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变得更专注?

致敬我的学生时代。

怎样达到极度专注?想想这个话题就令人兴奋。7个小球理论还是有点浅薄,我们不仅要了解专注,还要追求极度专注!但是自己还是要认清一些现实,首先分心是正常现象,如果保持克制不让自己分心,这会“走火入魔”,让自己崩溃。就像,你不要去想一只粉红色的小象,但是大脑会抑制不住地想往那个方向想。学会让它出现,感知它,然后释放它或让它过去,试图避免出现的行为自然就不会出现了。不停地让自己不要分心,结果越是给这种观念以力量,终有一刻会顶不住,转而去寻求简单的事物找存在感,比如刷抖音,打游戏。传统思想是凭意志力让自己保持专注,这不会长久,甚至有好多副作用,也会让学习变得焦躁和煎熬。就像我之前上学期间,刚上高三的时候,如同打鸡血一般,每个人都是战斗力十足,早上4点多已经有人去教室在备战了。但是这样光鲜的开头,却迎来疲惫的结尾。到临近高考前一两个月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有点冲不动了,当时的我只是知道这一个现象,还无从对这一现象进入深入分析。看到这本书,答案跃然纸上,印证了之前种种,回忆在脑中沉思,丢下书和笔,让我静静地发呆一会儿。如果好多东西凭借毅力就能做成功,那也就不存在什么学霸了。

你真的会休息吗?

让我陷入沉思的是什么?这里提到一个新的名词,间歇专注。看到书中说,间歇性学习早已成为学习界的共识,有点尴尬,就我是后知后觉么。一段时间内让大脑保持高度专注,甚至是100%专注,一旦开始,就全力以赴。当感到有些疲惫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让自己得到一个放松,也让大脑保持一定的休息。当然,休息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那个休息,玩玩手机,刷刷资讯,那不是休息,那是还在往大脑填塞乱七八糟的零碎信息,反而制造了大脑的混乱,增加了大脑的负担。就算趴桌子上小睡一会儿,效果也比拿起手机好。如果把一个人的精力比作是电池的话,刚开始的时候是100%电量,用着用着,电量在逐渐减少,如果继续靠毅力坚持使用,电量很快告急,不但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状态,还可能给电池造成“亏电”的危险,以致影响以后的使用。那何不时常让自己保持满电奔跑呢?当用了一部分电后,及时地给充满,使自己处于一个满状态奔跑,比拖着沉重的步伐奔跑,孰轻孰重?

怎样给自己充电?当然,最好的休息方式是冥想,因每个人环境不一样,大部分人很难找到安静又不被打扰的环境,这时,我们只需闭上眼睛,感受和身体各个地方的连接,比如坐在椅子上,感受屁股和椅子之间的接触,关注自己的呼吸,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到肚子上,随着呼吸一起一伏,犹如海洋里的波浪,一波接着一波,相关的杂念和“工作记忆”也被一扫而空,呼吸间是那么的清爽。也可以通过运动来给自己充电,比如单位里有动感单车或者跑步机上走一会儿,微微出汗就行,这时电池的电量又能拉满。

番茄时间

文中提到的番茄时间,我一直感觉有点格格不入。每次学习时间为25分钟,主要是自己并不能做到一坐下来马上就能进入状态,或者10来分钟后我进入心流状态,还没开始一会儿闹钟提醒我,该休息了,搞的自己很焦虑,又没有获得在学习中的沉浸感和满足感。又或者我休息了几分钟后,又要鼓起勇气,问自己,开始了么?本能脑和情绪脑有时也显得很不情愿。尝试了几次番茄法后就放弃了。番茄法也许对我个人来说有点水土不服。何不如跟着自己的身体节奏来更好。当感到沉浸其中时,就忘却时空感。当感到有点累了,那就放松一会儿。结合个人实情,因为我在校时间上课听讲,绝大部分能达到一堂课都在线的状态,我暂时给自己定的专注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休息的时间为25分钟左右。至于效果如何,还得交给实践,实践出真知, 在实践的过程中去调整,找到自己的节奏点。也有另一种假设,我是不是没有get到这个番茄时间的精华所在。

