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原始创新不应该有KPI,需要心无旁骛的科学家、纯粹包容的科研环境

“创新本身不能被预先设计,也没有既定的方向。”近日,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医疗健康产业峰会圆桌对话环节,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围绕“细胞与基因领域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和国际化”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创新转化为什么有时候很快,有时候又很慢?张文宏认为,如果仅仅只是做跟踪药物,那自然会非常快,毕竟对他人的模仿从来都很容易。但如果想要率先发出一种美妙无比、独一无二的“声音”,成为世界范围的首创新药,那必然要经历漫长的摸索过程,面对无尽的未知挑战。

“企业的发展和转化往往由市场选择,并具有一定的方向,但是创新本身却并不能被预先设计,也没有既定的方向。”张文宏说,当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时候,人们不过是觉得这揭示了生命的结构而已,没有人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更无法预料到未来是否会成长为一个全新的产业。

在张文宏看来,这恰恰反衬出了今天的科技创新普遍存在的问题:往往过分强调科技创新转化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科研行为本身。这就使得有的科学家每发现一个新事物,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立刻开展进一步研究,而是赶紧成立一家自己的公司,然后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市场转化、企业经营等自己并不擅长的琐事之中。殊不知科技创新何时能够成熟转化,往往是非常难以预料的。如果只是盯着产业转化的一亩三分地来做科研创新,而不是凭借自身对于某个感兴趣领域的终身热爱,那么这种科技创新也很难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比如,最新出炉的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进化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所从事的便是非常冷门的古人类学研究。他在长期没有人关注、也没有人资助的情况下,为了把兴趣爱好继续下去,从瑞典转战德国,在莱比锡的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一干就是几十年,最终成功把已经灭绝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和人类演化相关的事情一一解密,一举成为了该领域的奠基人,并因此“爆冷”获奖。

“这也间接证明,虽然我们现在各行各业都讲究KPI,但是对于最顶尖的科学家来讲,原始创新恰恰不应该有KPI。”张文宏说,我们需要心无旁骛的科学家,以及纯粹且包容的科研环境。

中国的生物医药能否打造世界级的首创新药?该怎样合理地完成市场转化?张文宏认为关键还是在于,让科创回归科创,让市场回归市场。“突破式发明创造出现以后,后续技术转化的事情自然会吸引业界参与,进而实现市场转化,并不需要刻意为之。”

张文宏认为,真正超一流的国际药企,从来不是只看营业额的多少,而是要看研发投入的比例有多高。在首创新药研发领域,投入有多少,创新产生的速度就有多快。通过持续常态化的投入,科技创新才会慢慢浮现,市场需求与转化才会自然而然发生。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复旦管理学院

来源:作者:黄海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克里克   普朗克   双螺旋   科学家   科研   复旦   心无旁骛   人类学   新药   原始   领域   环境   市场   张文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