,但这也让地方财源高度依赖土地价值,依赖房地产和房价。房价连着地价,地价连着财政,财政连着基础设施投资,于是经济增长、地方政府、银行、房地产之间就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复杂关系。

看到这里,你也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房地产价格不能暴跌。因为绝大部分城市的地方政府,需要高价的土地来带动经济发展,支持基础建设,支持民生保障。但是,这条路总有走到头的时候,就是土地存量不足,无货可卖的时候。房地产税是存量税,不需要新的土地土拍卖,政府就能有稳定的收入。所以土地存量不足的时候,就是全面开征房产税的时候,用房产税的收入来填补土地金融减少的收入。

我们国家还存在土地供应和人口流动相背离的问题。2006-2014年,500万人和10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城区人口增量占全国城区人口增量的近4成,但居住用地增量才占全国增量的2成。而在300万人以下尤其是10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中,居住用地增量比城镇人口增量更快。另外,东西部地区的土地供应和人口流动也是相背离的。东部地区的城镇人口要比用地增速高出近10%;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则反过来,建设用地指标增加得比人口快。2003年,中西部土地供给面积站全国新增供给的比重不足3成,2014年上升到了6成。2002年,中小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全国的比重接近一半,2013年上升到了64%。这样一对比,大家就知道,东部地区、一线大城市,人口流入多,土地供应稀缺,错配会越来越严重,房地产税如果开征,一定是优先在这些区域开征。

所以房地产税迟早会开征,只是迟与早,在哪里征收的问题。

那为什么可能是深圳先开征房地产税呢?

因为深圳无地可卖了。深圳的陆地面积为1997平方公里,其中生态保护红线为482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为20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为1190平方公里,包括了山川、河流公园、绿地等。截止到2021年,深圳的建成区面积为926.96平方公里,深圳剩余可开发的面积不足100平方公里。现在深圳拍的地,大都是调规而来,就是将非住宅用地转换性质为住宅用地后再拍卖,以解决住宅不足的问题。因此深圳就是最适合开征房产税的城市。

另外,深圳本来也是经济特区,走在改革前沿做试点,也是正常的。

大家估计最关心的,不是征不征税,而是房地产税开征后会带来什么影响,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吧。

房地产税开征,目标是规范无序的、不合理的住房需求,但绝不是让房地产价格暴跌,引起房地产市场的大地震。先不说房地产目前还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直接带动GDP的17%,间接带动25%。就说前面说到的经济增长、地方政府、银行、房地产之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复杂关系,房价就不能暴跌了。但房地产税还是会对房地产产生很大影响。

我们设想2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只有部分城市率先开征房产税。我们前面也分析了,这些城市极有可能就是人口流入最多,土地供应最少的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本来房子就供不应求,征不征税,房产价格都会持续往上走。征税虽然增加了成本,但对比房产的增值来说,就不值一提了。所以人口流入多的一二线城市即使开征房产税,也不会对房价有大的影响。

第二种情况,全国大面积开征房产税。那么很多投资房产在三四五线城市的人会发现,自己投资的房产,因为人口流动与土地供应背离的原因,房产并不能升值,甚至贬值。同时还要每年固定缴纳房产税,持有成本进一步上升,那不如早点抛售。大家都这样想,就会引起三四五线城市的抛售潮、降价潮。而这些资金回笼后,能去哪里呢?前面分析过,一二线、人口流入多的城市房产价格会持续上涨,所以这些回笼的资金极有可能流向这里,进一步推高这些区域的房价。

可以见得,无论房产税如何征收,只会加剧地区间的不平衡,并不会让大城市、人口流入多的城市房价下跌。如果你的房子是在有产业支撑、人口净流入多的区域,恭喜你!房地产税就是你的馅饼。如果你持有三四五线城市的房产,或者是人口净流出区域的房产,那房地产税就帮你挖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陷阱!

那这样说,我们该买房还是卖房?手上已有的房产如何处理呢?

1、如果有三四五线城市房产,建议尽快出售

越是房地产税开征,无产业、无人口流入,甚至是净流出的城市或者区域的房价就越会下跌。如果你拥有这些区域的房产,建议尽快脱手,及时止损。

2、现在是买房或者进行房产结构调整的好时机

我在上一篇文章《特拉斯成任期最短英国首相,我们的资产却能趁机增值》中提过房地产投资入场的3个信号,包括宏观信号、市场周期信号和交易性信号。

现在宏观政策上,财政部、央行多次发文,减首付、减利率、减税费,降低购房门槛,超过30个城市允许“一人买房全家帮”,直系亲属可以用公积金帮忙购房;超20个城市允许“带押过户”,都是在刺激大家买房。房管所、售楼部门可罗雀,房价一降再降,投资房产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都大幅降低,正是入市黄金期。如果你有房,但区域不够好,未来升值潜力不高,现在也正是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重新入市的最好时机!

3、一定要买在有产业支撑的,未来人口流入多的区域

看了上面的分析你应该也发现了,大、小城市,东、西部区域,土地供应与人口流动相背离,地区间房价差距已经越拉越大。以后如果征收房地产税,区域分化将还会加剧。所以,买房一定不能乱买,买之前一定要研究,哪里的产业比较吸引人才,哪里的人口净流入多,哪里的土地供应有限等等。不仅仅研究城市,城市的范围还太大,还要研究一个一个具体的区域,甚至细到某个区、某个街道、某个楼盘方圆几公里等等。有了细致的研究和结论,才能放手买房。

在房地产可能征收的关口,你是想吃馅饼呢,还是想掉陷阱呢?你觉得买哪里的房产比较好呢?在评论区一起讨论一下吧!


*部分资料引自于兰小欢著《置身事内》及“宏说伟论”财经自媒体视频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房地产   馅饼   深圳   陷阱   房价   人口   财政   土地   区域   深圳房地产   产业   房产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