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马立村,村名的由来,那是为了纪念一个英雄的闽东骄子

福安市溪柄镇马立峰村前建有叶飞题词的“马立峰烈士纪念碑”和曾志题词的“马立峰纪念亭”,在今天依然坚挺着一份坚强和担当,甚至他的生平和战斗事迹还活在闽东人的心中。

在和平年代,我们不忘革命先烈,他们在战争动荡年代,唤醒深陷水深火热的闽东人民的觉醒,从而坚定地走上了推翻旧社会的“三座”大山,从被压迫,被压榨,被打压中翻身,走上了革命道路,从而解放了闽东,人民当家作主,有了田地,有了房子,有了家,有了幸福的明天。

这一切,都是在革命先驱们的流血牺牲和奉献中,才有新时代的到来,才有今天的闽东经济的腾飞。

所以,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闽东英雄的骄子马立峰,他的生平和英雄事迹,当地人民以他为傲,为了纪念他才……

立峰村原名叫马厝村,是全国五百名著名烈士之一马立峰的故乡。那么当地人民和政府为什么将马厝村改名为立峰村?

这就要从马立峰生前说起,他原名泽祥,号一山,福建福安人。幼时家庭生活困苦,父母相继去世,由伯父马三弟抚养照顾他。

上小学时,泽祥品学兼优,深受师长的喜爱。很小的他就展现出胸怀大志,因此校长借“立马吴山第一峰”的诗句,为他改名为马立峰,希望他永远有作为,有出息,能闯出一片天地,为人民谋幸福。

贫苦农家的马李峰,勤奋好学,各方面都很优秀。时代呼唤英雄,那时封建压迫,使得民不聊生,促使他寻求解救方法。年轻有为的他受到革命思潮的冲击,积极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思想受到启发,与同乡青年一道,参与学生爱国运动,积极投身革命斗争。

1929年2月,马立峰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在福州成立福安党小组。回到福安后,他马不停蹄地与同志频频发动农民革命,争取农民权益,打击和消灭反动地主武装。

当任过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对闽东的党、政、军建设作了全面部署,致力于苏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改革社会习俗等工作。

后因叛徒出卖,在敌军包围中中弹身亡,壮烈牺牲,年仅26岁(1909.01.24-1935.02.08)。为了纪念这位年少有为的闽东革命先驱、这位闽东人民的骄子,1953年,当地人民和政府将马厝村改名为立峰村。

立峰村变得更美丽了。2020年,立峰村两委初步搭建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出台总体规划,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红色主题,建设马立峰纪念馆,进一步弘扬马立峰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将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村委还对立峰小学和旁近二十多栋民房进行改造,用于发展研学旅游,在营造学生熏陶红色文化的同时,促进增收,发展红色旅游业。

并加快生态文明美丽新农村建设,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的目标。

在溪柄镇政府支持下,投资约1200万元实施了茜洋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立峰村两委及村民同步开展环境整治,有效改善了流域水质,同周围村庄一道,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奠定了生态基础。

如今立峰村经过三年整治,立峰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大改变,原黑臭水体的溪流通过生态水系改造,实施全域生态水系建设,涵养水源,改善生态,并在步道上建起景观亭,并沿边种植观光绿竹,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让老百姓有了更强的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

夜晚,走在焕然一新的马厝新村,还能欣赏到迷人的立峰夜景,微风拂过,树影婆娑,灯火阑珊,相映成趣。

赓续红色血脉,秀美风景,山水诗画般的田园牧歌小村庄正吸引了远近闻名而来的客人来观光和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福安   骄子   苏维埃   福安市   水系   先驱   血脉   由来   红色   生态   英雄   政府   马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