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湘妹子独自进疆,一家三代从医,最难忘被维吾尔族老乡称为“太阳”

湘疆绽芳华

八千湘女口述史专题报道

72年前,共和国历史上首批大规模进疆的湖南女兵奔赴天山南北。她们迎着肆虐的风雪、冲破残匪的袭扰漫漫西行,也开始了自己不一样的工作和人生……

正是她们的付出,结束了“屯垦戍边,一代而终”的历史,让新疆,让祖国的千里边防长治久安。

时光荏苒,岁月早已经将出发时风华正茂的少女,变成了回来时饱经风霜的奶奶,她们的芳华,在新疆绽放。不变的是她们坚守的为祖国奉献终身、改变边疆面貌的初心;她们忠诚报国的大爱情怀、勇于担当的意志品质、甘于奉献的崇高境界,永放光芒。

湘水边的那块“湘女石”与天山遥遥相望。天山下,湘水边,亲情从此绵延牵挂。

【湘女档案】

肖尚明,长沙人,1936年出生,1951年进疆,在南疆军区十二医院工作。1969年回到湖南,在多家医院工作至退休,现居长沙。

此生最自豪进疆救死扶伤

最难忘维吾尔族老乡唤我们“太阳”

口述/ 肖尚明

文/欧阳灵溪

01

进疆:

一辆卡车在眼前翻下悬崖,一车人都没了

那是1951年的春节,我抱着一只鸡去姑妈家拜年,她递给我一张报纸,上面正登着新疆征兵的告示。

我兴奋地拿着报纸回家告诉妈妈:我要去新疆!

妈妈问:几天可以到?

我回答:走3天就走到了!其实,当时才15岁的我对湖南与新疆之间的距离一点概念都没有,但去新疆当兵的想法却异常坚决。

妈妈对我的决定很支持,虽然不舍,却也无奈。我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在家我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还有一个妹妹,妈妈一个人拉扯我们四姊妹长大实属不易。当时的我正要读初中,却交不起学费,送我去新疆当兵也算是减轻家庭负担的一个不错选择。

报名那天,是妈妈陪着我去的,因为怕我身材太过矮小通不过审核,妈妈特意给我穿了一双轮胎做的厚底鞋子,“小个子”一下变成了“小大人”。好在一切顺利,没过多久我就收到了出发的通知。只是没想到,我以为只要“走3天就到”的路程,却整整走了45天。

坐火车到西安后,部队改为坐汽车入疆。载着我们这些小姑娘的大卡车一路颠簸前行,到了西安六盘山地段,那时候还没有通路,地势极为险要。带队的解放军总是提醒我们“别打瞌睡,不然翻了车来不及跑,死了你都还不知道”。向来大胆的我还把这当做一句玩笑话来听,谁知下一秒,开在我们前面的那辆车真的翻下了悬崖……

等所有车队全部下了山、在兵站集合后,大队开会宣布一则消息:有辆车因为没有来得及刹车,栽进了万丈悬崖,车上的战友全部牺牲。宣布消息以后,紧接着就是开追悼会,许多战士哭了出来。大家流泪不是因为觉得害怕,恐惧前面的路还有什么关乎性命的危险,而是因为痛心,为牺牲的战友难过。

收起失去战友的悲痛,部队继续前进。45天后,我们终于抵达新疆。

02

学医:

“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到了新疆后,一切从零开始。

起初没有房子,我们就一起住地窝子,上面盖着草棚,下面挖一个洞,人就住在下面。新疆风沙大,不管晚上我们如何做好“防护”,一觉醒来永远满脸都是沙子。饮食也是大难题,没有饭菜,一个馕就着开水吃,就是一餐。这对于吃惯了大米和米粉的湖南姑娘们来说实在难以下咽。

过了几个月,炊事班说:有咸菜了!女兵们欢天喜地地打开一看,失望扑面而来——搪瓷碗里装着的,是发了霉的萝卜干。炊事班领导安慰战士们:你们放心吃,这个是经过了几次处理的,先在水里面煮沸,用凉水过凉,用刷子用力刷,再挤干水,放在盐水里面又煮一次。这就是当时唯一的菜了,哪有挑剔的余地呢?

生产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男同志盖房子,我们就帮忙搬砖、种菜。有了简单的房子后,我们就开始接收病人。

那时候基本上没有休息,每天上班都是十几个小时。上午到病房里搞卫生、照顾病人吃饭,然后赶去学习医疗护理知识,下午就要到病房工作。晚上等病人全部入睡了以后,护士们才能回宿舍休息。

可即便再苦再累,也没有一人退缩,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干活。有个战友担心自己早上犯困起不来床,睡觉前就用一根绳子系在自己身上,另一端连着班长。天亮班长起床时,就可以把她也给扯起来。大家上进心都是很强的,就怕自己落后,起床、到病房晚一步都不行。

忙忙碌碌的生活过得很快,转眼到了春节,我们班和当地的维吾尔族老百姓聚在一起包饺子吃。正当大家沉浸在过年的喜悦气氛中,突发状况又来了:一个维吾尔族的小伙子一口气吃了太多饺子,吃得太急,导致胃扩张,危及生命。

