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白杨河传说

白杨河位于柳树泉农场东一个叫白杨沟的地方,维吾尔语把这里叫白沟尔。白杨沟有一条蜿蜒数十公里的长河叫白杨河,白杨河分东白杨河和西白杨河。

东白杨河发源地在白杨沟东北的太藏——大佛寺,这里是一个数十公里千年洪水冲刷的河谷,河谷深数丈,源头是泉,泉水流向下游,再加上河谷两侧有数不清的小泉汇成一条河流。

西白杨河在东白杨河约一公里的西边,也是由数千年前的洪水冲刷的深谷流出,发源地在一个叫亚吾西的地方,其意为源头的意思。西白杨河河床要比东白杨河河床深,也是沿途有无数的小泉汇成的一条大河,两河由北向南在四堡上部汇成一条大河流向四堡、五堡。灌溉着下游数万亩良田,养育着这里成万上千的农民,河流也滋润着沿途的草木,两条河流好像是两条绿色的纽带,将南北各片绿洲连接起来,形成独特的风景风貌。

白杨河的发源地在白杨沟,且流经白杨沟境内却属四堡、五堡所有,白杨沟的农民却不能利用,究竟是何故呢?据流传在民间一则古老的传说,白杨河在很早以前是属于白杨沟的,是一个白杨沟的大巴依(有钱人、财主)所有。巴依靠着两条河发了财,凡是用水的都得交了银子才能浇地,巴依也就躺在炕上,日进斗金,家财万贯。按道理他每天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但他却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原来巴依只生了一个女儿,女儿早已过了出嫁的年龄还未嫁出去,因为巴依的宝贝女儿长得其丑无比,此女生就一双招风耳,塌鼻梁,两个朝天大鼻孔,绿豆眼,脸黑不说,还长满了麻子,因丑而远近闻名,早过了大龄的年龄,还无人问津,巴依能不愁吗。

在白杨河下游的五堡,有一个孤儿,从小失去父母,年幼时靠乞讨度日,慢慢长大后,给人家放羊维持生活,等成年后,又给巴依扛长工。小伙子长得清秀,五官端庄,也是一个帅小伙,但因上无片瓦,下无一席之地,根本娶不起媳妇,已过了而立之年,仍然单身,日子过得很穷困。在他的村子里有个老人,很是善良,看到小伙子度日艰难,更不要说娶媳妇了。因他经常来往于五堡与白杨沟之间,知道巴依的丑姑娘嫁不出去,又看到村里穷困潦倒的小伙子,有心极力撮合。他说服了小伙子,同意娶巴依的丑姑娘,于是老人赶快去提亲,巴依正愁姑娘的终身大事,见有人来说媒,又得知对方孑然一身,赶紧高兴地答应了,并很快决定了娶亲的日子。

到了出嫁的那天,巴依搞的场面很大,考虑到将来还得依靠女儿、女婿,便将白杨河作为嫁妆赔给了女儿、女婿,这样原本属于白杨沟的两条河便归五堡人所有了。数百年后,因哈密维吾尔首领艾拜都拉协助朝廷平定分裂势力有功,而被清朝皇帝册封为哈密王后,白杨河全归哈密王所有,并规定四堡、五堡用水在分水处按四六分水,即四堡用水十分之四、五堡用水十分之六,但也为此后分水留下了祸根。每年春种灌溉用水紧张时四、五堡的农民为分水经常起纠纷,甚至大动干戈,还死过人。

解放后,三堡成立了区公所,四、五堡属于三堡区公所管辖范围,四、五堡的分水纠纷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虽然农民分到了土地,浇水时为了分水还是闹起了纠纷。那年土改后的春天,又到了分水浇灌的时候,区公所区长刘炳金得到了消息,四、五堡都聚集了大批的青壮年,为分水很可能会发生械斗。刘区长立即带领一连战士,赶往四堡上游的分水地,就地立刻戒严,并对双方起来分水的农民进行了批评教育,对参与的群众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杜绝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危机。此后,区公所采取了一系列维护稳定团结的措施,以后类似事件再未发生过。

