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

吕传强 吕传天/口述

吕晨光 于功义 吕志辉/整理

文题中的“俺疃”,时为胶东区抗日根据地牙前县观水区大石疃村(现为牟平区观水镇大石疃村);海军支队,时为驻威海卫刘公岛汪伪海军一部投诚后被我党改编的”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

1944年11月底的一天,大早上村干部便挨家挨户通知村民和学生:“今头晌(上午)8点到南庄(村民对村东南居住区的称呼)路口水井那儿欢迎八路军进驻咱疃。”上午9点左右,从胶东军区驻地埠西头村方向南塂坡顶走来一支队伍。渐近时,锣鼓、大杆号、小长号、唢呐等鼓乐器一齐奏响,人们挥舞起彩绸彩旗,不断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八路军来大石疃!”四位腰挎短枪的人走在队伍前,随后是马拉炮车,紧随的是排成两列肩扛长枪的步兵,他们个个精神抖擞,迈着整齐的步伐进了村。后面是眷属,总共约600余人。

在村东南山楂峦东的场地,部队按班、排建制顺序步出队列,跟随村民去家里入住。支队部被安排在村中间处的吕家祠堂里,参谋等人员及部分支队领导安排在就近村民家里,眷属亦随同安置。

没想到的是,有些村民等到最后也没有等到安排到他们家的入住人员,便拥上前往家拽拉支队官兵。特别是烈属、军属户们,他们争先恐后,并高声说“放心吧,我们会像待自家儿女般待他们的”“他们住在俺家,能使我思儿想女的心情减轻些”。甚至,有些地主、富农成分的村民也向村干部提出安排入住八路军的请求。村民们这种待官兵如亲人的热烈场面,对这支起义不久的军队来说,不但没见过,听也未听说过,顿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抑制不住地说:“还是共产党英明伟大,深得民心”“我们投奔共产党、八路军真是选对了”“早点投奔就好了”……

当时,毛主席、朱总司令、八路军总部及胶东军区各级军政首长,对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海军队伍极其关注,各级政府党组织亦对他们倍加关心呵护。在日常保障方面,除了给养标准高于其他部队外,还指令村里安排一位德高望重极具责任心的村干部专门负责支队事务。为此,村秘密党支部(党员身份和党组织的公开是1949年11月份,牙前县观水区党代会在大石疃村召开时宣布的)专门开会硏究人选,最后推举吕善富担任村长专事支队工作。

在医疗、安全方面,专门从胶东军区驻观水村的医疗二所抽调了80多人进驻大石疃村,随时为支队官兵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同时,从军区作战部队的13、14团抽调战斗力强的连队布防在大石疃村周边,要求附近多个村的民兵、儿童团加强岗哨盘查,特别叮嘱村干部不要安排并力阻支队官兵进行农业劳动。

围绕支队官兵的日用三餐和整训工作,全村男女老少以抗日根据地人民特有的淳朴热情来提供方便。他们缝被、做衣、洗衣、制鞋,腾出亮堂房间备好暖炕柴草,处处考虑周到,事事安排到位,甚至亲手为官兵制作面点、豆腐。夏日熏蚊的艾蒿、解暑瓜果、绿豆汤等均采送到官兵面前,还手把手地传教一些厨艺等活计。每逢田里下来新鲜粮果蔬菜,村民总先送给官兵品尝。学校的师生也常以演出慰问之。一次次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得官兵们无以言表、涕泪俱下。

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胶东区行政公署代理主任曹漫之等军地领导,来慰问海军支队官兵及医疗二所医务人员与大石疃的干部群众。时值1945年春末,先于村东南山楂峦晒粮场举行接见大会,许世友、林浩、曹漫之等军政首长相继讲话,号召大家向海军支队学习,迎接抗日战争胜利的早日到来。海军支队官兵以健壮的体魄,整齐规范的阵容,展现了整训以来前所未有的军事素质、政治面貌,令军政首长大加赞赏,也令周围村庄的群众眼界大开。随后进行了慰问演出,那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根据地人民欢天喜地热闹非凡的场景,令人至今记忆犹新。