当时不能马上洗胃,医务人员就带着他在操场里面慢慢走路,一步一步,走了好几个钟头,他觉得肚子里面开始有一点松动了,医务员立刻把他送到医院抢救,手术后又住院观察了十多天,确保他完全康复后才让他出院。出院的时候,这名维吾尔族小伙跪在地上,不住地感谢着救治自己的医护人员:“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03

爱情:

多希望,那天他没经历那场车祸

我的丈夫梁春亭是当时我们的护士长,陕西人。

他只比我大三岁,当时也是小孩子,但教会了我很多。我每天上班跟着他学打针、敷药、替病人擦澡等等,感情就是在这些朝夕相处的护理工作中产生的。

1956年,我们在部队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接下来的日子平凡而美好。1958年,我们被部队派去兰州医院学习一年;1959年,我们一同回了长沙老家探亲,妈妈见到我们高兴得不得了;再后来,我们有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

生完孩子后,我的工作任务依然很繁重,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地回宿舍。有天晚上回去的时候,看到几岁的儿子滚到地下尿了一大泡尿,就在尿里头睡着了,实在心疼极了!当护士的就是如此,每天把病患照顾得妥妥帖帖,却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

但更为心疼的事情还在后头,我们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在1969年戛然而止。

那天上午,外出公干的丈夫打电话告诉我下午四点回来,可到了下午两点半我收到噩耗:车在戈壁滩上发生车祸,汽车着火,车毁人亡。

当时真是万念俱灰啊!丈夫走的时候两个孩子都很小,儿子9岁、女儿才4岁。如果不是牵挂着两个孩子,我真想跟着他一起去了,可我不能让孩子们没了爸爸再失去妈妈。孩子们的爷爷当时也提出要把他们接回陕西老家抚养,但我坚持把儿女留在了身边,再苦再难,我都要陪伴他们慢慢长大。

可真正兼顾起来又谈何容易呢?一边是夜以继日的护理工作,一边是已缺失父爱的两个幼子,实在让我有些力不从心。加之丧夫之痛让我思乡之情更切,丈夫去世的几个月后,我动了回湘的念头,家乡至少还有妈妈和哥哥姐姐们,能帮我更好地照顾孩子。

到了真正要走的时候,当地的维吾尔族老乡们都挽留我,他们说:我们来照顾你,照顾孩子,这就是你的家!老乡们对我们的感情真挚且淳朴,在他们看来,我们这些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就如太阳一般,照亮了他们。

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悔回来。时隔这么多年,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仍会毫不犹豫地去新疆,并坚定地留在新疆。老乡们说得对,那里就是我的家啊!

86岁的肖尚明习惯边看书边做笔记。摄影 / 李曼倩

04

传承:

一家三代人,全都是医生

回到湖南后,我先后在衡阳、长沙的医院都工作过,直至退休。但不管到哪,两个孩子从未离开过我身边。

也正是因为孩子们从小都跟着我在医院长大,耳濡目染下他们后来也都当了医生,儿子找的另一半也是医生,孙子也在学医。我们这一家人、这一辈子,都和医疗事业分不开了。现在的社会多好,像过去我们想读书,没有条件读,现在只要你想读,就可以一直往上读,我的孙子就正在读医学博士。

我的晚年生活很充实,一个星期学两次唱歌,也经常会和曾经一起去新疆的姐妹们在微信上聊聊天,有时间还组织聚会呢。

在新疆待了近二十年,回来这么久了我还保持着当时的很多习惯。每次家里逢年过节买干果这些,我都会跟家人说,买新疆的,新疆的果子甜。我现在还有好多战友在新疆,也总会梦见新疆,有机会的话,真想再回去一次啊!

- END -

采访手记:

回忆峥嵘岁月,她的眼里依旧闪烁明亮的光

采访当天,肖尚明奶奶早早在家等着我们。已86岁高龄的她虽然独居,生活还完全可以自理,晚辈们一周来看她一次,“我要他们少来,有事再叫他们,没事不添麻烦”。


15岁独自进疆,三十岁出头遭遇丧夫之痛,独立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成人,此后一直一个人生活。“不添麻烦”“乐观独立”的性格,或许从小就已刻进肖尚明的骨子里。


如今,她依旧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早上起来先在阳台打一套拳,强身健体。说罢,还给记者展示了一段;早饭过后看两小时书,一本234页的书已看完115页,还满满当当划了重点做了笔记;下午学学唱歌、刷刷手机,舒适惬意。


翻开新疆的老照片,肖尚明一张张向记者解释着当时的时间、地点、人物,并不断强调着,“去新疆当兵这条路,我是走对了”。


在肖尚明家客厅里,挂着一张几百人合影的大幅照片,那是1958年10月6日在北京,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国庆节观礼代表团的合影。肖尚明抬手一指,“你看,我丈夫就是这个戴着大盖帽子的”。回忆起峥嵘岁月,她的眼里依旧闪烁着明亮的光……

编辑丨珂珂 伊人

二审丨欧阳灵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维吾尔族   天山   欧阳   长沙   新疆   湖南   战友   老乡   病人   部队   丈夫   下午   妈妈   太阳   孩子   医院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