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成妈开会”上热搜,网友大惊小怪还是感同身受?

这几天,“家长会成了‘妈开会’”“全班43人家长会只来了7位爸爸”连番登上热搜。

新闻缘起是一位家长张女士感慨,去给孩子开家长会,“简直就是已婚妇女的姐妹聚会,一眼望去,来的全是妈,大概只有几位男士”。张女士的话得到了不少妈妈们的认同。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一位老师表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家长会,43人的班级,只来了7位爸爸。

有网友表示,这场景太过写实了。除了家长会,各种家长群也是妈妈维护,班级线上打卡都是妈妈打卡——爸爸基本消失。

有网友直呼妈妈太辛苦:妈妈也要工作赚钱,还要做家务、照顾孩子,太不容易了。

有网友替爸爸解释:爸爸这不是赚钱、养家分身乏术吗?

有的网友调侃:社会进步了,还有7位爸爸,不少了,我们家孩子小时候家长会就一位爸爸去。

……

“父母谁来育儿”“夫妻谁来做家务”的话题,屡屡掀起舆论热议。“丧偶式育儿”“影子爸爸”“母职惩罚”“照料赤字”……从这些网络热词就可以管窥家庭内部男女家务分担、子女教育分担不公平的问题,且往往话题旋涡中心存在男女互相吐槽、情绪撕裂。

家长会成了‘妈妈会’”确实是一个普遍现象。这虽然不能简单解读为爸爸把教育责任推给妈妈,也不等于爸爸缺席孩子的成长,但爸爸缺位问题成为当下家庭教育的常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传统的性别家庭分工秩序已受到极大冲击,但在很多家庭,家务劳动、子女教育还是更多由女性完成,这是大家感同身受的事实。

图源 新华社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明白,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爸爸在教育孩子环节中缺席,不可避免会影响孩子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爸爸不去家长会,这里面固然有分身乏术、身不由己等客观现实,也显示了一些爸爸还没有把社会对父亲角色的新认知转换为现实中的行动。依然有一些爸爸存在理念偏差,尤其是在家庭里更多扮演“经济供养者”角色的爸爸,往往认为教育孩子理所当然是妈妈的任务,陪伴、教育子女的责任就交给妻子或者老人。还有些爸爸明明有时间陪伴孩子,却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有他妈就够了”。

“家长会成‘妈开会’”引发争议,或许是一个照见社会理念变迁的放大器。一方面,时至今日,“男主外,女主内”的理念仍有相当市场,即便女性也要上班甚至担任要职,回家后仍被默认要承担大部分家务、子女教育的重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家庭领域进入工作场域,在社会分工中发挥重要作用,权利意识不断加强,传统的性别分工正在遭受严重挑战。正如不少网友提出:家务劳动、教育子女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也应该被重新定义。

与其争论该谁去开家长会这种“别人家的事”,不如来谈谈如何重新审视家庭分工、重新定义爸爸的家庭责任。

答案众目具瞻。刚刚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夫妻双方应当共同负担家庭义务,共同照顾家庭生活。女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男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有权在离婚时要求男方予以补偿——以法之名,彰显精神。

从评论区的点评看,相当多的网友对男女共担家务劳动、家庭教育是高度认可的,难的是怎么落实。

家庭分工是一个复杂且具象的问题,不能教条式地追求男女平摊,这事也很难划定统一的标准,只能由家庭内部协商决定。关键是基于夫妻自愿协作的前提,适合自家情况且夫妻双方都能认可。换句话说,如果按这一原则,家里的事夫妻双方分好了工,哪怕家长会都由妈妈一个人去开,也不是什么事。

小家庭汇成大社会。落实爸爸的家庭责任不能只靠爸爸一个人努力。如果男性陪产假、育儿假能在更多地方落地;如果用人单位对“爸爸去开家长会”“爸爸陪孩子看病”多一些认可,在请假上多一些支持;如果社会对“好爸爸”“好妈妈”的评价标准更加多元,对于“女主外、男主内”也司空见惯……家庭责任男女共担照进现实,那时候,“家长会成‘妈开会’”肯定不会上热搜了。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本期编辑:付子晴 赵晨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家长会   网友   感同身受   大惊小怪   家务   爸爸   夫妻   男女   妈妈   孩子   家庭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