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名字的由来、历史来龙去脉及其它

东安地处湘西南,首次建县于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名为应阳县,这是东安县的前身。北宋(984)开始叫“东安”县,这是当时北宋朝庭在镇压当地“蛮夷”后以“东部安宁”之意命名的,属永州。元属永州路,明属永州府,民国初属湖南衡阳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民国初时,全国辽宁、河北、广东、四川、湖南等五省地方都设置了东安县,民国后逐渐被废,只保留湖南省东安县至今。

东安是湖南省西南部的边陲县,位于越城岭与都庞岭之间谷地,湘江与湘桂铁路、洛湛铁路穿境而过,处湘桂走廊要津,为中原与西南各省区重要通道。历史悠久,区域建置历来多有变动。东安前后两次单独设县,至今已有1320多年历史,不同朝代区域建置不同。

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零陵郡始设应阳县,县治设芦洪市,以地处应水(芦洪江)以北而得名。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应阳县改称应阳男国。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因王猛伐齐有功,封为子爵,改称应阳子国。陈至德四年(586)王猛擒马靖有功,晋爵为公,改称应阳公国。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陈国灭亡,应阳公国被废,与泉陵、祁阳、永昌合并为零陵县。

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在今紫溪市立东安场。

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升东安场为东安县,县治设紫溪市,范围与晋设应阳县略有不同。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全县划分8里。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东安县辖仁厚、仁智、仁爱、宣上、宣中、恭中、恭下、清上、清中、清下十乡。

民国初期,东安县改十乡为八乡,乡下设78段;民国中期,改八乡为八区,区下设78段;民国三十六年,全县划分为三河、仁智、恭安、仁寿、南应、三水、紫溪市、北应等八乡,下辖102保,1510甲,民国36年(1947)3月,县治迁至白牙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设4区,1950年设7区4镇77乡,1952年设10区4镇181乡,1955年将原10区改以地名称谓,依次为白牙市区、大庙口区、紫溪市区、狮子铺区、石期市区、井头圩区、鹿马桥区、芦洪市区、伍家桥区、花桥区。1956年撤区并乡设1镇(白牙市)29乡(茶源、枧田、坝头、大庙口、塘复、白沙、紫溪市、林家、狮子铺、荷池、石期市、大江口、台凡市、凡龙圩、井头圩、川岩、山口铺、端桥铺、鹿马桥、沙子铺、芦洪市、竹木町、伍家桥、新圩、中田、花桥、南镇、大水、大盛)。

  1961年设7区(花桥、芦洪市、鹿马桥、井头圩、石期市、紫溪市、大庙口)34个公社(大庙口、紫云、塘复、白沙、紫溪市、渌埠头、高峰、都塘、水岭、茶源、城关、石期市、狮子铺、台凡市、大江口、井头圩、凡龙圩、荷池、山口铺、川岩、鹿马桥、金江、端桥铺、竹木町、西江桥、芦洪市、伍家桥、新圩、中田、花桥、南镇、大水、易江、大盛)。1963年增设2镇(白牙市、紫溪市)。1983年又增设2镇(芦洪市、石期市)。

  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设7区(大庙口、紫溪市、石期市、井头圩、鹿马桥、芦洪市、花桥)2场(大庙口林场、黄泥洞林场)9镇(白牙市、紫溪市、芦洪市、石期市、井头圩、大庙口、大盛桥、端桥铺、鹿马桥)24乡(花桥、大水、南镇、易江、中田、新圩、伍家桥、金江、西江桥、竹木町、川岩、山口铺、凡龙圩、荷池、大江口,台凡市、狮子铺、水岭、茶源、渌埠头、高峰、紫云、塘复、白沙)。

  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设1园(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1场(黄泥洞林场)3乡(水岭、川岩、大江口)13镇(大庙口、紫溪市、白牙市、井头圩、石期市、横塘、端桥铺、鹿马桥、芦洪市、新圩江、花桥、大盛、南桥),共设489个行政村、4788个村民小组。

东安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勤劳勇敢的东安人民,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东安县今天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一条铁路从东安经过,这条铁路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湘桂铁路。而修建这条铁路从零陵过广西还是从东安过广西,民间流传了两个版本。

