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先贤人物传奇:陈惊雷

下花桥村有一座四合院,围绕着这座四合院,住着十几户人家。其中东厢一间破柴房里住着一个孤儿。他的父母早早就去世了,他由伯父伯母抚养。孤儿姓陈,名叫陈惊雷。据说他出生时,天现异象,原本晴朗的天,顿时乌云密布,天空还响起了惊雷,等陈惊雷呱呱落地,天上的雷声也停止了。下花桥的人见此奇异景相,认定此子长大后必异于常人。陈父也因此为其取名陈惊雷。

陈惊雷出生后确实也异于常人,因为他的降临,他的母亲因为临盆失血过多而死,陈父在三年后也因为上山开石被石头砸中而死,而陈惊雷本身也患有癫痫,每年要发作好几回。可以说陈惊雷的降生,当时没有给陈家带来幸运,而是带来了灾难。幸好,惊雷的伯母吴氏十分贤惠,她见惊雷的凄惨身世,便将惊雷视为已出,收养在身边。而又因为当时的人都不富裕,很多人连房子都没有,陈伯母便等到惊雷长到了七八岁,便将其安扎在东厢伙房中居住。

却说这个惊雷虽然患有癫痫,却异常聪慧,记忆力非常好。当时,村里有个叫陈布生的孩儿,比惊雷大两岁,两人经常在一起玩耍。布生家里非常富裕,是一个读书人的子弟,父亲叔父都在外做官,家里的藏书丰富,还请了一个私塾先生专门教布生读书。陈惊雷每次到布生家玩耍,布生在房内读书,他在一旁侧耳而听,竟然识得了不少字,还能背诵私塾先生教过的诗文。

因为惊雷在布生家里旁听学会了识文断字,他常常将布生家里的藏书拿回家观看。就这样,他白天一边替伯母放牛,一边读书,几年下来,他将布生家里的藏书基本读完了,而且对于那些必学的四书五经,背得一口如流。

陈惊雷如此聪颖,下花桥的人奇之,劝吴氏送其上学,并参加乡试。陈家好不容易出了这样一个天资聪颖的人,惊雷的伯父伯母自然愿意送其上学。于是其伯母吴氏日夜纺麻绩线攒钱送陈惊雷上学。陈惊雷也不负人厚望,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就考取了长沙府的秀才。小小年纪的陈惊雷一时成为了下花桥的风云人物。

却说与下花桥相邻有一个叫磨石岭的村庄,村庄里的人都姓张。张姓人家因为田地与下花桥搭界,两边的村民经常为一口公共水井争得不可开交,尤其是遇到天旱之年,两边的人为争水源,甚至出现过器械相斗的事情。陈惊雷考中了秀才之后,他展现出惊人的处理事情的能力。在一次两边的村民又一次为争夺水源而大打出手之时,陈惊雷出面说服了双方,平息了事态。张陈两家几代人的恩怨,被陈惊雷轻言巧语就化解了,而且双方都十分信服,可见陈惊雷分析利弊之精准,平衡各方利益又妙到毫巅。

正因为陈惊雷会处理事情,这也为他后来成为师爷打下了基础,但同时也为他科举上考取功名设置了障碍。

在当时的旧社会,各种利益相互交错,有同姓之间的宗族利益,有异姓之间的邻村土地纠纷,还有夫妻之间的男女纷争,都随时会发生矛盾。这些矛盾一旦发生,就需要人去处理,陈惊雷因为有着惊人的处理事情的天份,而又会说话,因此不时有人找上门来让他帮助去处理事情。由于帮乡邻处理的事情占据了陈惊雷很多的时间,陈惊雷在功名上就没有再进一步,止步于秀才。

陈惊雷在功名上不得志,不由也有点落寞,自古常言道得好“好男儿志在四方”,在陈惊雷三十岁的时候,他受朋友邀请,决定去汨罗当师爷。当时正值元未明初之际,陈友谅占据湖南湖北,张士诚在江浙一带与朱元璋争霸,而陈惊雷这个朋友投靠的是陈友谅。在他这个朋友的推荐下,陈惊雷进了陈友谅的幕府,为陈友谅幕府文书,管理粮草兵械。

进了幕府的陈惊雷体恤爱民,从不轻易动人钱财,还多次为陈友谅献计献策,深受陈友谅喜欢。只是后来朱陈争霸,陈惊雷劝陈友谅联合张士诚,朱元璋,三人先北上抗元,驱除鞑虏,后霸王业,被陈友凉所不喜。

陈惊雷被冷落之后,朱陈争霸中,陈友谅因心无大志,甘愿偏安一隅,满足于小小的陈汉政权,被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在突围时被飞箭射杀。陈惊雷又不得不流落回乡。

回到乡里的陈惊雷,也物是人非,其伯父伯母皆已去世,陈惊雷只得又偶居于幼时的柴房替人教书处理纠纷为生。

后来朱元璋统一天下,遍访天下先贤,闻得陈惊雷之名,请他出仕,而此时的陈惊雷已不愿再出山了。

陈惊雷虽然不愿出山,但是他心怀国家,在他的教育下,他有不少的学生考取了功名,为建设大明王朝做出了不朽的功勋。

至今,在下花桥还流传着陈惊雷的传奇故事。可惜后来,陈惊雷死于癫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惊雷   花桥   先贤   幕府   伯母   伯父   癫痫   功名   藏书   家里   民间   事情   人物   传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