海军支队官兵经过一段时间整训后,政治觉悟、精神面貌和组织纪律性等方面,均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虽然村里按上级要求不许他们参加生产劳动,但他们却积极主动帮村里修路筑坝、抢收抢种、建房修屋等,还主动帮村里训练民兵、提供训练教材,甚至武器弹药。过去,时不时有兵痞匪盗侵扰村庄,支队进驻后,这些匪盗逃之夭夭。对于村民的赠予,哪怕是一捆菜、一瓢花生、一篓地瓜甚至一棵白菜、一根萝卜,他们也都按价付钱,对实在推拒不了的,他们会回送些米面、馒头、油盐等物,谁要是不收,他们会长跪不起,直至对方收下方起身。他们以这种最原始淳朴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吕传强老人自豪地说:“由于海军支队长郑道济与他的大夫人及所生的大儿子郑杰民、小儿子郑杰浩就住在俺家正房东大间那铺炕上,12人的警卫班分住在东炕里间和厢房里,所以我对海军支队前身的秘密就知晓得比别人更早更多些。”直至海军支队为了宣传和铭记起义前后这段非同寻常的历史事件,利用整训期编绘了带有文字图片的大型连环画,张挂在吕家祠堂供官兵、村民学习,方真正揭开了这支部队的神秘面纱。

1938年3月7日,日寇侵占了威海卫,在刘公岛建立了汪伪海军华北司令部、日本海军华北辅导部、伪海军威海基地司令部、练兵营和派遣队等军事单位,驻有士兵600多人。日伪以能学到航海、轮机等技术,发给高额津贴等优厚待遇为诱饵,致使许多失学、失业青年不明真相,应招入伍,建立了练兵营。新兵们进驻刘公岛后,除了吃不饱穿不暖和紧张艰苦训练外,还要做苦役和遭受日军教官的随意鞭笞和凌辱。即使结业分到连队后,仍摆脱不了日伪军官的欺凌,反抗情绪愈来愈甚。1944年,在八路军的强大军事、政治攻势下,刘公岛伪海军练兵营少尉队长郑道济决定反正。7月,郑道济和教练班长连城、毕昆山结成“三义团”,为反正做前期准备。11月5日,暴动举行,击毙日军官兵17人,打死伪海军威海基地司令李玉坤及中校秘书、少校翻译等20多人。翌日,于文西县双林前村(现属牟平区姜格庄镇)向八路军投诚。10日,在党组织协助下,郑道济派人策动伪海军驻荣成龙须岛派遣队中尉队长丛书生率所部67人,到文登县林村(现为威海市文登区葛家镇)投诚。郑道济、丛书生拉出队伍600余人(含眷属),带出舰艇4艘、钢炮3门、炮弹200发、机枪5挺、手枪100支、步枪400支和大批军用物资。八路军胶东军区及上级机关对伪海军弃暗投明的英雄壮举通令嘉奖,《新华日报》《大众日报》亦进行了专题报道。两支起义部队随之进行了改编。山东军区授予“八路军胶东军区海军支队”番号,下辖四个中队,任命郑道济为上校支队长,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欧阳文兼任政治委员,胶东军区原特务营营长王子衡任副支队长,连城、毕昆山、李仁德、丛树生分别任一、二、三、四中队上尉中队长。不久,胶东军区派李伟任支队政治部主任,派罗江、刘金凯、王日新、曲波任中队政委。同时建立党、团组织,以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工作。随后,在根据地内选择“党的领导强”“群众基础好”,各种条件具备的村庄进行休整集训,大石疃为首选村。

△海军支队领导人(前排中间为支队长郑道济)

经过近一年的整训考核,支队官兵与抗日军民水乳交融,起义人员已由旧军人蜕变为革命战士,很快便奉命赴他地执行新的任务。那是1945年夏末的一天,村里没有组织欢送(秘密行动),但村民们仍自发地如欢送亲人般百番叮嘱,有的哽咽声动,甚至抱头泪泣。支队长的两个儿子抱着吕传强一家嚎啕大哭,死死不肯松手,后经警卫班长等人用力方拽开。

海军支队走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音讯,后来陆续从他们的来信、支前民工和伤残复员人员等渠道得知他们出村后一路向西,参加了“即墨战役”、莱阳休整、奉命开赴东北的行踪。

(衷心感谢“芝罘区历史文化研究会胶东红色文化专委会”的支持和帮助。)


原文发表于2022年11月4日《烟台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文登   连城   胶东   司令部   海军   部队   刘公岛   中国共产党   支队长   兵营   军政   支队   军区   官兵   村里   村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