版本一:是一个人叫杜镇远的当年主持修建湘桂铁路的工程师决策的。湘桂铁路的修建初衷是1937年淞沪战役后,政府急需一条铁路作为通向大后方的交通线。当时战事紧张、资源匮乏,为了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杜镇远亲自勘测并选定走祁东、东安路线,这样就避免修建两座湘江大桥。就这样,湘桂铁路选择了东安路线,也就是后来经过冷水滩走东安到广西。

版本二:北伐前夕,桂系军阀白崇禧派人联系唐生智,提议修建一条桂林通往衡阳的铁路,湘桂结盟,互相策应,唐将军当即表示同意。1927年,唐生智抗赵(赵恒惕)驱吴(吴佩孚)成功,代理湖南省长,主持湖南军政,修建铁路的事再次被提上日程。白崇禧到长沙与唐生智商讨修铁路事宜,对于资金、测量、施工等具体事情都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对于铁路的命名却发生了分歧。白崇禧认为,北伐军沿桂林北上,经往衡阳,按起始习惯应叫“桂湘线”;而唐生智则认为,我国先前修建的铁路命名都是以靠近京城的地点为起点,如北京到张家口就叫“京张线”,衡阳较桂林距离京城近,应叫“湘桂线”。

俩人各不相让,争执不下。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各自强调的理由只不过是借口,而突出自己、彰显权威才是真正的目的。命名一事暂时解决不了,唐生智陪同白崇去岳麓山拜谒“同盟会”创始人之一黄兴墓陵。在岳麓庙小憩时,同前往的陈铭枢提议,在庙里抽签由菩萨决定铁路的命名,俩人答应了。岳麓庙主持觉能和尚拿过片竹签,一面写上“湘桂线”,一面写上“桂湘线”,将竹签抛向空中,竹签落地后向上的一面正是“湘桂线”。天意如此,俩人不再争执,“湘桂”铁路命名就此决定。

当初铁路勘测设计,由零陵籍人铁路工程师彭先进负责主抓。经勘察从冷水滩抵广西有两套方案,一方案由东安到广西,另一方案由零陵到广西。从勘察的实情来看,由东安到广西比由零陵到广西地质条件要好。东安方向地质稳固,不需过河;从零陵方向,地质不稳定,要过黄沙河。从造价来说,零陵方向大大超过东安方向。加之由零陵到广西已经建有一条公路可通,而东安无公路通广西,采取从东安入桂方案更为可取。

然而,当时驻扎在零陵的国军长官蒋戊生为零陵人,为方便家乡,他与彭先进一道极力主张由零陵入广西。省政府采纳了彭先进的设计方案,决定铁路从零陵入广西。铁路动工不到半个月,东安百姓写信给唐生智父亲唐耀先,要求他将铁路改线一事告知唐生智。

当时唐生智正在武汉,听闻此事后立即赶回东安,亲自到铁路勘测现场了解情况,在摸清真实情况后,向湖南省政府陈述了此事的来龙去脉。省政府派人调查后,决定“湘桂铁路”改由东安入广西,并对弄虚作假、不坚守职业道德的彭先进作出了处理。

两个版本都说得很具体,笔者认为版本二真实可信,修建一条大动脉铁路,一个工程师是不可以决策改道的,这个无论怎么说都不可信。唐生智当时是湖南省长,国民党一级上将,反蒋急先锋,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湘桂铁路又是牵扯家乡发展大事,他不亲自过问是不可能的。可以肯定说,东安今天的繁荣离不开昔日唐生智将军的执着。

但无论哪个版本,对东安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毋庸置疑,这次更改最大的受益者确实是东安,也难怪联想到热爱家乡的民国大佬唐生智身上。湘桂铁路的确为东安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的东安县是全国武术之乡、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湖南省首批“十大湘菜名县”。特别是2020年10月9日,东安县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此荣誉全省仅五个县区获得,东安是永州市唯一个县区获得者。近年来,东安县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东安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名至实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东安   东安县   花桥   江口   山口   广西   来龙去脉   湖南   元年   由来   民国   铁路   名字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