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芯片的荒唐闹剧:从制裁到滞销,中国芯片全域突围

从制裁到滞销,一场关于美国芯片的荒唐闹剧,最终反倒成为倒逼中国芯片全域突围的催化剂。

一贯以全球半导体芯片大国自诩的美国芯片,长期热衷于科技霸权那一套伎俩,中兴、华为事件后,34家中国实体被列入“实体清单”,一纸禁令,一份清单,一度导致不少我国半导体相关产业受到巨大冲击。美国芯片、半导体领域的科技霸权和垄断地位,正逐渐成为一把利刃。但实际上,美国芯片蛮横的诸多限制举措,引发的最终结果却似乎适得其反。

相较于市场需求旺盛时期,现如今伴随着全球芯片需求增长放缓,以及半导体产业输出供给不断提升,美国芯片躺赢的红利期正在逐渐成为过去。从制裁限制,沦为滞销库存,尤其是中国芯片产业正在全域突围,减少对美国芯片的依赖。

对于消费者市场,感知最明显的就是手机芯片。

近几年,中国台湾的联发科天玑系列芯片,凭借出众的性能、均衡的功耗以及散热等综合表现,在近年来赢得大部分手机厂商和消费者市场的认可,市场份额迅速增长,至今已持续两年领先高通。而长期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几乎垄断智能手机 Soc领域的美国高通,却由于自身产品以及工艺问题,导致功耗、发热问题频发。尤其在高通骁龙888处理器以后,市场上搭载该芯片的手机产品无一例外受到发热、功耗的负面影响,搭载同款芯片的小米11手机一度出现大规模烧主板现象。

此后,高通高端旗舰芯片由于盲目追求先进工艺、极致性能,导致后期连续多款芯片均出现类似的高功耗、高发热问题。相较之下,联发科天玑系列芯片凭借产品综合各方面的优秀表现,成功在市场份额方面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力压高通,稳居第一。此外,中国大陆的紫光展锐在芯片出货量方面,也保持连年激增,相关芯片被应用到部分手机、平板等产品中。

除此之外,国产手机对于自主芯片的重视程度和研发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提高。在具体场景细分领域方面,包括vivo,为新款手机配备了全新自研芯 V1+影像芯片,同时还能够发挥独显芯片的作用;OPPO,自研的马里亚纳X独立影像芯片,采用6nm先进制程,具备四大技术突破,是移动端第一个独立影像专用NPU芯片。显然,国产手机在寻求高端化发展的路上,都离不开自研SoC,也反映出国产手机对于自研芯片的重视程度,以及削弱对美国和其他海外芯片过度依赖的前期准备。

储存芯片方面,国产储存芯片产业近年正处于迅速扩张、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手机芯片,存储芯片是应用最广泛的基础性通用芯片之一,涉及到诸多细分领域和行业,长期以来,全球储存芯片市场长期由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美韩企业占据,但数年来长期的不懈努力,涌现出包括中芯国际、长江储存等一众优秀本土企业,实现了国产储存芯片在技术、自给率等方面的诸多突破,中国存储芯片企业终于占有了一席之地。

汽车芯片领域,由于本身需求并不依赖先进工艺,因此入局研发难度相对低于手机、储存芯片产品,大规模替代美国芯片也就更加容易实现。以比亚迪研发的IGBT芯片比较具备代表性,中芯国际的55纳米BCD工艺的量产对于推动国产汽车芯片的发展,减少对美国芯片进口,更是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

对于需求标准较高的先进工艺,长期因受限于高端光刻机的限制而无法达成实质性的突破。不过,近期光子芯片生产线的筹建对于中国芯片的突破,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随着产能、供给率的提升,国产芯片现阶段已经实现日产能突破10亿颗,自给率约30%,相当于减少进口芯片600亿颗,技术和产能的大幅提升,促进了国产芯片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削弱对美国进口芯片的依赖。

相比之下,美国芯片的业绩表现和各项数据却截然相反,不少美国芯片巨头纷纷出现业绩大跌。包括NVIDIA、Intel、AMD等巨头在内,均出现利润、业绩或市值等方面的负增长。除此之外,其他大部分美国芯片企业的业绩也普遍不容乐观。

整体看来,从制裁到滞销,中国芯片全域突围,国产芯片的崛起对于美国进口芯片的需求和依赖大幅减少。在最佳红利时期,不把精力放在提升技术和销量上,却肆无忌惮的制裁和限制,企图遏制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结果却适得其反,至此,美国芯片的荒唐闹剧也该仓促收场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三星   美国   中国   芯片   功耗   闹剧   荒唐   滞销   业绩   领域   工艺   产业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