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老人沿河走了50公里!京城步步新景,值得用脚步丈量

从位于北京西北的颐和园昆玉河到位于通州的北运河,相隔百里,水系上并不直通,可一位老人用双脚将两处河流相连。据北京晚报报道,两年前,时年86岁的张梦瑞老人看到身边的臭水河变得越来越清亮,决定趁着还“年轻”来一次穿城而过、逐水而行。老人分八次走完了这段约50公里的“长征”,看到曾经熟悉的地方大变样,老人感慨:“北京城的变化,虽然就在咱们身边,不去看,恐怕体会不到。”

张梦瑞老人漫步亲水步道。图据北京晚报

老人的壮举,引发赞叹连连。既感叹耄耋之年的老人还有这样的精气神,不少网友也表示自愧不如。别说老人不大出门远足,就是后生晚辈,每天在城市穿行,或公交,或自驾,来去匆匆,面对城市景观也大多走马观花,像张梦瑞老人一样用脚步丈量北京的,真是少之又少。对频频上新的京城景观,很多市民还真是没有好好看过。

北京这些年不光变化多,而且越变越美了。就像张梦瑞老人所感慨的,一路走来,水里有鱼、岸上有景,有古塔、有新桥。放慢脚步,用眼和心一起去观察,就能看到历史、体会现在、畅想将来。以张梦瑞老人喜欢的亲水步道为例,昆玉河水质达到了饮用水标准,通惠河恢复了当年玉河风采,北运河通州城区段实现了旅游通航。“十四五”时期,北京将继续打造滨水慢行系统396.8公里;完成绿道系统350公里,24条廊道建设工作,副中心步行和自行车道总里程达到约1500公里。除了逐水而行将有更多的选择,从老城保护到背街小巷整治,很多老胡同焕发新春;从冬奥场馆到国际环球影城,多少新地标拔地而起;从城市副中心“绿肺”到一个个郊野公园,多少京城新美景,都值得市民走一走看一看。

越变越好是首都发展的清晰脉络。变的是城市风貌,不变的是让市民享受更宜居生活的初衷。“今年是我来北京整70年。这些年,北京的水、天、胡同、中轴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想告诉孩子们,我有多爱现在的北京。”张梦瑞老人看到的是京城具体的变化,见证了70年来的城市变迁,更可见这座城市为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做出的努力。仅就绿化和公园而言,过去五年,北京先后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79处,各类公园数量达到1050个。截至今年6月,首都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平方米。下这么大气力,可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市民能切实享受实惠的民生工程,是让市民更加热爱北京的民心工程。

北京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市民享受到的变化也越来越多。张梦瑞老人说,北京城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总看不够。对于通勤上班的人和大部分老人来说,或者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老人的体力,无法像他那样长途行走,但利用零散时间、量力而行地走一走身边的口袋公园、街边绿道,亲眼见证一下北京生态的变化,欣赏一下美丽北京的一个个局部,了解北京的历史人文,感受京城步步新景,不也很有意义吗?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张丽

流程编辑:U01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京城   北京城   通州   老人   步道   沿河   北京   北京晚报   市民   公园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