让子弹飞

也是在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一定要主动停下来休息。从专注状态中跳出来,让大脑进行短暂休息,这非常有利于我们将刚学到的东西转移到长期记忆中,为后面新的学习腾出思维空间。”也就是大脑的“工作记忆”不但有横向的“7个小球”,也有纵向的时间段,超过了25分钟的看书,前面的可能当时是比较有感触,那也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的知识,继续往后看,前面的记忆要被清空,给后面的知识挪个地儿。我自己也经常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直看书犹如踩着西瓜皮往前滑,如果再读第二遍就会发现,那些之前在书上划的线,现在又在“触动”我。这也不得不让自己反思,我的看书模式真的得大刀阔斧的革新了!看书一会儿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来回踱个步,眺望一下远处的风景,对刚刚读到的知识进行反刍,或者干脆什么都不用想,让意识层面的知识放松一下,滑入自己的潜意识区,这样的学习会深刻一些。调动潜意识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不得不让我想到那部经典台词,“让子弹飞一会儿”。

分散读书

还有更深一层次的思考,也是得益于阳志平老师《人生模式》那本书里面提到的“不要尝试在一天内读一本难书,三五本书在一天内一起读更好。”应将一本难书分散到不同时段去读,这就是所谓的分散学习。当时还没看懂这句话,心想,怎么还有这么奇怪的读书方式,一本书本来就看不懂了,还分散开来看,每次打开那么难的书,也是需要勇气的好吧,和本能脑和情绪脑讨价还价,说服它们后才能一头扎进去,那还不得多看一会儿。现在要我一天同时读好几本难书,神经病啊,想想都很难,当时也在脑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一直留在那里。今天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启发,现在结合自己的一些实际情况,以及对自己种种现象的思考,简直惊出一身冷汗,这就是最高效率的学习吧,让自己的潜意识加入进来和自己一起读书!之前我们在中学阶段,就听过文理搭配,学习不累。也就是左右脑交替使用吧,或者说交替休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也可以延伸到我们今天的高效阅读模式,将书分为逻辑思考类的书,和人文社科类的书,将这两类书穿插着看,是不是效果非常棒?没得到答案前,我决定自己得亲自实践。实践出真知。没有进行知行合一的答案,就算摆在我眼前,反复咀嚼也吸收不了它的营养。

决定一个时段的状态,取决于开始的抉择

一定要先做最重要的事儿,要事第一,增强脑回路。我之前没听过脑回路这个名词,稀里糊涂地做过这样类似的事儿,而且还把这种方法跟自己的爱人讲过,比如那段时间我在看一建,每天回宿舍的第一件事儿,什么都不用管,打开电脑先看一会儿一建,这样做的效果很明显,那个晚上的重心都在看一建上,我能很好的在那段时间里进行学习,而且我也没有靠意志力去完成这件事儿,我付出的努力就是条件反射,如果下班了我推开宿舍门回到宿舍,那么我就打开电脑学习五分钟的一建!我当时也不知道自己的底层逻辑在哪里,这样做亲测有效。先不管三七二十一,至少看五分钟再说。今天在这本书里得到了答案,原来是正反馈,得到的是增强脑回路,简单地说,就是你做了一件事,它的结果会强化你做下一件事情的动机。如果刚开始准备刷会儿抖音看会儿资讯再去学习,这就是负向的增强脑回路,再想回到学习状态其实很难,那得消耗巨大的意志力去改变那个状态!所以,决定了一个时段的状态,取决于开始的抉择,是拿起书还是拿起手机的那一刻。选择书的那一刻可能有点痛苦,一旦读进去就不痛苦了。经常也能看到身边的例子,有些小孩儿刚回到家第一件事儿就是把作业写了,接下来的玩耍时间可以尽情去玩,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而有的小孩则书包一甩,彻底放飞自我,但是玩的时候心理又不痛快,心理总有一件未完成的事儿,犹如一把悬在头顶的剑,这样的状态是到深夜了最后一刻时间才把作业写好,或者干脆就没做,睡觉也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做梦梦见自己把作业做完了,活脱脱的把一件小事儿带入潜意识中去了,这才是对自己真正的残忍。上次的读书笔记中还记着呢,“如果是日常生活中正确的事儿,就不要耗费脑力了,直接去做。”。后者长大后都有一定程度的拖延症,到了不得不去解决的时候再着急忙慌地去抢时间完成那件事。我们自己也有切身感受,一个大的时间段内,一开始进行娱乐,我们的大脑就被好玩有趣的事情一路吸引,负向脑回路不断增强,想要更多好玩有趣的事情。就像《精进》那本书里说的,娱乐就像抓沙子,你要不停地去抓,甚至反复去抓,才能不断从中得到快感,一旦停止,焦躁不安,大脑无处安放。此时再想进入困难、枯燥的学习和工作时,就很难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专注   电量   回路   番茄   潜意识   会儿   事儿   大脑   状态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