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使团要求和清朝通商的背后,也隐藏着对中国的阴谋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参加了乾隆皇帝的八十岁大寿,在期间,使团带来了英国的工业制品,并且表达了开贸易相互通商的意愿,但是他们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使团只能失望的离开中国,但是在回去的过程中,英国使团深入中国内地,刺探情报,最终在几十年后发动了对清朝的战争,开启了中国长达百年的屈辱近代史。

如今我们看到这个,往往会为当时的清朝统治者们的无知与自大感到愤怒,为中国主动加入世界工业化感到惋惜,可如果站在当时的视角上,单单看使团们的要求,背后也隐藏着对于中国的阴谋。

我们先来看英国使团提出的六点要求

  1. 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
  2. 准许英商像以前俄商一样,在北京设立商馆;
  3. 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让给英国商人居住和收存货物;
  4. 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任英国人自由来往,不加禁止;
  5. 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享受免税或减税;
  6. 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不额外加征

前两条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国家之间正常的商业往来,但是后四条的味道就很不一样了,第三条和第四条就是英国提出的国土要求,割让土地的行为对于乾隆来说自然是不可接受的,他自诩为十全武功,其中不乏开疆拓土的战争。

而且澳门早在明朝就已经被葡萄牙人所占据,清朝自然是不愿意再出现下一个澳门。

但最后两条与之相比,危害性其实更大。

要知道,清朝前中期一直都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而彼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早期的工业化,正在到处殖民世界,一方面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另外一方面就是向殖民地倾销自己的工业产品,比如美洲地区。

在乾隆的同一时间美国建立,在法国人的帮助下英国殖民者被赶出了美洲的殖民地,很多人以为英国就彻底放弃美洲了,事实上在美国建国之后,英国长期对美国展开封锁,使得美国的商船难以出口,同时英国的商品对于美国的本土工业进行了强烈的冲击,美国的工业差点就被英国扼杀,美国是依靠强力的贸易保护政策,才使得本土企业存活下来。

如果放在清朝,那么工业冲击对中国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中国如果贸然接受英国的商品,而且还免税并且永不加税的话,那么中国将会成为另外一个英国的产品倾销地,中国的工业化将会和被殖民的印度一样,被英国冲击。

而且,清朝虽然说是闭关锁国,但是也并没有彻底停止对外贸易,著名的广州十三行就是清朝的对外窗口,外国的商船可以来到广州进行贸易。

之后爆发的鸦片战争中,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英国的商品在中国难以打开销量,但是中国的茶叶和瓷器却赚走了英国大量的钱,英国才开始贩卖鸦片。

但是如果说清朝高瞻远瞩也不可能,英国使团的提议虽然不怀好意,但是也可以部分接受,比如前面两条,对外交流引进工业技术对于中国的发展决定是有利的,但是清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全部拒绝,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之后清朝被炮火轰开国门,西方工业产品的倾销果然差点打得本土企业全军覆没,时至今日贸易保护仍然是中低等国家发展工业的重要前提,若是贸然开放国门,本土市场将被外国资本占据是必然的,

对于当时中国来说,最好的选择依旧是开放通商口岸,但是要加征关税,确保自己不会沦为英国的商品倾销地,同时利用顺差来发展自己的本土工业,主动融入国际秩序比被动挨打要好的多,可惜清朝的不屑一顾,最终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痛苦,但这一切的根源,正是殖民者的不怀好意与野心勃勃,殖民者们将战争的理由归咎为清朝的傲慢,却丝毫不提他们那些不合理的要求。

日至今日,西方对中国的野心依旧存在,他们觊觎中国庞大的市场,打着自由贸易的口号希望中国能彻底对外开放,那些发展百年的巨头们虎视眈眈,但是中国已经不是那个腐朽的清朝,中国的企业也有走出国门反击的实力,开放是相对的,《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一百多年前如果有任何人敢签订,就是出卖自己的国家,但是现在,如果有人能让美国签订这个协议,那么中国的商品能将美国的工业彻底干趴下,这就是实力的变化。

如今中国的工业越发强大,已经和百年前反过来了,欧美拒绝中国的商品进入,对中国商品增加关税,殖民者们怎么也想不到,当初被他们视为傲慢的中国,现在已经发展到让他们恐惧的地步,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现在,闭关锁国的,已经是他们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使团   清朝   中国   美洲   殖民者   英国   美国   阴谋   本土   工业   商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