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侵华日军私人影集里的河南新乡,鬼子骑在城墙上照相

新乡地处河南省北部,别名牧野,是京广铁路上的重要城市,曾经是华北八大重镇之一。1938年2月17日,日本人侵占了新乡古城。

本组图片大部分出自日军士兵的私人影集,根据与当时在新乡的日本记者所拍摄的照片比较,推测时间应该在1939年左右。

新乡城墙

新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其筑城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 。图为新乡北城门附近的城墙,城下是宽阔的土路,路边有护城河绕墙而过,在护城河上,横跨着一座三孔石桥。

三孔桥近景

小编没有找到有关这座三孔石桥的记载,可能是因为其规模太小的缘故。新乡护城河开挖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从这座的风格以及桥栏上的风化程度看,可能是同时期所建。

卫河风景

从城墙上隔着卫河向远处眺望,靠近城墙的河边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河对岸盖满了密集的房屋,排列也比较规整。

同一地方

这是日本随军记者田中于1939年6月拍摄的一张照片,是和前面一张在同一地方拍摄的,可以更完整地看到此处卫河两岸的情况。

卫河岸边

一个日本士兵站在卫河边上留影,可以看到完整而巍峨的新乡城墙。卫河是一条天然河流,全长900余公里,跨越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四省市,上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是华北平原重要的内河航道。

墙上的鬼子

两个日本士兵骑跨在城墙的垛口墙上,可以清晰看到墙顶已经出现了开裂。城下是卫河,卫河上架着民乐桥,因此可知具体位置是北城墙一段。

城墙之上

城墙外侧完整,且距离地面很高,城墙内侧的女墙已经消失,只剩下窄窄的一段路面,形成了一条窄窄的小路蜿蜒通向远方。

民乐桥一角

民乐桥位于北门附近,横跨于卫河之上,桥面铺着大石条,是当时连接北关和城内的主要通道。当地人们也习惯称之为北关大桥。

卫河渡口

有时候,人们为了方便,未必通过大桥过河,而是通过木船摆渡。因为距离比较短,这种渡船没有船桨,船工只需要拉动横跨两岸的一根粗麻绳,就可以载着客人到达对岸。

瓮城门

为防止中国抵抗力量的打击,日本人在城门的两侧建起了两座地堡。一名鬼子士兵和一名伪军在城门洞里站岗,从瓮城城门洞内可以清楚看到主城门的拱形大门。

新西门

新乡的小西门,其外观造型和彰德府(今安阳)的小西门非常像,但安阳的小西门名叫“新安门”,依据安阳小西门所建筑的时间,新乡的新西门大概率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建起来的。

街头军车

当时的新乡是侵华日军的一个重要落脚点,街头经常有日本人的军用卡车疾驰而过,卷起阵阵黄烟。街口处立着一个简易的警亭,一名伪警察戴着口罩站在下面指挥交通。

街头鬼子

当时在新乡驻扎着大量的日本军队,日本士兵也因此有恃无恐地在街头招摇。这里是新乡的一条主街道,其身后是一座高大的过街牌坊。

牌坊下的百姓

这座石牌坊同样出现在田中的镜头里面,而且更加清晰, 这座牌坊位于饮马口,今存。它建造于1824年,当地的老人们习惯称之为善人坊,其全称是“候选布政司经历赵珂七世同居坊”。

街头即景

新乡街头的理发店,理发师正准备外出,被两名准备做头发的女子喊住。日本摄影师正好抓住了这一瞬间。从这装束来看显然是两名朝鲜妇人。这两名女子可能是慰安妇,也可能是随军的家眷,因为在侵华日军中有不少的朝鲜人为虎作伥。

理发店内部

这是一家日本人开设的理发店,主要是为日本士兵服务,除了汉奸,绝少有中国人敢来这里接受服务。此时,被喊回来的理发师正在帮一名女子修眉。

剃头匠

这是中国人的理发方式,剃头匠挑着担子走街串巷,遇到生意随时开张。 日本人是不敢轻易 来这里剃头的。作为一名侵略者,他们没有胆量看着中国人拿着一把锋利的小刀在眼前晃来晃去。

通丰桥下

新乡卫河上的通丰桥,桥的另一侧是通丰面粉厂高大的烟囱。图中这个小日本是这本影集的持有者,因此反复出现在照片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新乡   城墙   牌坊   安阳   河南   日本人   日本   城门   西门   鬼子   士兵   影集   侵华日军   私人   街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