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不能乱吃补品求寿,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可能是毒药

莫以嗜补求寿


人到中老年,负担繁重,工作时挑大梁,还有家务,又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常有病魔缠身,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本人的体质情况,服些补品来补虚扶弱,纠偏祛病,不失为一种养生之道。但是,一味嗜补成癖,以求延年益寿,有时适得其反,目前行销市场的四时补品,不少已成为消费者产生“滥补综合征”的根由之一。

冬虫夏草


有些老人进补不识补,一提起进补,似乎就是吃贵重药品,目光瞄准鹿茸、冬虫夏草、西洋参、野山参、枫斗、龟板胶、蛤士蟆油等名贵中药材,殊不知在进补以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身体状况究竟如何,体弱之人是属于哪一种虚证,是气虚、血虚,还是阴虚、阳虚。譬如说,气虚之人常感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舌淡、脉细,可选用生晒参、红参、党参、黄芷、红枣等补品补药。阴虚者常有烦热升火或口干咽燥、头晕目眩、舌质红、舌苔光剥、脉形细数,宜用西洋参、银耳之类。

如果阴阳不辨、气血不分,补其有余,实其所实,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曾对130名连续服用人参超过1个月以上的对象进行观察,发现大多数人出现过度使用人参的效应,如兴奋状态、咽喉部刺激感、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欣快感等中枢神经兴奋和激动症状,有的还出现皮疹、水肿及轻微腹泻;阴虚火旺者误用人参可以助火,出现便秘和鼻出血;存在湿阻食积所致舌苔厚腻者使用人参,可加剧腹胀满;初感外邪而无虚证时若乱投人参,也可使表邪久滞不去,加重病情。所以人参虽属补品,使用不当也会害人。清代著名中医徐灵胎说:“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

人参


近年来,使用微量元素制造的各种口服液铺天盖地,充斥市场,文化传媒上的广告也是比比皆是,其中有不少谬误和神化宣传,欺骗了“上帝”,不少顾客为了求得健康长寿,节衣缩食,购买这些“补品”,但是结果并不如愿。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确是微量,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不偏食拣食,从食物中摄取的微量元素的量足够人体需要,通常不会发生微量元素缺乏,况且微量元素和人体的需要量、治疗量及中毒量十分接近,如果长期过多的摄入,有时反而得不偿失,产生许多不良反应。

甘草


氨基酸和白蛋白是一种比较贵重的营养药,现今有人把它们当作营养品看待了,不论身体内是否缺少蛋白质,总希望使用它们来补身壮体,“增加抵抗力”。殊不知,

氨基酸

只是对长期饮食减少,发生蛋白质缺乏和营养不良者才有必要输注。


平常饮食中,人吃进去的鸡、鱼、蛋、肉及豆制品之类食物、富含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能够分解成各种氨基酸被吸收。因此,对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尚好的病人,还是应该从饮食中来补充人体对氨基酸的需要。


盲目输注氨基酸要担风险,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有些肝、肾功能损害明显的病人,滥用氨基酸还可导致肝昏迷、尿毒症的发生。

肝昏迷



同样,在实际使用中,滥用白蛋白制剂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国内对此虽无精确统计数字,但据日本的一次调查资料表明,使用白蛋白制剂的目的单纯是为补充营养的竟占37%。有人认为白蛋白制剂的营养价值高,可用它来补充营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新近研究认为,白蛋白的营养价值并不全面,它所含氨基酸的组成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及精氨酸较多,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如色氨酸和异亮氨酸则缺乏,在输入白蛋白后,不但在其分解后重新合成蛋白质的再利用率相当低,而且有时得不偿失,反而促进自身蛋白质的分解,如果把白蛋白制剂当作营养品来使用,利少弊多,是极不合理的。


过度食补对健康不利。有人认为吃得越多,营养越好,可以长寿,他们却也主张“药补不如食补”,每日无荤不下饭,大鱼大肉,肥鸡肥鸭,外加每餐不可少的“杯中之物”,吃得肥头胖耳、大腹便便,这种饮食习惯表面上看营养增加了,实质害己。

进食过多,营养过剩,心血管疾病、胆石症、胰腺炎等往往接踵而来。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如果没有偏食、拣食不良习惯,在一日三餐中完全可以摄取绝大多数必需的营养素,一般情况下大可不必用食补。

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决定于疾病的有无,适当的锻炼和保健,并不在于补与不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补品   人参   长寿   白蛋白   甘草   微量元素   氨基酸   制剂   蛋白质   毒药   老年人   营养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