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建立来了,卡脖子的光刻机啥时能实现

天宫已建成

梦天实验舱转位完成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今日在轨组装完成,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呈"T"字形组合而成的天宫空间站第一次“拥有三室两厅的宇宙豪宅”。

天宫在轨组装完成

但是光刻机技术什么时候突破,目前还在尴尬的90nm晃悠。问题就是,90nm听说卖得并不好。前两年不是听说28nm要出了嘛,也不见动静,是不是哪个材料或者关键技术还没有攻关成功。

上海微电子现有的产品,止步于90nm

不过看看我国光刻机历史,也曾经有不少的高光时刻年份:

1952年,成立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由中科院数学所所长华罗庚负责。

1958年我国第一枚锗晶体管试制成功。

1961年我国第一个集成电路研制课题组成立。

1962年我国第一代硅平面晶体管问世(利用光刻技术和二氧化硅膜的掩蔽作用来进行选择扩散和电极的蒸发)。

1965年,我国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已开始利用光刻技术制造集成电路芯片)。

我国第一台接触式光刻机——GK-3型半自动光刻机

1966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65型接触式光刻机。

1977年我国最早的光刻机-GK-3型半自动光刻机诞生,这是一台接触式光刻机。1978年,开发了GK-4,把加工圆片直径从50毫米提高到75毫米。

1980年,第四代分布式投影光刻机获得成功,光刻精度达到3微米,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研究成果论文

1982年研制KHA-75-1光刻机成功,不落国际主流水平。

1985年,研制出分步投影式光刻机,通过电子部技术鉴定,与国外差距不超过7年。而这时,如今的光刻机巨头ASML公司还没有诞生。

但是80年代底,中国开始奉行“造不如买”的政策,一大批企业纷纷以“贸工技”为指导思想,直接导致我国光刻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开始停滞不前,国内市场需求也成为国外企业的蛋糕。

又又又卡我脖子,憋红脸就是没办法,唉!

还有其他卡脖子技术,都赶紧向航天人学习吧,早日突破,不要再被人动不动地卡住脖子猛揍了!

AMSL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光刻   电子部   天宫   华罗庚   晶体管   空间站   集成电路   中国   我国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