然而五、六十年代,每到春季四、五堡的农民都要顺流而上,挖捞河里的淤泥、疏通河道。这时个别人趁机砍伐白杨沟农民的树木而引起纠纷,甚至械斗,双方人员都有损伤,如此事件每年春季几乎都会发生。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哈密市和第十三师都采取了各项措施,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并调派柳树泉农场的副书记、土生土长的柳树泉人安木都任五堡乡党委书记。安木都年富力强,工作很有魅力,他一上任就遇到了春季清挖白杨河淤泥的事。安木都立即召开各级干部会议,在会议上重申团结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严格的纪律,采取强硬的措施,一再强调任何人都不得违反纪律,如有违犯者将严加惩处。之后影响团结的事再未发生过,白杨河又趋于往日的平静。

如今,我们沿着东白杨河上游,其发源地有一处佛教圣地——大佛寺,当地人称其为太藏,这里有一高约十多米的已被毁坏的拱形大殿,面向东方的高大墙体下还保留着膝下彩绘双腿的大佛残体。河道两侧的峭壁开凿的洞穴,好像是僧人居住的或修行诵经的地方,洞内残存的壁画虽经数千年时光,至今仍放射着异彩。

据记载,唐玄奘西去取经,曾在此停留十多天,并在大佛寺讲经说法,他当年从大佛寺前的白杨河边移栽到西边平地上的红柳,虽然只剩下一棵,至今仍枝繁叶茂。大佛寺后面有一口深数丈的干井,据说是用来惩罚犯戒的僧人,遭惩罚的僧人被放入深井,每日吊入食物和水,让其在井内面壁思过,直到其真心悔过才吊上来。

二〇一五年,笔者曾陪同山西太原一佛教人士前去大佛寺参观,当他看了这里后说:从规模看,大佛寺的寺院很大,据他估计当时至少有四千名以上的僧众。接着他又神秘兮兮地说,我感到这里的气氛不对,这里寺院虽已破败了,但护法神还在,使我们这些不信鬼神的人听后也感到有些毛骨悚然。

沿白杨河向下游走去,河两边长满了红柳树和柳树,直到四堡拉不乔克古城,一路还有不少佛塔,可见佛教在大唐盛兴时,这里恐怕是西域一处规模较大的佛教胜地。

解放前,这里生产力落后,但聪慧的先辈们却懂得用水力代替人力,利用水力推动石磨磨面就是一个创举,这种落后的水磨一直延续使用到解放后的七、八十年代。东白杨河在兰新公路南不远处,曾有一座用水力带动的双盘水磨。西白杨河在兰新公路北五百米处有一盘水磨磨面的加工坊,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曾有哈密县粮食局柳树泉粮站重新修建,成为柳树泉粮站的面粉加工厂,下游三、四百米处还有一盘水磨加工作坊。当时头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的农民都到这几个面粉加工作坊加工小麦。

六五年柳树泉农场还在白杨河下游修建了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用来带动钢磨加工面粉,后因白杨河水量逐渐减少而被迫停止发电。

从上世纪未到至今,由于气候变暖,天山积雪减少,又有三道岭煤矿在上游不停地大量地抽取地下水,致使下游的泉眼、坎尔井干涸,加之白杨河上游源头的树木被砍光,储水环境被破坏,白杨河的水量减少到五十年代的五分之一,致使东西白杨河上的三个面粉加工作坊的四盘水磨都停止了运转。不过到了七十年代初,柳树泉全场陆续通了电,农民磨面用上了先进的钢磨,这些水磨也就彻底“退休”了。

还是在六十年代,白杨河上游的源头以及两岸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柳树,像遮阳伞一样保护着畅流的河流。蜿蜒曲折、充满神奇的白杨河仍滋润着沿岸的草木和下游的万亩良田,养育着这一方的农民。然而到了七十年代以后,白杨河两岸的树木几乎被砍光,如此下去,白杨河的环境不断恶化,很可能多少年后,哈密最长、流量最大的自流河将会干涸,到时候美丽的白杨河将会消失,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将会是干涸的河谷、荒原和风沙。

是到了保护白杨河的危机时刻,保护好环境、加大白杨河上游及源头的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刻不容缓,否则人们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楼兰毁灭的悲剧将会在我们面前重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哈密   区公所   佛教   水磨   柳树   河谷   下游   源头   农民   加工   美丽   白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